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基隆美術館《WE ARE ME》登場!集多國藝術家一揭當代社群觀看現象

2025/10/30 編輯|陳宜慧

在即將迎來2026台北雙年展的前夕,基隆美術館2025年度國際大展《WE ARE ME — 我(們)到此一遊》,於10月30日至2026年2月1日率先開展!此展由藝術家余政達創造的虛擬角色「法咪咪 FAMEME」首次擔任策展人,邀集英國、法國、日本、泰國以及台灣等10位當代藝術家、28組作品,不少國際大展常客藝術家作品亦首次在台展出,讓觀眾透過多重視角的切入,回應大眾文化中「到此即表態」、「觀看即表演」的社群奇觀。

基隆美術館 2025 年度國際大展《WE ARE ME — 我(們)到此一遊》於 10月30日登場!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
基隆美術館 2025 年度國際大展《WE ARE ME — 我(們)到此一遊》於 10月30日登場!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

當觀看成為表演!社群時代誰在看?誰被看?

在社群媒體推播與演算法驅動下,我們以為自己在選擇觀看,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從來不是我們真正想看的;而,觀看早已不只是「看」而已──它是表演、是身分的再造、是群體與個體的角力場。

策展人在法咪咪此次展覽試圖回應當代最迫切的問題:在資訊過量的影像洪流中,藝術還能如何被觀看?「我」與「我們」的界線,究竟如何被生成、被消解?當「WE」置於鏡面之上,反射出的既是「ME」,又是無數被轉譯的身份與場景:觀者不是單純的旁觀者,而是與作品共構、再造的行動者。法咪咪表示,「這次展覽找了10位藝術家,他們分別透過不同形式展出作品,比如

卡蜜兒·安侯2013年創作、曾獲威尼斯銀獅獎的錄像作品〈極度疲勞〉,同時台灣藝術家鄭先喻也藉由作品,讓大眾感受到個資在網路上所潛藏的危機,此外,日本藝術家山內祥太在疫情時與朋友以Skype直播,錄製一個4隻動物追尋烏托邦的影片,頗有居家劇場的感覺,同時他也延伸創作拓展到AI生成影像,並進而討論當人類不復存在時,又會產生出什麼樣的場景。而日本藝術家央兔(yang02),則是打破傳統,讓原先跑道上快速運行的四驅車慢下來。」因此,在這個展覽中,藉由不同面向的創作,觀眾將不只「到此一遊」還能更深入理解當代社群的各種現象與共感。

同時,此次展覽視覺設計亦邀請台灣設計師聶永真操刀,畫面呈現一群凝視白牆的群眾,牆面卻空無一物,象徵「觀看」本身成為一種表演,也反映觀眾進入展場後的處境——究竟注視的是藝術,還是透過藝術映射出的自己?本展也發展出一組明信片套卡,觀眾可於展覽中取閱、蒐集。而離開展場後,觀眾所帶走的明信片,仍作為展覽的物理延伸,承載著關於「我(們)到此一遊」的某種見證。

由藝術家余政達創造的虛擬角色「法咪咪 FAMEME」首次擔任策展人。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
由藝術家余政達創造的虛擬角色「法咪咪 FAMEME」首次擔任策展人。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

主視覺設計。 圖/永真急制工作室提供
主視覺設計。 圖/永真急制工作室提供

國際大展常客首度來台!現場直擊亮點作品一次看

▍亮點1|英國藝術家瑞安·甘德《同理心是一種超能力嗎?》、《本能的、非生產性的與自由的(出發)》、《封閉系統》、《點子機器》

活躍國際舞台、擅長以幽默的觀念重新轉化日常物件的藝術家瑞安・甘德(Ryan Gander),曾參與威尼斯雙年展(2011)、卡塞爾文件展(2012)、雪梨雙年展(2018)、利物浦雙年展(2018) 等重量級展覽,這也是其作品首次在台灣美術館展出。

首先地面上的是以上萬件微型玩具拼構而成的序列《封閉系統》,策展人分享到,對我來說,有點像是從心裡、我們人的位置,去看待這個世界的規則。特別是,這件作品與藝術家的孩子有著密切的關聯,因孩子患有自閉症,這是藝術家與孩子共創的作品,同時透過此作也表現出孩子強迫症般的封閉思考規則。而黑球的標題則是《同理心是一種超能力嗎?》,這其實是藝術家會將孩子詢問他的問題記錄下來的隻字片語,同時他會因應不同展覽時展出,因為孩童的視角沒有成年人的框架,反而更具純真感與童心。此外,《本能的、非生產性的與自由的(出發)》則是以孩子漸進移動的動態,以石膏創造出一種時間流動感,藉此也帶出了自我與這個世界景象的關係。

最後,這次也展出他的知名作品《點子機器》,因藝術家平常很喜歡做筆記,因此他將2000個沒有用到的idea放入機器中,當你按下那個按鈕,它就會出現一張筆記裡的紙條,這件作品也暗指所謂的原創,或者是想法可能沒有所謂真正的擁有權。

