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創意總監木下孝浩:放眼未來,20幾歲的經歷還不是你生命的全景
想必大部分的木下孝浩粉,從去年首刊到今年的第二期,都不忘至Uniqlo門市帶回免費的《Lifewear》回家細讀。猶記得去年訪問甫接任Uniqlo創意總監的木下孝浩,他以一襲淺藍條紋襯衫與深藍牛仔褲現身,一頭白髮搭配黑色粗框眼鏡,溫和的談吐與適度的幽默,使他予人一種自在而優雅的印象。
Uniqlo大膽拋開傳統型錄的模式,藉由木下長年的時尚編輯經驗推出《Lifewear》雜誌,讓讀者從封面插畫,到內文中跑遍世界各地的生活報導,下意識對Uniqlo之產品與精神產生全新觀感。以下讓我們從木下的訪談內容,一起認識這位溫文儒雅、毫無架子的時尚總監。
500:木下孝浩先生決定投入文字編輯行業,是否有確定的時間點?
木下孝浩(以下簡稱木下):大學時代唸經濟系,那時候對該科系的興趣不大,唯一有認真參與的課程是讀書會——每週都要針對一本書提出報告和同學分享,只有那件事我很有熱忱,也認真地做報告,其他關於經濟相關的內容幾乎都不太記得了(笑)。
但讀書報告的練習在我學生時期影響我很多,如何傳達並帶給他人影響的這件事很有趣,那門課給我日後的發展許多啟發。大學剛畢業(約23歲左右),隨即進入出版社《MEN'S CLUB》工作,那是日本第一家男性時尚雜誌,我做了六年的編輯工作,是以比較傳統模式作業。那時是1980年代後半期,也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尾聲。
500:從1980年代擔任編輯至今,是否有印像深刻的觀察或特別強烈的衝擊?
木下:近期受到的衝擊,是感受到快時尚(Fast Fashion)的炫風帶給大眾很深的影響,很多東西都用完即丟,時尚潮流的進退非常快。我覺得這對品牌、時尚或人們對衣物的觀念都大有衝擊。
所以對現在的品牌來說,環保意識是當代我們亟需重視的議題。這個部分跟1980、90年代泡沫經濟的大量消耗,各種層面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500:木下先生不使用手機,是否與泡沫經濟後,快時尚的消耗概念有關?
木下:其實我不用手機最重要的原因,是覺得大家都拿一樣的東西、聊一樣的話題,這個現象本身很奇妙。我想跟這些保持一點距離,用客觀一點的眼光看待。當然手機是很方便的產物,但我對於全民共識、全民共通話題這種東西,還是覺得該保持一點懷疑,以及保留一點自己的想法。
500:之前您提過有固定款式的衣著偏好,不知您如何維持某種原則的驅力?
木下:我的小孩現在8歲,他喜歡一直做同一件事,有其父必有其子,他跟我小時候非常像,我們都很喜歡一直做一件很喜歡的事,可能來自同一種天性上的執著。
500:如果您可以對25歲的自己說一句話,會想跟他說什麼?
木下:其實我在《POPEYE》時曾做過一個特輯,讓大家談談想對20歲的自己說什麼。我自己很喜歡那一期,在日本,20歲就是少年人轉成年的年紀,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人生的轉淚點。
如果要我對25歲的年輕人說點什麼,我想說,20幾歲你正在想的事,或著手進行的事都不會是你未來的全部,當然年輕時可以去經驗很多事,那些絕對會成為你30歲、40歲的人生養分,但畢竟那只是一段過程。就像我25歲的時候,肯定想不到有一天我會進Uniqlo(ユニクロ)工作,所以不用把眼前的事想得很死,把自己的格局做小了。
500:您打造給大眾閱讀的理想生活,與您本身喜歡的生活風格是否概念相同?
木下:我做雜誌是不想說謊的,所以我個人的理想生活,以及我對社會的呈現,全部很真實地呈現在我做的雜誌裡。所以我所雜誌上傳達的,與我自己的理想生活一樣。
500:關於實踐理想生活,能否給年輕人一些建議?
木下:第二期的《LifeWear》雜誌主題,題目正好是「宜居生活」,裡面就提到許多我認為理想的生活方式、形態,大家不妨去讀第二期《LifeWear》內容,即能完整讀到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500:工作之外,有沒有投入時間在其他興趣上?
木下:長年來我都喜歡戶外活動,其中最喜歡登山健行,像是自己背個背包就到山裡過兩、三天再回家,聽起來好像很孤獨的活動(笑)。但平常工作,身邊充滿各式各樣的人,所以也需要獨處的時間。
我覺得行走是可以專注思考事情的時間,所有偶爾下班,需要走兩個小時的路程回家,我會選擇邊走路邊專心思考一些事。
Profile
木下孝浩自大學畢業即從事男性時尚雜誌《MEN'S CLUB》編輯工作。2012年接手《POPEYE》的總編,帶起一代「City Boys」美式流行風潮。2018年,木下孝浩從《POPEYE》離職後加入UNIQLO,擔任品牌創意總監。至今已出兩期的UNIQLO自製刊物《Lifewear》,將UNIQLO品牌精神展開全新的定位。
最新文章
-
【週三讀書會】葉怡蘭:以閱讀 見證風土學風起雲湧
2024/10/29 -
首次執導即入圍金鐘獎——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與《愛愛內含光》導演唐福睿、黃婕妤
2024/10/17 -
台中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十月主題:詹宏志談消逝的文學物種
2024/10/02 -
【週三讀書會】洪愛珠:人在異地與飲食遷徙構成的文化交響曲
2024/09/05 -
從初代時尚部落客到流量管理締造者 廖亨利打造時尚圈的網紅王國
2024/07/31 -
台中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楊双子登場 一個台中作家的養成
2024/07/23 -
攝影師羅柏麟:我想拍下人們想被記得的樣子
2024/04/30 -
陳沛緹|曾是岩井俊二劇照掌鏡人 Ivy Chen的攝影與花藝生活美學
2024/02/17 -
譚光磊|藏身在出版界的奇幻阿宅 眾多翻譯暢銷書背後的版權經紀
2024/02/06 -
從華爾街回到台灣 詹偉立破框之舉 再造都市新天際
2024/01/12 -
2023亞洲50最佳餐廳第一!Chef Ton以提升泰國菜地位為使命
2024/01/07 -
詹宏志領軍!10位講者齊聚【週三讀書會】2024年專場 哲思妙想「跨」讀2024
2023/12/28 -
蔣雅淇「暖廚家味」計畫助急難家庭 江振誠、陳耀訓、楊柏偉、彭天恩、魏幸怡響應
2023/11/13 -
人工頭骨下的遠大夢想 林逸心斜槓出精彩人生
2023/11/07 -
台灣女孩闖進國際酒店高管層 上海艾迪遜酒店總經理林芸慧:有熱情才能做得好
2023/10/26 -
許茹芸《適合相愛的時辰》:乘風破浪之後 芸式唱腔再創事業新高度
2023/09/22 -
【質青創業】 Fermi Pasta創辦人、星級主廚James Sharman:供應「真食物」,讓我每天晚上睡得安穩
2023/07/13 -
【質青創業】不只是喝酒 「米凱樂」共同創辦人林幼航:精釀啤酒教會我們生活
2023/05/2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