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榆皓/評金曲32:任性的人們,指引一條「既是,又不只是」的左道成花路
每一位音樂人,都是任性的人。
蛋堡任性,不只因為他自立廠牌取名「任性的人」,也不只因為和張惠妹合唱過一首〈偏執面〉。睽違七年推出洋洋灑灑28首的《家常音樂》,不上串流、僅供直銷,一張定價1,200元的專輯銷售超過5,000張,隻身的前浪沒有死在沙灘上,反其道在實體退場的情景下開出紅盤,是著眼2020年最妄為(並且成功)的華語音樂作品了。
田馥甄任性,她自始置身「流行」與「獨立」的爭辯事外,自擾的定義與她無關。《無人知曉》選曲 deca joins(入圍金曲32樂團)、守夜人(入圍金曲32演唱組合)團長秦旭章、知更(入圍金音10新人)的創作,更遑論前作中數度聯名陳珊妮、黃淑惠(馬來西亞音樂人)。她自帶不容置喙的流量,卻自顧自地偏唱偏門,有小中見大的本事。
曹雅雯任性,十年有成的她執意做一張保有自我卻跳脫慣性的全創作專輯。落日飛車任性,史無前例提供借鏡的他們,唱英文、找市場、探資源的每一個舉措都是新的插旗。
這些音樂人的任性,探照了一條華語音樂還能往向「未曾」的旁門左道。
出彩的是,他們將左道走成一番寒徹骨後的花路。
回歸領略「人」的本色:蛋堡、田馥甄、曹雅雯
各獲三獎的《家常音樂》、《無人知曉》、《自本》皆是音樂人自立門戶後(蛋堡「任性的人」,田馥甄「樂來樂好」,曹雅雯「好聞國際」)的首張專輯作品。出於個人本位的觀點結構密實,而能連帶作品擲地有聲。
竊將田馥甄的出線,看作有跡可循的集大成。從無人知曉、上綜藝唱王菲的慘綠少女,到 Time Will Tell(《無人知曉》英文專輯名)的新科歌后,《無人知曉》證明了時間洗禮的馥郁芬芳,個人單飛十年五專厚實積澱,沒有大破大立大興土木的人為揠苗,而是靜心等待自然熟成的時候到來。
曹雅雯《自本》如題般開宗明義,合流當代 Lo-fi、R&B 的個人音樂素養,與歌唱起家的語言,是意料之內的受寵,如同去年阿爆(阿仍仍)《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囊括多獎。
蛋堡《家常音樂》著眼家庭關係,不見得是評選上「最好的嘻哈」(去年金音11獲得「最佳嘻哈專輯、單曲」提名而未中選),但走進了生活,終獲金曲32最佳華語專輯獎。
在這個神曲能夠公式量產的年代,科技冷漠行之有年,偏逢處處社交距離的大疫,我們比從前更迫切感受溫存於作品裡的人味。
陳建騏製作《無人知曉》時特意使用稍有雜念的聲軌,讓情緒與感受先於無瑕;張三製作《自本》時亦同樣將曹雅雯的人聲細節加以保留;蛋堡《家常音樂》以簡配的宅錄設備,一人多工包攬創作、製作、後期、設計、發行,姑且用「這批蛋堡很純」來形容。
真實底蘊及生活氣味能夠如何存在於音樂裡?金曲32提出了對於「製作精良」的一次審思與反動,捨棄完美的桎梏而能自由。
以時間內觀生命,評審團特別提及:萬芳《給你們》
萬芳《給你們》獲「評審團獎」,灼見評審團對於萬芳的疼惜,如同萬芳對於萬物的愛憐一樣珍貴。萬芳歌唱30年,歷經了時間的洗盡鉛華,也與風浪沖刷的恐懼共存,《給你們》關照死生際遇及老弱病殘、歌頌年華似水不復的情景,是一段之於生命的望聞問切;是注定雋永的內觀之書;是在時間面前的矜持下放,與順服承讓;是這個過度顏貌與大齡焦慮的時代裡多得的溫柔,足以無窮地覓回。
還給「情歌」的一席之地:年度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最佳作詞〈無人知曉〉
純粹的情歌很長一段時間在「演繹者」以外的獎項競逐上不被青睞。情歌作為華語流行歷久的中流砥柱,用詞中性的「大宗」與負面表述的「爛大街」只在一念之差,言情總難免被看作庸俗,而獎項又不免被寄予過正的時代意義。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無庸置疑是一首情歌,又不僅僅止於。樹立於同志電影,卻著實解放了異己的藩籬,盧廣仲的演繹純摯真樸,不論何許人、性別光譜落點何地皆能共情共鳴,以情歌爲名的感同身受,到抵了光譜上前所未聞的普世性。如果金曲30年度歌曲〈玫瑰少年〉喚醒了一種氣質身份的認同;〈刻在〉則是望想疆域界線消失的,愛的大同。
〈無人知曉〉顯而易見是一首慘情歌詞, 葛大為首度作詞統籌田馥甄,承接〈寂寞寂寞就好〉生性乖僻,〈還是要幸福〉狗口象牙,〈你就不要想起我〉臨頭嘴硬,〈靈魂伴侶〉肉身含恨⋯⋯數道商業成功的銅牆鐵壁,〈無人知曉〉以自我揶揄解道,見解定錨俱進時下。
「既是,又不只是」,音樂之所以爲音樂
曹雅雯既是唱台語,又不只是唱台語;田馥甄既是唱流行,卻遠遠超過流行;蛋堡既是唱嘻哈,也作日常之詩。「特別貢獻獎」羅大佑入行 44年,時間仍然繼續在走,音樂醉人而人亦自醉,任性的人擄獲人的信任,每一首歌都值得被冠名「家常音樂」。
◎責任編輯:翁家德
最新文章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