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電影/2022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得獎分析:女性影人持續高奏凱歌,柯林法洛、凱特布蘭琪備受關注
甫於稍早落幕的2022第79屆威尼斯影展,以美國女星茱莉安摩爾領軍的主競賽評審團,將象徵最高榮譽的金獅獎,頒給美國女性影人蘿拉柏翠絲的《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替本屆影展劃下句點。
女性影人金獅獎以及評審團大獎
今年美國影人蘿拉柏翠絲的《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這座金獅獎,代表著連續3年由女導演在威尼斯獲得最高榮譽,前兩年分別是趙婷的《游牧人生》、奧黛麗迪萬的《正發生》,此種狀況是威尼斯影展歷史首見。
蘿拉柏翠絲同時成為史上第7位獲得金獅獎的女性導演,前6位得主除了奧黛麗迪萬、趙婷之外,尚包含蘇菲亞柯波拉《在某處》、瑪格麗特馮卓塔《德國姐妹》、安妮華達《無法無家》、米拉奈兒《雨季的婚禮》。
眾所皆知,2017年爆發了哈維溫斯坦的「#MeToo」事件,而後全球影視產業女性意識大舉抬頭,世界影壇對女性電影工作者的重視度也逐漸增加。
隔年,2018年坎城影展,便邀請知名女星凱特布蘭琪擔任評審團主席,而凱特布蘭琪也在影展期間,集結82位女性影人高喊「男女同工同酬」並拒絕性騷擾,而後幾年期間,女性影人在國際影壇上的表現越發亮眼,屢屢獲獎。
2021年,女性入圍奧斯卡的比例大幅增加,之後更出現女性大滿貫的另類紀錄。此前撰文提及,倘若將奧斯卡、柏林影展、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視作全球影壇的四大競賽指標,從2021奧斯卡開始到2022奧斯卡結束,四大競賽都將首獎給了「女性導演的作品」。
此篇文章再提及一次,分別是:2021奧斯卡趙婷《游牧人生》、2021坎城茱莉亞迪克諾《鈦》、2021威尼斯奧黛麗迪萬《Happening》、2022柏林影展卡拉西蒙《Alcarràs》、2022奧斯卡夏安海德《樂動心旋律》。
此外,女性名導珍康萍也在今年奧斯卡拿下最佳導演,奧斯卡迎來了史上第3位女性最佳導演,女性影人的氣勢如虹。
雖然今年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是由男導演魯本奧斯倫拿下,但本屆威尼斯影展請來茱莉安摩爾擔任評審團主席,而金獅獎頒給蘿拉柏翠絲,威尼斯悠久的90年歷史,僅有7位女性金獅獎得主,這3年就連續誕生了3位,因此,從今年水都的視角也再度提醒世人——「女性影人作品的影響力尚未停歇,『女性世代』、『兩性平權』的號角聲仍陣陣響起。」
特別的是,《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是一部紀錄片,這也是少數由紀錄片而非劇情片獲得金獅獎的狀況,蘿拉柏翠絲長期深耕於紀錄片領域,曾在2015年憑藉《第四公民》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今年再拿金獅獎,再度證明自己對於記錄片的堅持與才華。
《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探討80年代美國知名紀實攝影師南戈丁的生平,以及「止痛帝國」幕後的醫藥世家——美國薩克勒家族的興衰,而薩克勒的藥品,則是導致美國止痛藥氾濫的罪魁禍首。
美國權威娛樂媒體《綜藝報》稱這部片為「深刻而具有煽動性」,並且稱讚它採用的兩個元素——南戈丁的藝術和她的激進主義——並向觀眾展示,它們實際上是如何以富有暗示性的方式交織。各大外媒稱讚,蘿拉柏翠絲憑藉對開創性攝影師南戈丁的揭示,以膽大冒險的肖像紀錄獲得本屆影展最高榮譽的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此片版權在近年迅速崛起的發行商Neon手上,Neon近年操盤最知名的最品當數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從坎城影展金棕櫚一路捧上奧斯卡首座非英語發音的最佳影片;除了《寄生上流》之外,其餘Neon拿到的片也包含《鈦》、《記憶》、《史賓賽》、《漂浪人生》、《未來犯罪》、《嬰兒轉運站》、《燃燒女子的畫像》、《世界上最爛的人》等片,皆是影展備受矚目的作品,在得獎表現也屢創佳績。
而今年魯本奧斯倫甫拿下金棕櫚的作品《瘋狂富作用》也在Neon麾下,加上《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今年Neon就拿了極具指標性意義的兩大影展首獎,最後,《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也被看好打進明(2023)年奧斯卡紀錄片類別。
揮別金獅獎之後,將視角望向象徵第二高榮譽的評審團大獎,由法國女導演愛麗絲迪歐普的《Saint Omer》獲得,此片在首映之後就在影評、媒體間傳出極高評價,最終也不負眾望獲得評審團肯定。此片聚焦於一名年輕小說家,描述一名被指控殺害嬰兒的移民母親,所展開的法律與道德審判。
