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琹雯
畢業於台大法律系,擁有哈佛大學法學院碩士學位。曾認為自己會在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終老,卻聽從心之所向,投身美食寫作的領域深耕發展。2011年設立「美食家的自學之路」部落格、2018年創辦「Taster 美食加」網站,文字作品亦散見於各大媒體。曾出版《我的日式食物櫃》、《Liz關鍵詞:美食家的自學之路與口袋名單》兩本個人著作。

美食作家高琹雯LIZ/漲聲響起、後疫情時代:2022年餐飲趨勢展望
漲聲響起,不絕於耳。以餐飲而言,今年10月王品開了第一槍,旗下十五個品牌漲價平均百分之五,隨後瓦城、麥當勞、吉野家、鼎泰豐、欣葉等等餐飲集團紛紛宣布漲價,獨立店家如阿堂鹹粥起漲也造成熱議。為什麼要漲?業者的理由不外乎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增加、人力成本提高。...

美食作家高琹雯LIZ/美享地Xavier主廚 揮灑法菜溫柔刁鑽
米其林要到高雄了。這項今年8月底宣布的消息,並不令人意外,過去二年已可感受到高雄餐飲益發有活力,尤其在fine dining方面。幾間指標性餐廳的開幕,讓尋吃饕客紛紛專程前往,西岸居民坐高鐵去吃一餐,這樣的人於我的餐飲同溫層中不在少數。...

美食作家高琹雯LIZ/談「烹飪」與「料理」的關係
談到烹飪(cooking)與料理(cuisine)之間的關係時,美國社會學家Priscilla Parkhurst Ferguson的基本論調是 ,烹飪屬於物質的、具體的,把生變成熟;料理屬於文化的、抽象的,把烹飪的實踐編集成典,是一套規則,食物也跳脫了物質上的意義,而進入文化的領域。料理經過詮釋,形成論述,也因此,在Ferguson的學術論著裡,她把料理等同於美食論述(culinary discourse)。...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料理,是美食論述的基石
當我們說日本菜、法國菜、泰國菜,所謂的「菜」是什麼意思?...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美食論述,使食物由「私密」走向「公共」
當你每每打卡上傳,隔幾分鐘就刷一下手機檢查多少「讚」對你的餐廳體驗表示認同了,你當然不會覺得談論食物這件事有什麼奇怪。在網路與社群媒體出現以前,人們也針對食物侃侃而談,報章雜誌又介紹什麼餐廳了,哪本食譜書好看好用,電影裡的美食場景怎麼令人嚮往,煤炭工人麵(Carbonara)究竟有沒有鮮奶油。...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吃的不同層級:廚師創造的那個「世界」,正是美食論述
從食物到料理,「吃」被賦予了更多生理性、物質性以外的意義。吃不僅僅能填飽肚子,還能進行美學賞析、智識討論,並提供一整套文化規範,供一個社會思考他們吃的是什麼。...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美食不耐久,「美食論述」可以
美食難以永流傳,而美食論述可以。這也是本專欄爬梳美食家的淵源與脈絡的下一步,我們必須談談美食論述。我們已經談過餐廳是美食家誕生的舞台,上餐廳吃飯的人們形成用餐大眾,催生出有關美食的公眾輿論,進一步促成美食家作為意見領袖的崛起。這條脈絡,是由私密走向公共的過程,美食論述也是一個關鍵:讓美食由不耐久的、個人的體驗轉為可傳述的、公共的評論對象。...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美食家是這樣煉成的—江獻珠(下)
1960年代末,江獻珠和先生陳天機移居美國加州後,始潛心入廚,起初她愛不釋手的自學教材,就是筆名「特級校對」的知名食家陳夢因先生所著《食經》。...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美食家是這樣煉成的—江獻珠(上)
江太史,人稱「百粵美食第一人」;江獻珠,人稱「舌尖上的貴族」。他們是祖父與孫女,也都是名留青史的美食家。雖說血脈嫡傳,江獻珠幼年仍為江家盛世所育,親身經歷過江太史飲宴的風華與吃食的刁鑽,她日後研究廚藝,開闢粵菜名家一席之地,則全憑一己之力。...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香港食評第一人:「特級校對」陳夢因
陳夢因(1910—1997)是香港食評第一人。所謂「第一」,不僅是地位上的權威性質,也有時間上的領先意義。...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舌尖上的末代貴族中國美食家江太史(下)
時常覺得,美食家似乎愈古愈有風範,舊時飲食場景,現代殊難想像。那當然是因為生活型態改變了,以前樣樣自己來,場面盛大;現代餐飲專業發達,就算聘家廚幫傭,也未必需要自家精雕細琢了。...

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舌尖上的末代貴族中國美食家江太史(上)
2018年,我有幸至香港富商余錦基的私人會所「軟庫飯堂」吃過一餐,嘗到了太史五蛇羹、七彩炒肚尖、香煎琵琶官燕盞等血統高貴的「太史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