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用餐大眾與他們的公共意見
◎ 前篇〈美食家誕生的舞台,是餐廳〉
餐廳的誕生,雖然不是法國大革命促成的,革命本身卻也加速革命前即已出現、餐廳作為新興商業場所的趨勢:同業公會被廢止,貴族廚房被關閉,廚師必須出來另謀生路。餐廳成為烹飪行業的嶄新舞台,廚師可以大顯身手,廚藝因為競爭而躍進;而當上餐廳吃飯的人們成為用餐的大眾,關於美食的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也就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法國,餐廳是廚師的全新舞台。與革命前擔任貴族家廚相比,當廚師能夠自己做業主,他與餐廳顧客的關係,和他與貴族雇主的關係,呈現不一樣的權力平衡:業主廚師與餐廳顧客的關係較為平等。史蒂芬.門內爾(Stephen Mennell)在《有關食物的一切禮儀》(All Manners of Food)中提到,十七、十八世紀的食譜作者在序文中向貴族雇主諂媚與奉承的語氣,十九世紀初的廚師已經感到不可思議。
權力關係的翹翹板逐漸回正是因為,廚師現在有了一條新的路徑,可以競逐烹飪職業的頂峰:與其迎合一小撮有錢的雇主,有企圖心的廚師可以光明正大爭取為數更多的外出用餐者。這樣的轉變,類似作家、音樂家、藝術家在同一時期經歷的社會角色變遷。例如作家,過去贊助人對於作家有如出版商一樣不可或缺,十九世紀的作家卻能幾乎完全仰賴公眾的支持;音樂家亦同,門內爾比較海頓與貝多芬,認為海頓不過是匈牙利門閥世家埃斯特哈齊(Eszterházy)的高級家臣,比海頓晚生四十年的貝多芬卻能憑一己之力在維也納闖出名堂。
門內爾於是如此論述:如同作家、音樂家、藝術家的社會角色,因為文學與文化公眾的出現而轉變,菁英廚師的社會角色也因為用餐大眾(culinary public)的誕生而產生變化;而如同十八世紀的沙龍,餐廳成為社會勢力位移的徵兆。德國哲學家哈伯馬斯提出的「公共領域」理論主張,文學與文化的意見論壇,是批判性的、政治性的中產階級公眾輿論得以獲得發展的前提,英國與法國的咖啡館、酒館、餐廳都扮演了催生那自主公共空間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礎上,門內爾認為,烹飪行業發展出了自己的公眾,並且進一步為接下來一百年因飲食工業化,廚師與客人間更不談感情的、更市場導向的關係,鋪好了路。
當然,對於餐廳業主而言,他與上門來的客人的關係,仍然維持一定的私人性。客人與業主討論菜單、事先訂位,他們面對面的關係,乍看之下與廚師和貴族管家並無不同,但別忘記,餐廳業主服務的客戶可不只一位。而當出門用餐的大眾形成,這代表有關飲食品味的公共意見也形成了。藉由用餐大眾,一間餐廳可以如何建立名聲?透過口耳相傳,透過美食媒體,透過意見領袖的影響力。這三種管道,直到現在仍非常暢通。
最新文章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