其實,與蘿拉柏翠絲相同的是,愛麗絲迪歐普也長期深耕於紀錄片領域,過往作品《當我們成為風景》曾在去(2021)年台北電影節「異境真實」單元亮相,而《Saint Omer》僅是她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就獲得此大獎;換句話說,今年在茱莉安摩爾領銜的品味之下,最高榮譽以及第二大獎,皆是由女性導演獲得,從評審團主席到得獎名單,皆讓水都這幾年的女性眼光更加突出。
而《Saint Omer》從銀幕前到幕後,有大量女性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對此,愛麗絲迪歐普表示,這並非完全故意,也不是完全偶然。
「《Saint Omer》探討了母親與孩子間的關係,我認為需要在女性社區中分享這種集體經驗。在片場,每個人都分享了其獨特經驗,從演員和工作人員之間,虛構和現實之間幾乎沒有距離。以女性為主的團隊使這一點更加明顯。我們一起度過了六週的製作時間,彷彿恍惚。」愛麗絲迪歐普如此說道。
備受矚目的影帝后與其餘獎項
再來,本屆主競賽獲獎名單,最受矚目的獲獎者,當數最佳女演員凱特布蘭琪以及最佳男演員柯林法洛;前者以陶德菲爾德執導的《Tár》封后,後者則是以馬丁麥克唐納執導的《伊尼舍林的女妖》稱帝。
《Tár》以及《伊尼舍林的女妖》在本屆威尼斯影展首映之後,皆獲得極佳好評以及廣泛討論,而凱特布蘭琪在《Tár》之中飾演一名陷入困境的管弦樂隊指揮,今年的獲獎,也是凱特布蘭琪第二座威尼斯最佳女演員,上一次要追溯到2007年的《搖滾啓示錄》。
這座威尼斯影后,也讓凱特布蘭琪得以順勢揮軍明年奧斯卡,繼2014年的《藍色茉莉》之後,有望競逐個人第二座奧斯卡影后。
至於《伊尼舍林的女妖》則是馬丁麥克唐納與柯林法洛繼《殺手沒有假期》、《瘋狗綁票令》後的第三度合作,從影多年的柯林法洛近年也與一眾名導合作,交出許多不凡的作品,包含希臘名導尤格藍西莫的《聖鹿之死》《單身動物園》、蘇菲亞柯波拉的《魅惑》等片,在從影近30年之後,終於拿到自己的首座三大影展影帝。
此外,除了柯林法洛之外,《伊尼舍林的女妖》的編導馬丁麥克唐納獲得了最佳劇本獎,5年前,馬丁麥克唐納也憑藉享譽國際影壇的《意外》獲得此獎,這是馬丁麥克唐納第二座威尼斯最佳劇本獎。
《伊尼舍林的女妖》已確定將在金馬影展放映,根據金馬執委會指出,馬丁麥可唐納的《伊尼舍林的女妖》再展拿手黑色諷刺喜劇,當友誼走到盡頭的心碎和傷害推到極端,所產生的憤怒與報復,竟然比愛情還失控,時空背景與愛爾蘭內戰遙相對照,更顯其惡趣味。
至於最佳導演,則是頒發給義大利名導盧卡格達戈尼諾的《Bones and All》,盧卡格達戈尼諾是威尼斯影展的愛徒,導演生涯此前以《主人公》、《我愛故我在》、《池畔謎情》、《窒息》前往水都,今年終於憑藉與提摩西夏勒梅再度合作的《Bones and All》獲得最佳導演。
《Bones and All》引起高度注意的原因就在於,盧卡格達戈尼諾與提摩西夏勒梅這對《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師徒再度聚首。
近年提摩西夏勒梅的人氣攀上顛峰,與無數名導合作,包含演出《她們》、《沙丘》、《法蘭西特派週報》等片,接下來也將扛起「威利旺卡」以及《沙丘2》的門面,讓這位年僅26歲的影星逐步攀上生涯巔峰,而在此之前,捧紅提摩西夏勒梅的作品,就是盧卡格達戈尼諾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而這對「導」、「演」組合,多年之後再度於新作《Bones and All》合作,此片是盧卡格達戈尼諾首部以美國為主要場景的劇情片,改編自知名作家Camille DeAngelis的同名小說,編劇是曾共同合作《窒息》、《池畔謎情》的老搭檔David Kajganich。
談到與盧卡格達戈尼諾的合作,提摩西夏勒梅說:「盧卡格達戈尼諾改變了我的人生,我被《Bones and All》所吸引,渴望與盧卡格達戈尼諾合作,再度講述像我們第一個故事那樣深刻的作品,而這次是在80年代的美國中西部,以及被各種可能剝奪權利的人的故事。」
盧卡格達戈尼諾則是這樣評價提摩西夏勒梅:「當我讀到《Bones and All》的那一刻,我認為只有提摩西夏勒梅能夠出演主角,他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者,看到他以現在的方式崛起,我為他感到驕傲。而這個角色對他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既可愛又令人心碎。」
而《Bones and All》的另一名主演,泰勒拉塞爾則是獲得最佳新演員獎,這點並非太意外,《Bones and All》首映之後片子評價毀譽參半,但泰勒拉塞爾的表現則是獲得一致盛讚,頒獎前就被各界看好拿到此獎。
至於主演除了提摩西夏勒梅、泰勒拉塞爾之外,尚有奧斯卡得主馬克勞倫斯。劇情描述一名在社會邊緣努力生存的女子,偶然碰上一位命運多舛的流浪者,兩人相戀而後展開一趟未知旅程,在這趟穿越美國中西部的公路旅行中,兩名年輕人發現了對肉體的共同熱愛,這是一部關於食人族的浪漫恐怖片。