瑞安·甘德《同理心是一種超能力嗎?》。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瑞安·甘德《同理心是一種超能力嗎?》。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瑞安·甘德《封閉系統》。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瑞安·甘德《封閉系統》。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瑞安·甘德《本能的、非生產性的與自由的(出發)》。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瑞安·甘德《本能的、非生產性的與自由的(出發)》。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瑞安·甘德《點子機器》。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瑞安·甘德《點子機器》。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亮點2|泰國藝術家納溫·努通《一片葉子上的革命前兩秒》、《4−6位紙鈔上的孩子》

同樣首次在台灣展出的納溫·努通(Nawin Nuthong ) ,帶來成名作《一片葉子上的革命前兩秒》(2 sec before revolution in a leaf , 2023)以及《紙翼》(Paper Wing, 2024)。前者以「半葉民主」的隱喻反思 1980 年以來泰國的政治現實;後者則探討萬物有靈論、神話與民間傳說如何透過兒童文化找到自然的歸宿。

此外,藝術家為了此次展覽也全新創作的《4−6位紙鈔上的孩子》(4−6 Child on the note, 2025),這是他在今年8月來到台灣田調時,受到臺幣1000塊的啟發,並結合基隆不同城市風景靈感而創作的全新作品。有趣的是,藝術家從台灣千元鈔券上隱匿的「5與第6位孩子」出發,其中有因基隆塔、和平島等不同景點而延伸的創作,亦結合廟宇觀察與遊戲策略,創造童趣卻尖銳的敘事。

泰國藝術家納溫·努通《一片葉子上的革命前兩秒》。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泰國藝術家納溫·努通《一片葉子上的革命前兩秒》。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泰國藝術家納溫·努通《4−6位紙鈔上的孩子》。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泰國藝術家納溫·努通《4−6位紙鈔上的孩子》。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亮點3|法國藝術家卡蜜兒·安侯《極度疲憊》

法國藝術家卡蜜兒·安侯(Camille Henrot)為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銀獅獎得主,她的成名作《極度疲憊》(Grosse Fatigue, 2013)不僅摘下銀獅獎,更以其開創性被視為網路藝術(Internet art)的始祖,為MoMa館藏,這次也是該作品首次在台灣展出。《極度疲憊》將來自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典藏以及網絡、日常生活所拍攝的素材,透過電腦桌面介面進行重組與拼貼,營造一種「資訊過載的視覺節奏」,同時透過與神話之間的關係,以及融合饒舌等巧妙的音樂製作,去講述人類的歷史故事,同時也藉由資料的重新挪移去建構一種世界觀,進而提醒大眾在便捷的資訊流通中,往往忽略其來源、歷史與文化脈絡,逐漸喪失對待知識的謹慎態度。

法國藝術家卡蜜兒·安侯《極度疲憊》。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法國藝術家卡蜜兒·安侯《極度疲憊》。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亮點4|台灣藝術家鄭先喻 《這可能是你》

當科技滲透日常,我不再只是我,而是演算法中被操控與生成的數據化身。專注於探索人類行為、科技與社會關係的台灣藝術家鄭先喻,以《這可能是你》(2002)揭露演算法生成的身份幻象。

展場內,螢幕上不斷浮現真實與虛構交錯的影像與資料,每小時會擷取60組即時生成的data base去匹配AI generator的圖像。同時,旁邊的列印機則定時吐出熱感紙條,上頭印著陌生卻似曾相識的姓名、號碼與資訊。觀眾在閱讀、拾起或面對螢幕時,會意識到自身的數據也可能正在被收集、轉換、再製,進而質疑隱私與身份的邊界。

台灣藝術家鄭先喻 《這可能是你》。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台灣藝術家鄭先喻 《這可能是你》。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亮點5|台灣藝術家謝佑承《雨點》、《白露》、《大幕》

《雨點》以三色光柵片製成,有如雨點的形狀貼於牆面之上,當觀眾近距離觀看時,稍微轉動身體即可看到不同顏色的變化,搭配著牆面端景末端的《白露》錄像所渲染出帶有有雨珠與詩意的氛圍,再轉入另一個獨立空間,黑暗之中,以手工串珠結合螢光顏料所懸吊而成的瀑布,流瀉而下,也讓人更完整的領略到藝術家對於影像的多層次思考與轉化。

台灣藝術家謝佑承《雨點》、《白露》。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台灣藝術家謝佑承《雨點》、《白露》。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台灣藝術家謝佑承《大幕》。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台灣藝術家謝佑承《大幕》。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亮點6|日本藝術家山內祥太(Shota Yamauchi)《Being… Us?》

