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 C. 陳穎/疫情之下,米其林評鑑是意想不到的受害者?
新冠肺炎肆虐已超過一年半。餐飲、旅遊、文化娛樂產業等,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不過,一般人大概很難想像得到,「餐飲評鑑」這一行也受到不小的波及。其中尤以由匿名秘密客進行調查的米其林評鑑受害最深。
今年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將在8月25日公布評鑑結果,事前就已有北市兩餐廳對米其林提告,希望能禁止秘密客上門的風波。不過,若疫情繼續肆虐,首先要擔心的其實是餐廳生存問題,其次才是評鑑。
以今年台灣升級三級警戒為例,在根本無法開門營業、提供內用的情形下,米其林密探縱使有心也無力。若目光望向法國,米其林評鑑受到的質疑,正是因餐廳無法營業而起。2020年整年法國餐廳完全開放的時間不足半年,另外超過一半的時間不是完全關閉、就是受到宵禁限制。許多星級餐廳從去年三月中全國封城後,就再也沒有開門營業過。與此相對,也有許多餐廳持續苦撐,而每年需要評鑑各地大量餐廳的秘密客,究竟是否有能耐在不到一半的時間內評鑑完所有餐廳,並複查其品質,便被打上巨大的問號。
在許多質疑聲中,2021年的法國米其林指南最後仍照計畫推出,但無論是米其林官方,還是餐飲界人士,都一致將「鼓勵、支持受創的餐飲業」視為重要目標。但或許是為了表達「即便如此,米其林也不該成為慈善團體」,2021年的評鑑結果中,仍有表現良好且持續營業的餐廳莫名喪失星等,最後米其林兩面不討好,被某些媒體認為「還不如停辦一年」。今年七月下旬,法國開始推行「健康通行證」政策,上餐廳吃飯一律需要出示完整施打疫苗證明或近期PCR檢測文件等,並登記實名,更從根本上威脅了米其林評鑑的公正性。
法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660萬人確診,近總人口數十分之一,在全球排名第五,死亡人數也已超過11萬人。健康通行證的政策雖然引起各地反彈,政府卻鐵了心實施。原本可以匿名訂位的美食評論家、秘密客等,到了餐廳門口也得現出真身,且更可能因訂位姓名與真實姓名不同,被特別留意。
這下不但讓許多食評家暗暗叫苦,更直接衝擊餐飲評鑑的公信力。姑且不論在網紅與流量掛帥的年代,究竟是否真有人希望不被認出,享受清淨而非被盛情款待的一餐、進而寫出公正的評論,但無法隱藏身分,對近百年來以「秘密客」為評鑑基礎的米其林指南來說,不啻是重大打擊。
為了維護匿名評論的信度,米其林其實每年都花費許多精力,譬如輪調評鑑員的調查地區、以假名訂位等,都是為了避免秘密客被餐廳認出。法國專業餐飲評論媒體Atabula分析,健康通行證辦法開始實施後,無論是以朋友名字預約,再多人一起前往以降低被認出的風險,還是自己用真名訂位,但不和主廚交流意見等,都並非解決之道。
依米其林網站的說明,一個評鑑員平均一天兩餐、一周五天、一年300日皆在工作,顯然不可能每一次都和朋友一起用餐,並由朋友幫忙訂位。而餐飲同業中,其實也會互相流通消息,外場服務人員更可能直接從顧客的舉止推斷對方是否為秘密客。
前紐約時報著名食評Ruth Reichl便在其著作《千面美食家:一個美食評論家的喬裝祕密生活》(Garlic and Sapphires)中敘述,自己以變裝加演技等方式,化身不同人物前往餐廳用餐。雖然她並非米其林秘密客,但為了評論的專業與公正,仍須相當努力,才能感受跟一般民眾相同的食物與服務水準。
疫情改變了生活方式,許多產業也被迫轉型。但飲食既是活下去的必需品、也是生活樂趣所在,而以飲食為基礎發展出的文化、思想與哲學,更是人類文明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從19世紀開始發展的餐飲評鑑與美食評論,是否會因疫情受挫?而如米其林這般擁有全球公信力的餐飲指南,未來是否還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又會如何轉變?十分值得關注。
最新文章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