而遭伊朗政府軟禁,曾經奪下金獅獎與金熊獎的名導賈法潘納希的新作《No Bears》,則是獲得評審團特別獎,此獎項或許也能看作評審團隔海的聲援以及關注。
至於賈法潘納希遭軟禁的緣由以及政治局勢,此前在這篇文章中有詳細提及,〈地下電影/2022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串流大軍壓境,豪華的明星派對隱含傾斜不均的隱憂〉,在此就不再贅述。
除了伊朗之外,本屆威尼斯影展也關注了烏克蘭,作為倡議的一部分。論壇由雙年展主 Roberto Cicutto以及威尼斯影展總監Alberto Barbera主持,其討論的主題包括烏克蘭和義大利之間的合作、烏克蘭電影業所處的困境;合拍的情況;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的角色;烏克蘭視聽產業的多樣性——包括藝術影院、商業電影、電視劇和串流媒體平台;以及烏克蘭電影攝影的未來。
此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於威尼斯影展開幕致詞,大聲疾呼希望電影圈團結支持烏克蘭,其實,倘若端看影展成立至今歷史,便能理解無法單純以「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分門別類,上個世紀,威尼斯影展就是在法西斯與納粹政權扶植下成立,而這類大型國際影展延續至今,當然延續成了各界政治角力的現場,
最後,主競賽單元中,今年一舉攻佔威尼斯的Netflix大軍則是全軍覆沒,包含諾亞鮑姆巴赫的《白噪音》、安德魯多明尼克的《金髮夢露》、羅曼葛弗雷斯的《Athena》以及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的《Bardo, False Chronicle of a Handful of Truths》,也讓Netflix未來的北美獎季之路埋上一層陰影。
主競賽之外的台灣亮點
除了主競賽外,最後提及台灣集編導於一身的女性創作者陳芯宜。
陳芯宜此次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為題的VR新作《無法離開的人》,拿下沉浸式內容單元的最佳體驗大獎,是該單元的最高榮譽。此片由行者影像及邊境映象聯合製作,找到林鉅、許時豪、黃姵嘉、潘麗麗、陳家逵等人主演。
陳芯宜在致詞時感謝了台灣國家人權博物館、劇組團隊等人,並表示:「這支影片想嘗試突破VR的限制,這部VR作品是關於台灣1950年代為理想與自由犧牲的前輩,是這些死去的前輩帶給我們力量,我們會繼續把這個精神延續下去。」
台灣的VR創作,在國際上備受矚目。2017年,威尼斯影展首度增設VR競賽單元,當時就由台灣藝術家黃心健的《沙中的房間》拿下最佳VR體驗獎,去年威尼斯影展,台灣就曾締造7部VR影片入選的好成績,而今年威尼斯影展,台灣更首度獲邀成為市場展的主題國,顯見世界影壇對於台灣VR能量的重視。
以下為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
金獅獎:《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 蘿拉柏翠絲
評審團大獎:《Saint Omer》,愛麗絲迪歐普
最佳導演:《Bones and All》 ,盧卡格達戈尼諾
最佳劇本:《伊尼舍林的女妖》,馬丁麥克唐納
最佳男演員:《伊尼舍林的女妖》, 柯林法洛
最佳女演員:《Tár》,凱特布蘭琪
評審團特別獎:《No Bears》, 賈法潘納希
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演員:《Bones and All》,泰勒拉塞爾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迎接,餐飲「小」時代
2024/09/16 -
雀雀/大陸古裝偶像劇「度華年」 隱含當代既視感與警世意味
2024/09/14 -
Ying C. 陳穎/麵包產值巨大、商機無限?淺談獨立麵包店的危機與前景
2024/09/12 -
雀雀/戲劇性,是共通的國際語言:許光漢話題韓劇「無路可走:輪盤賭」
2024/09/07 -
潘光中/話題劇《唐朝詭事錄》 打破熱門IP與流量演員迷思
2024/08/31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友善複利在人間:JIAMI呷米
2024/08/25 -
正港分局/雀雀劇評:台劇豪華陣容同樂會 木曜4超玩認真演
2024/08/24 -
飲食作家葉怡蘭/再偏遠也總能尋出一個所在:到處喝咖啡
2024/08/18 -
雀雀劇評/科技來自人性 台劇「Q18」與觀眾一起歷經人生課題
2024/08/17 -
藝術收藏家姚謙/透過肖像畫,閱讀別人也閱讀自己
2024/08/15 -
鬼才之道/塗翔文影評:台灣類型電影 展現成熟樣貌的里程碑之作
2024/08/1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