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疫情下,台菜中菜「合食」形式改變:分食年代
日前,上某台菜餐廳吃飯,疫情當頭,梅花座、隔板一樣不缺,桌旁還另設小桌,上頭滿堆餐具道具,每道出菜,都得小桌上反覆一一分裝成小盤小碗再個別呈上……服務人員緊湊忙碌疲於奔命,食客吃得五味雜陳心情複雜──然而,這正是此時此刻普遍常見、且不知將持續到何時的景象。
是的。這場鋪天蓋地兇猛而來的瘟疫,正一點一滴牽動著你我的生活,而最近,感慨尤深是,接下來,或者我們的飲食文化,或將開始產生變化。
正面衝撞是,台菜中菜裡的「合食」形式。七月底八月初,三級警戒降為二級,餐飲內用終於開放,但附帶條件是,安全距離規定之外,需提供個人套餐,若是合菜,則由專人分菜。
遂而,防疫為上,其餘西式日式、本就是一人位上的料理或能如常,但以共食為主如台菜、中菜便首當其衝,這一個半月來,以往大盤大碗同桌分享澎湃豐盛熱熱鬧鬧景象不再,隔板裡,人人獨對自己的碟皿埋頭悶吃,黯然神傷。
讓人不禁感嘆,自八〇年代起曾經一度勃興的「中菜西吃」之風,然因與中菜台菜神髓有違──不管是熱度鑊氣的逸失、烹調手法的質變以至渾然本色的消逝,在廚壇廣泛討論加之消費者自覺下,近年來,除了特定商務宴飲或接待外賓目的,可喜終究未成主流,大菜仍在,只改以公筷母匙+酌情分菜方式解決。
但如今,在公衛考量下,此風顯然捲土重來,即使近日因全民一心防制阻絕得當,曾經一度凶險的疫勢趨緩,更進一步鬆綁看似有望;然未來起伏難料,可以預期是,這「西吃」或已蔚成需得存在、且可能逐步成為常態的因應之方。
當然在此狀況下,可以察覺到,諸多餐飲業者為保留菜餚精髓和特色所付出的用心:審慎規劃流程安排人力細膩分菜是其一;若是套餐,則透過精心設計,藉由菜式、烹調與上菜工序的重新設計以至精確控量控溫等方式,讓即使單人獨享也能吃到精華;雖平心而論,鑊氣和美味還是多多少少或有流失,然已倍覺感動窩心。
但此般應對,即使較有規模或高檔餐廳也頗有吃力,對較平價路線或人力有限小館小廚而言更是負擔太大、難能負荷,遂從長久看,質變勢所難免。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縱觀世界飲食歷史,將時間拉長來看,從法菜到中菜,都曾因種種社會變遷因素,發生從合到分或從分到合的進程與發展。而現在,莫非是這轉化時刻又到?
衷心希望不要。正如疫情下,我們所有人對所有事的期盼:這一切快快過去,得能再次回到過往……如果真要改變,那麼,慢一點、少一點、謹慎一點,一起努力、從本質思考,如何盡量留存、少一點失去,我們曾經所擁所有的美好。
葉怡蘭
最新文章
-
塗翔文/「一念菩提」:直擊世界另一個角落的掙扎與苦難
2025/08/11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和土地立約:豆奏會
2025/08/10 -
雀雀/《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摸索愛情的各種酸甜與翻車 貼近戀愛真相成長劇
2025/08/09 -
Ying C. 陳穎/王座的焦慮:法國美食帝國的黃昏或黎明?
2025/08/06 -
雀雀/新加坡劇《小娘惹之翡翠山》通俗影像故事將娘惹文化帶出國際
2025/08/02 -
潘光中/《長安的荔枝》:以小見大、映照現實,呈現歷史題材的精神厚度與人文關懷
2025/07/26 -
雀雀/《熔爐》導演 在《魷魚遊戲3》結局釋放作者精神
2025/07/21 -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
雀雀/韓劇《未知的首爾》:「交換」體驗人生 與自己和解的療癒過程
2025/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