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作家高琹雯 LIZ/美食家是這樣煉成的—江獻珠(下)
1960年代末,江獻珠和先生陳天機移居美國加州後,始潛心入廚,起初她愛不釋手的自學教材,就是筆名「特級校對」的知名食家陳夢因先生所著《食經》。
在2001年由萬里機構出版的《粵菜文化溯源系列》套書中,江獻珠寫有〈特級校對與我〉一文,詳細交代了她與陳夢因的師徒緣分。原來,她是從舊金山唐人街的舊書攤購得幾冊殘破的《食經》,跟著書中敘述練菜,「如是數年,燒菜大有進步,而且興趣甚濃」,《食經》作者儼然成了她的「啞老師」,她卻不知這位特級校對是何許人也(當年可不能Google!)。
後來,江獻珠的母親因肺癌辭世,她便加入美國癌症協會的義工行列,起初協助追蹤研究,後在家開班,義教中國傳統烹飪,進而發起到府外燴(江稱「到會義煮」)籌款,同時精進廚藝。在其中一場外燴宴席上,她認識「一位聲如洪鐘、雙目炯炯有神的老者」,原來就是她心儀許久的特級校對!恰巧她與陳家住得近,時時登門向陳夢因討教,「多年的啞老師便成了我的活老師」。
當時,陳夢因認為江獻珠既然出門設宴,就要做大菜,鼓勵她操練太史菜與廣州四大酒家的代表菜,如太史戈渣、江南百花雞、紅燒大裙翅、鼎湖上素等等,四熱葷、湯、四大菜、甜品、點心的菜單規格,高檔困難。江獻珠一一練習,陳夢因從旁指導,經過數月苦修,終於可以上陣,開價每位100美元,賣出4場,籌款計畫於圓滿落幕。
後來,二人切磋廚藝長達二十餘年,直至陳夢因於1997年因癌逝世。江獻珠說陳夢因時常拿食材考她,例如生長在四川高山頂上的「雪山魔芋」,江獻珠用上湯煨再與窩麻鮑汁同燴;魚子醬能不能做戈渣,江獻珠親身實驗,告訴陳夢因魚子會爆開,不能。
現在回頭看,這真是一段鑄成歷史的奇緣。食評名家第一人,指導名門食家之後,二人都已成粵菜食壇的宗師級人物,而若無這段跨越輩份的交誼,陳夢因的《食經》難以流傳至今,江獻珠的廚藝難以屢創新局,她祖父的太史菜,也難於現世再現並後傳了。
再從後設的觀點來看,二人是極好的搭配。陳夢因寫食講吃,雖有來龍去脈作法因由,卻不言名火候與份量,也不親自示範,不寫食譜;江獻珠卻是捲袖動手之人,是實踐者,豐富著述也多是食譜。可以說,陳夢因的理論透過江獻珠來實踐,江獻珠也從中磨練技藝、精進功力;後陳夢因也鼓勵江獻珠提筆寫作,由專欄始,及至著作等身,都成為重要的美食論述。飲食作為無法再現的物質,也因此成為文化資產,綿延傳頌。
早在1983年,江獻珠與先生陳天機、好友張蘊禮在美國共同著作了《漢饌》(Everything You Want to Know about Chinese Cooking)一書,是江獻珠在美國教學烹飪的食譜集大成;其中文著作則有將近40冊,由1992年起至2014年止,都由香港萬里機構出版。本文開頭所提《粵菜文化溯源系列》,則是她重新梳理《食經》、新增食譜的承先啟後之作。
2014年7月21日,江獻珠因肺炎逝世,享年88歲。她最知名的弟子與傳人,是現時仍活躍於香港食壇的「大師姐」麥麗敏。
最新文章
藝術收藏家姚謙/煙雨對照人心「暮雲麥樹」:看不清楚遠方,亦不能亂了自己行腳
2022/06/28影評人馬欣/《尋人啟弒》: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繁華幻象中令人刺痛的底層現實
2022/06/26飲食作家葉怡蘭/自由不羈、熱鬧多端:一路進化的「台味義大利麵」
2022/06/24地下電影/《嬰兒轉運站》:偷窺之後的真實,是枝裕和的不法之徒揭示了「家庭」意象
2022/06/23美食作家陳慶華/絕妙的饗宴: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最大遺珠 非「他」莫屬
2022/06/23陳穎Ying C. /有了3D印表機之後,我們還需要甜點師嗎?
2022/06/21樂評人王祖壽/學生樂團登大人的蛻變與衝撞:你喜歡怎樣的「理想混蛋」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地下電影X方郁婷、李沐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重點就在括號裡X郭文頤、王渝屏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一頁華爾滋X朱軒洋、陳姸霏
2022/06/20雀雀/百無禁忌《良辰吉時》:串流擁抱各類作品 打開台灣影劇的可能性
2022/06/1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觀看基隆的方式:「水路」服務更浪漫
2022/06/17旅日作家張維中/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等待某種奇蹟的場域
2022/06/14影評人塗翔文/電影「必勝球探」:「節制」風格卻熱血感動 用影像傳達對籃球的滿懷熱愛
2022/06/12雀雀/《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不只是喜劇,也是拍給台灣醫護的一封情書
2022/06/11創意人李擴╱元宇宙裡的市集 虛擬新消費時代商機無限
2022/06/10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內的水族館:安靜深呼吸,欣賞有如異星宇宙的蔚藍世界
2022/06/03陳穎Ying C./出國念廚藝學校就能一舉圓夢嗎?釐清「真實目標」再決定
2022/05/3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