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訪客》導演蔡佳穎、演員張軒睿:享受當下、莫忘初衷,靠內心去感受時,美好會自然發生

2020-11-25 20:30 沈佩臻

《訪客》導演蔡佳穎(右)與演員張軒睿(左)。 圖/陳立凱攝影
《訪客》導演蔡佳穎(右)與演員張軒睿(左)。 圖/陳立凱攝影

獲選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閉幕片的公視新創電影《訪客》,在戲中,由新生代演員張軒睿飾演的兒子問:「你們到底要什麼?」於片中扮演父親的戴立忍回答:「你是我的兒子,我是你的爸爸,你覺得我還會想要什麼?」看似熟悉的一家人,卻隱隱浮現不對勁的氣息,以另類手法與懸疑題材在每場對手戲間探討家的意義、愛的模樣。

以電視劇初嚐走紅滋味的張軒睿,表演魂不曾冷卻,《訪客》是他接演的第二部電影,在本片顛覆過往陽光暖男印象,琢磨出細緻沉穩的演技,雖然拍片期僅短短14天,每場戲、每個眼神都不放過,情緒張力十足,獲得好評。本片亦是新銳導演蔡佳穎改編自托比寶同名小說之作,歷年來累積豐厚執導能量的他,透過本片首次挑戰長片作品。《500輯》在電影播映前,邀請兩位默契十足的導演與演員,聊聊他們的質青時代

張軒睿在戲中飾演韓宇杰,大學畢業後離家工作,因一場意外後決定回家照顧家人。 圖/...
張軒睿在戲中飾演韓宇杰,大學畢業後離家工作,因一場意外後決定回家照顧家人。 圖/公視提供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以及過著怎樣的生活?

蔡佳穎(以下簡稱蔡):那時候我出國進修電影製作,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也是讓我真正了解電影基礎的時光。那時候的生活很簡單,或許因為太在意「學習」這件事,所以每天幾乎都專注於課業和拍片,也因此累積不少。現在回想起來,有一點點後悔的是,那時候少了享受當下和抽出時間玩樂。

張軒睿(以下簡稱張):雖然25歲距今只過了3年,但這段期間的我轉變很大。25歲很懵懂,畢竟才剛出道不久,所有事情都認為朝著這條直線走就好,想法比較單方面,沒有太多顧慮害怕。現在要做一件事情,方方面面都得思考清楚,走這裡會有什麼結果、走那裡又會怎麼樣,繞來繞去,思考很多。

可能是當你看到、聽到、知道的經驗多了,隨著時間慢慢吸收消化後,都會影響自身判斷。以前判斷事情上常覺得「我這樣一定是對的」,更多時候是憑著直覺決定,可是現在會透過不同方式思考。不過,有些事情一直想反而找不到答案,其實兩者有好也有不好。

張軒睿認為與25歲時的自己相比,已經轉變許多,思考更周全。 圖/陳立凱攝影
張軒睿認為與25歲時的自己相比,已經轉變許多,思考更周全。 圖/陳立凱攝影

500輯:那時候深刻影響你們的人事物有哪些?

蔡:其實那時候人在國外進修,身邊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對於創意發想、拍攝影片可以激盪出更多東西,雖然相較於待在台灣,少了親友圈的陪伴,卻不曉得從何而來有股感受,讓我覺得如果要進步、往上爬,最重要的是脫離舒適圈。

可能當時還年輕時,遇到具有挑戰性的關卡,會下意識想逃避,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是當你脫離舒適圈,一方面感受壓力,一方分從中找到平衡點,這一切會成為很好的動力,那股成就感也會大於逃避問題,到現在「脫離舒適圈」始終是我努力的方向。

張:是家人和朋友,雖然他們是生活中稀鬆平常的對象,卻很容易被忽略。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管發生任何事情,他們永遠都會在,同時沒有任何人對你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珍惜,這是我在這個階段最大的體悟。

500輯:在電影/演員這條路上,有沒有一句類似座右銘的話?

