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疫情下,台菜中菜「合食」形式改變:分食年代
日前,上某台菜餐廳吃飯,疫情當頭,梅花座、隔板一樣不缺,桌旁還另設小桌,上頭滿堆餐具道具,每道出菜,都得小桌上反覆一一分裝成小盤小碗再個別呈上……服務人員緊湊忙碌疲於奔命,食客吃得五味雜陳心情複雜──然而,這正是此時此刻普遍常見、且不知將持續到何時的景象。
是的。這場鋪天蓋地兇猛而來的瘟疫,正一點一滴牽動著你我的生活,而最近,感慨尤深是,接下來,或者我們的飲食文化,或將開始產生變化。
正面衝撞是,台菜中菜裡的「合食」形式。七月底八月初,三級警戒降為二級,餐飲內用終於開放,但附帶條件是,安全距離規定之外,需提供個人套餐,若是合菜,則由專人分菜。
遂而,防疫為上,其餘西式日式、本就是一人位上的料理或能如常,但以共食為主如台菜、中菜便首當其衝,這一個半月來,以往大盤大碗同桌分享澎湃豐盛熱熱鬧鬧景象不再,隔板裡,人人獨對自己的碟皿埋頭悶吃,黯然神傷。
讓人不禁感嘆,自八〇年代起曾經一度勃興的「中菜西吃」之風,然因與中菜台菜神髓有違──不管是熱度鑊氣的逸失、烹調手法的質變以至渾然本色的消逝,在廚壇廣泛討論加之消費者自覺下,近年來,除了特定商務宴飲或接待外賓目的,可喜終究未成主流,大菜仍在,只改以公筷母匙+酌情分菜方式解決。
但如今,在公衛考量下,此風顯然捲土重來,即使近日因全民一心防制阻絕得當,曾經一度凶險的疫勢趨緩,更進一步鬆綁看似有望;然未來起伏難料,可以預期是,這「西吃」或已蔚成需得存在、且可能逐步成為常態的因應之方。
當然在此狀況下,可以察覺到,諸多餐飲業者為保留菜餚精髓和特色所付出的用心:審慎規劃流程安排人力細膩分菜是其一;若是套餐,則透過精心設計,藉由菜式、烹調與上菜工序的重新設計以至精確控量控溫等方式,讓即使單人獨享也能吃到精華;雖平心而論,鑊氣和美味還是多多少少或有流失,然已倍覺感動窩心。
但此般應對,即使較有規模或高檔餐廳也頗有吃力,對較平價路線或人力有限小館小廚而言更是負擔太大、難能負荷,遂從長久看,質變勢所難免。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縱觀世界飲食歷史,將時間拉長來看,從法菜到中菜,都曾因種種社會變遷因素,發生從合到分或從分到合的進程與發展。而現在,莫非是這轉化時刻又到?
衷心希望不要。正如疫情下,我們所有人對所有事的期盼:這一切快快過去,得能再次回到過往……如果真要改變,那麼,慢一點、少一點、謹慎一點,一起努力、從本質思考,如何盡量留存、少一點失去,我們曾經所擁所有的美好。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愛物惜福豐收最大的福氣:心滿意足的萬豐醬油
2025/04/14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