全新作品透過 AI 光影生成後人類幻影,挑戰對「生命」的既有定義。這件以AI所製作出來的作品。主要在討論一個沒有人類的世界,當人類消失後,出現了一些不知名的生物,更接近AI的流動型態,藉此讓大眾回頭去思考我們現存的資訊社會。

日本藝術家山內祥太《Being… Us?》。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日本藝術家山內祥太《Being… Us?》。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日本藝術家山內祥太《Being… Us?》。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日本藝術家山內祥太《Being… Us?》。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亮點7|台灣藝術家陳怡潔則《連合島漫遊》

藝術家全新作品將觀眾最具情感連結的動漫角色,提煉其色彩並轉化為多格抽象圓盤、放置在海港城市的場景中。藝術家分享到,此系列作品創作已長達10年之久,不只是角色跨世代,同時因色彩是一種很感覺性、感受性的存在。因此這些色彩也能串聯我們彼此的記憶跟感覺。因此,我們或許不認識彼此,但透過我們對這個色彩或這個角色的感受,可以找到一種歸屬感,或是一種連結。

台灣藝術家陳怡潔則《連合島漫遊》。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台灣藝術家陳怡潔則《連合島漫遊》。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亮點8|日本藝術家央兔(yang02)《慢速迷你4DW——逃離現代價值觀》、《永久的暫時性》

探索著科技表象下的社會與倫理議題,作品《永久的暫時性》曾於東京森美術館及白南準藝術中心展出,此作透過無價值判斷的自動導引車(AGV)以及層架上的物件,探討資本主義下我們的生活跟價值判斷。特別是生活中常見的網拍之所以便利,源於其背後的物流系統,因此這個系統亦加速了大眾購物的過程。有趣的是當不同的價值物件,擺在展台上時,自動引導車其實並不知道誰的價值高,誰的價值低,因此藝術家也藉此探討藝術品在社會上被定義的價值觀。

在新作《慢速迷你4DW——逃離現代價值觀》中,藝術家將高速競賽改造成「慢速競賽」,讓這個原先給孩子玩、遊戲規則總是「贏家永遠是贏家,輸家永遠是輸家」的價值觀被打破,使觀眾體驗「放慢」所帶來的價值。

日本藝術家央兔(yang02)《永久的暫時性》。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日本藝術家央兔(yang02)《永久的暫時性》。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日本藝術家央兔(yang02)《慢速迷你4DW——逃離現代價值觀》、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日本藝術家央兔(yang02)《慢速迷你4DW——逃離現代價值觀》、 圖/基隆美術館提供、攝影:KRIS KANG

《We Are Me-我(們)到此一遊》

日期|2025 年 10 月 30 日-2026 年 2 月 1 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17:00,週一固定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地點|基隆美術館1樓、M樓(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官網|https://kmoa.klcg.gov.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moa.museum

基隆美術館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開展!集結17組國內外藝術家、法龐畢度中心共製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開展!集結17組國內外藝術家、法龐畢度中心共製

2024/09/25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最新文章

2025 台北雙年展盛大開幕,邀集全球72 位藝術家探討「思慕」的無盡動能。
...

必看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北美館登場!72位藝術家共譜思慕

2025/10/31
萬中選一Pluribus美劇11/7 Apple TV首播。photo from...

萬中選一Pluribus美劇11/7 Apple TV首播!絕命毒師、絕命律師主創打造2025新劇

2025/10/31
台南U.I.J 友愛街旅館 ✕ 曼谷藝術家 To smile 聯合呈獻《Soun...

台南U.I.J × 泰國刺青藝術家To smile《Sound Blooms》沉浸式聲音花園登場

2025/10/31
2025白晝之夜11/1限時12小時!6小時交通、路線懶人包攻略。圖|2025白...

2025白晝之夜11/1限時12小時開跑!規劃6小時交通、路線懶人包攻略

2025/10/31
基隆美術館 2025 年度國際大展《WE ARE ME — 我(們)到此一遊》於...

基隆美術館《WE ARE ME》登場!集多國藝術家一揭當代社群觀看現象

2025/10/30
愛馬仕匠心工坊11/15華山免費開展!集結愛馬仕頂尖工藝師的現場展演。圖|愛馬仕

愛馬仕匠心工坊11/15華山免費開展!集結愛馬仕頂尖工藝師的現場展演

2025/10/30
《 Touch Grass 觸草》展出多位國際藝術家作品,邀請大眾透過自然開啟通...

在藝術裡觸草!展覽《Touch Grass》一次呈現8位國際藝術家取材自然之作

2025/10/29
(由左而右)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陳縕儂、遠邦國際品牌...

臺灣首場國家級教育會展多元主題展現教育新風景 共創AI世代學習新願景

2025/10/29
蔣勳日前於池上蔣勳書房舉辦《池上 萬安 龍仔尾 貓》新書發表。圖/蔣勳文化基金會...

兩無罣礙的柔軟自在 蔣勳新書《池上 萬安 龍仔尾 貓》正式發表

2025/10/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