張:說來雖然蠻老掉牙的,卻也很難做到,就是「莫忘初衷」。這句話大家隨口就來,以前的我會覺得:「很簡單啊,這有什麼難的?」剛出道時,很多前輩都會跟我說:「希望不管幾年後,你還是現在這個樣子。」我一直帶著這句話前進。

說真的,你會隨著時間接受更多困難和挑戰,無論如何,都要堅定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的決定和信念,我覺得信念很重要,莫忘初衷,就是好好努力守護你最初為什麼喜歡這件事情,究竟為了什麼而做,又為了什麼留在這個地方,一定都有原因。


張軒睿始終帶著莫忘初衷的心在表演路上前進;蔡佳穎則不斷提醒自己要做最好的準備、最...
張軒睿始終帶著莫忘初衷的心在表演路上前進;蔡佳穎則不斷提醒自己要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圖/陳立凱攝影

蔡: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其實是我回來工作後才有的體悟,也是不斷提醒自己的一句話。不論處於創作階段、拍片現場或後期製作,當我們進入拍攝期時,很多時候都在解決當下發生的問題,如果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雖然可能不會這麼衰,但至少內心已經做足萬全準備,當我脫離計畫時,已經事先想到如何解決問題。

500輯:曾經質疑過自己嗎?

張:以前內心出現質疑的想法時,都會覺得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現在不管出現什麼負面想法,我都會選擇和自己溝通不要再逼迫自己,處理事情不要過於急躁,已經發生了就好好去面對,不要一昧責怪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這樣講感覺我好像很老了(笑),但我真的覺得,每個人在快速的節奏下生活,真的很累。其實取得內心平靜是最難的,只要心平靜氣,任何事情都難不倒你。再來就是溝通也非常重要,最好的情況是多思考不讓問題發生,大於問題發生後如何解決。

500輯:電影對你而言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蔡:如果要講電影,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如何不老套地敘述有點難,但對我來說,電影有點像做夢一樣,可以實現我天馬行空的想像,你能想到的都可以用電影呈現,所以對我來講,就是人生的一切。其實不只是電影,任何關於藝術的領域,都能反映創作者的個性與思考,包含演員也是創作者之一,電影有點像反映出我這個人,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對導演蔡佳穎來說,電影就是人生的一切。 圖/陳立凱攝影
對導演蔡佳穎來說,電影就是人生的一切。 圖/陳立凱攝影

張:因為我只拍過兩部電影,也不是專科出身,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說,我很喜歡看電影,電影可以帶我進入奇幻世界,每位導演透過作品告訴觀眾想表達的東西,或是乘載於劇本帶來寓意,就算是商業片,都能讓我獲得不一樣的見解。

500輯:什麼機緣、契機讓你開始進入導演領域/想成為演員?

蔡:大學時和同學分成小組進行短片拍攝,當時其實不曉得怎麼拍片,有的比例不對、有的顏色亂調,但是作品卻引起班上熱烈反應,除了喜歡看到觀眾的反應,拍攝現場也讓我十分專注,這些氛圍和感覺是我現在拍攝的初衷和成就感。

張軒睿提到,無論是表演還是生活,想得太多反而綁手綁腳,用心去感受任何事物都會比較...
張軒睿提到,無論是表演還是生活,想得太多反而綁手綁腳,用心去感受任何事物都會比較美好。 圖/陳立凱攝影

張:我完全不是學表演出身,最初也不知道怎麼演戲,那時候朋友叫我試試看,心想著大學畢業也不知道要幹嘛,反正也不會比現在糟,就與我現在的經紀人見面,經紀人問我:「你有什麼才藝?」我說:「我沒有才藝。」經紀人再問:「那你會什麼?」我說:「我會模仿。」模仿後經紀人就一直笑,跟我說最重要的是你要放得開。

最珍貴的就是以前你不會想太多,因為當你開始用想的就變成用演的,可是當你不去想,靠內心去感受時,一切會自然發生。無論是表演還是生活,想得太多反而綁手綁腳,用心去感受任何事物都會比較美好。我覺得電視、電影在表演上比較不一樣的是,電影透過更大的螢幕播放,在表演上的收放要拿捏得更精準,戲劇或許可以用演的,但電影裡的眼神是會被感受得相當清楚,當然最好的話,兩者都要從內心去表達是最好的。

戴立忍與張軒睿有多場精彩對手戲。 圖/公視提供
戴立忍與張軒睿有多場精彩對手戲。 圖/公視提供

500輯:由你們執導、演出的公視原創電影《訪客》中,你在片中最關注的議題是什麼?

