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後疫情時代】塗翔文/電影院的獨特性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在病毒疫情影響之下,許多城市的電影院都被迫關閉無法營業,造成電影映演業的重大危機。執導過「黑暗騎士」、「全面啟動」的克里斯多夫諾蘭是最早公開呼籲要大家拯救戲院生機的大導演;日本也有一群年輕導演共同發起#SaveTheCinema(救救影院)的活動。在目前疫情不知何時好轉的局勢之下,電影業將來是否能夠復甦?還是重創整個觀影生態?這是大家都開始憂心及討論的話題。
疫情期間人們不進戲院,把興趣轉往OTT的串流平台,在家追劇、看片變成越來越普遍的習慣。長此以往,一旦將來電影院恢復原狀,是否觀眾已不再習慣上戲院看電影?這一點我倒並沒有那麼悲觀,最主要還是因為好萊塢的大片紛紛延檔,一旦這些強片回歸戲院,觀眾應該還是會回流。怕的是這段時間持續太久,戲院撐不下去,以及接踵而來的經濟衰退,影響的是整個娛樂文創產業。
反倒是OTT串流平台在疫情之下市場更被看好,究竟它是否能完全取代電影院的功能與效應?再次成為被討論的話題。支持的人覺得現在家庭劇院的聲光效果日新月異,一點也不輸戲院,何必一定要堅持到電影院看電影?反對的人則是傳統派,依舊強調戲院「黑盒子」般的迷人效果,加上它原本就被賦予人際接觸的獨特社交功能,在此艱困時期更要大聲疾呼「戲院不能亡」。
我自己是屬於老派思維,當然還是比較喜歡戲院那種專注、充滿包覆感的視聽經驗。我並沒有反對OTT,它的便利性確實存在,但有時仍會覺得可惜,像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這樣的作品,我總覺得它最合適觀賞的環境依然是傳統影院。雖說奧斯卡金像獎的結果不一定就是真理,但「愛爾蘭人」在得獎季先熱後冷,最後大熱倒灶輸給「寄生上流」,也有美國的評論家把原因歸咎於此,因為大部分人都很難在家專注地一口氣看完這部三小時長的史詩鉅作,一旦斷斷續續,電影的完整性無論如何還是會被打折扣,衝擊了它的得獎效應。所以我認為OTT再怎麼扶搖直上,電影院的獨特性還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台灣觀眾很幸福,疫情控制得當,電影院照常營業,即使少了好萊塢大片,獨立片商端出的各式菜單也不遑多讓,還是讓電影市場很有看頭。量體溫、戴口罩、梅花座劃位,其實戲院比大家想像中安全。除了窩在家裡追劇,還是鼓勵大家進戲院看電影,支持電影業生存,免得還沒撐到疫情過去,戲院先一家家關門收攤,結果就難以想像了。
最新文章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