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面是最有趣、值得關注的地方,其中,家人之間的情感往往是最無理難解且無法逃離的關係,因此看這部電影時,或許可以多一份思考——關於對待自己本身的狀態,以及家的概念究竟是什麼。

張:我覺得是家人的定義吧!每個人成長環境不盡相同,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在哪一個家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終有一天要直面這些課題,希望透過《訪客》讓觀影者有不同想法——糟一定不是最糟,好也不一定會一直好,相處上難免遇到難關,都要好好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

《訪客》以懸疑科幻題材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家的意義。 圖/公視提供
《訪客》以懸疑科幻題材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家的意義。 圖/公視提供

500輯:在《訪客》短短10幾天拍攝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麼?

蔡:軒睿在《訪客》中扮演宇杰這個角色,其實戲份都相當沉重,有一場戲我給軒睿多一點時間在獨立空間沉澱思緒,但我又擔心自己漏掉什麼,進去提醒時,軒睿冷冷地看了我一下,當場被他的氣勢嚇到,一開始想說是不是打擾到他,但當下散發出來的情緒正是我想要的,我很喜歡。這場戲結束後,軒睿趕緊跑來跟我說:「導演,我剛不是那個意思⋯⋯」他其實擁有很敏感的心,這我都能理解,也深刻感受到軒睿對於角色的心理狀態著墨很深。

《訪客》一連串怪事在家中發生,張軒睿與林映唯在戲中努力追查真相。 圖/公視提供
《訪客》一連串怪事在家中發生,張軒睿與林映唯在戲中努力追查真相。 圖/公視提供

張:其實韓宇杰這個角色在不尋常的事件開始發生時,就不斷碰到衝突和打擊,從堅定面連貫到自我懷疑的過程我都很喜歡,就像導演說的,我會專注在心裡面的小房間,甚至上戲情緒很滿時,也會不補妝,更專注在情緒裡。

500輯:會給25歲上下、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張: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可能會想把事情做到100分,但相信我,絕對不可能做到100分,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最重的的是不要怕失敗,盡力對得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管遇到挫折或困難,都是未來的動力,所以好好享受當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很棒的經驗。

張軒睿想和青年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怕失敗;蔡佳穎則鼓勵青年享受當下,真的想...
張軒睿想和青年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怕失敗;蔡佳穎則鼓勵青年享受當下,真的想做一件事就去接觸,累積能量與成熟度。 圖/陳立凱攝影

蔡:其實我想講的也類似軒睿所說,就是享受當下,不管你是創作者或任何職業,好好享受當下氛圍,對於判斷事情也好、創作能量也好,都能夠累積成熟度,無論在哪裡,當你想做些什麼的時候,就盡量去接觸、去做。

張:其實就像某個廣告Slogan說的:「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肯定不一樣」很多人都曾迷惘,覺得現在的失敗就是真的失敗,但千萬不要太苛責自己,這些都會過去,一切也會越來越好。

高慧君在《訪客》中飾演行徑詭異的母親。 圖/公視提供
高慧君在《訪客》中飾演行徑詭異的母親。 圖/公視提供

公視新創電影《訪客》

韓宇杰(張軒睿飾)與父親(戴立忍飾)交惡而離家,父親卻突遭歹徒闖空門,正當全家因這場意外出現破冰徵兆時,住在對面的漫畫家卻現身告訴宇杰這場意外背後的詭異事件。各種不安與猜疑在宇杰心中萌芽,不斷揭露的事實讓宇杰的世界就此崩毀,正常成了異常。

面對種種疑問,宇杰將會發現什麼樣的真相?《訪客》將於11月29日(日)晚間22:00在公視頻道首播;11月29日(日)晚間23:30於台灣大哥大myVideo上架播出。

推薦閱讀

廣告導演盧建彰:我不覺得自己努力,我只喜歡認真,全心全意面對當下的選擇

音樂製作人陳君豪:專注面對你害怕的事情,反而更能從中得到解脫

最新文章

林幼航性格開朗樂天,但面對工作卻又相當務實穩健。攝影/沈昱嘉  ※ 提醒您:禁止...

【質青創業】不只是喝酒 「米凱樂」共同創辦人林幼航:精釀啤酒教會我們生活

2023/05/26

祥雲龍吟後再出發 稗田良平要做出寫上自己名字的料理

2023/05/08
路由藝術創辦人洪緹婕。記者李政龍/攝影

【質青創業】創業沒在怕 只為人生開心 首位在台北、紐約兩地開畫廊的台灣女孩洪緹婕

2023/04/27
Nick有世界頂尖調酒大賽台灣區冠軍頭銜。記者王聰賢/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

【質青創業】調酒冠軍的Bar Mood Taipei Nick Wu不只站在吧台後

2023/04/26
黃婷寫過200多首華語歌曲,丁噹的「猜不透」便是出自她手。記者王聰賢/攝影

「一直走就不怕孤獨了」作詞人黃婷專訪:一切都是從追星開始

2023/04/15
潘貝寧2006年以永續理想出發,創立服裝品牌「DEPLOY」。攝影/吳致碩

永續的先行者 「DEPLOY」創辦人潘貝寧 為時尚產業掀起革命

2023/03/23
鴉先知(右)和粘為東期望能透過桌遊,讓更多人感受動腦樂趣,也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好玩就是一切 鴉先知 粘為東 打造桌遊樂園 重燃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2023/01/31
睽違多年推出首張專輯《明室Silver Lining》,洪佩瑜整合過去幾年身心內...

歌手洪佩瑜:表演的瞬間,身體很誠實

2022/12/12
敏迪在2021年全職投入自媒體,那年他經歷了頻道的低潮與高峰到來震撼。圖/吳致碩...

「敏迪選讀」敏迪:最低谷時迎來高峰,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下篇)

2022/11/08
「敏迪選讀」平台創辦者敏迪。圖/吳致碩攝影

「敏迪選讀」敏迪:「害怕被丟掉」的不安全感,從小到大我是一個很需要掌聲的人(上篇)

2022/11/07
Willson在2016年創辦了Double V,展開義式冰淇淋的創業旅程。圖/...

【質青創業】Double V主廚暨創辦人Willson從理工男的甜蜜轉身:你所經歷的都不會白費

2022/11/02
設計師Peter Wu覺得「當衣服上放著自己的名字,這就是我生出來的小孩,當別人...

【質青創業】設計師Peter Wu堅持低調風格:當別人不同意你做的東西,或不感興趣,就要學會接受不同批判或質疑的聲音

2022/11/01
出身江蘇的鄭興,畢業後來台念研究所,追尋著音樂夢,邊讀邊創作了第一張專輯《忽然有...

創作歌手鄭興:清楚自己奮鬥的目標,本身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2022/10/11
越南新住民、烘焙老師卞柔勻。記者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卞柔勻:繽紛果凍花瓣中找到新世界

2022/10/10
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圖/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林峻丞:生命就像一塊麵包,要拿來追求價值而非價格

2022/10/10
曾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被譽為「設計教父」的陳俊良。記者王聰賢/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陳俊良:影響力是愈在地就愈國際

2022/10/10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楊力州:期許新一代能翻越社會議題的高牆

2022/10/10
45歲才開始學織布的高秋梅,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尋回幾乎要失傳的泰雅族織布技藝。...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高秋梅:跟著繽紛織布走一趟文化尋根之旅

2022/10/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