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500Young青年論壇/吳君薇╳馮馨╳楊士慶: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新銳文化工作者經驗談

2022-07-31 19:15 沈佩臻

(左起)平面設計師楊士慶、獨立策展人馮馨、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永豐銀行數...
(左起)平面設計師楊士慶、獨立策展人馮馨、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黃品睿。 圖/沈昱嘉攝影

理想藍圖人人會畫,一旦站在骨感的現實面前,不是誰都能取得平衡、不斷突破,進而累積成就。《500輯》邀請首屆500Young的三名青年得主吳君薇馮馨楊士慶,分別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分享一次次思考、行動與發揮創意的過程中,少被提及的努力與嘗試,收斂為值得參考的經驗談與思考點,本文節錄自論壇內容。

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

不是在地人當然也能做

近5年,地方創生才被廣泛談論,但是很多人可能還不太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持續為新竹投注心力至今已經8年,「簡單來說,台灣各地有許多團隊用各式各樣的方法,試著把地方故事挖掘出來,可能是結合產業、融入策展等,都是為了讓地方能量被看見。」

吳君薇在台南出生、高雄成長,因為唸書與新竹結下緣分,與一群朋友擁有舊城青年的身份認同,決定留下來。「我們在新竹創立見域工作室,見域兩個字,就是看見地方,讓大家可以認識新竹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就學期間,她和朋友喜歡探索城市,所見所聞記錄於粉絲專頁,受到關注後決定將觀察有系統地集結起來,因而成立見域工作室。

見域工作室日漸成熟後,團隊於2015年再創辦地方季刊《貢丸湯》,以協助在地店家策劃、商品包裝為主軸,至今已經發行27刊。透過每一期議題擾動地方,串連不同行動與人事物,無形之中成為團隊研發的重要引擎,挖掘在地生活的有趣面貌與Know-How。

見域工作室於2015年創辦地方季刊《貢丸湯》透過每一期議題擾動地方,串連不同行動...
見域工作室於2015年創辦地方季刊《貢丸湯》透過每一期議題擾動地方,串連不同行動與人事物,成為團隊研發的重要引擎。 圖/沈昱嘉攝影

近矽谷、遠舊城的弔詭現象

吳君薇觀察,許多人因為20幾歲來到新竹讀書或工作,過往因為沒有好的機會認識地方,只知道較為粗淺的生活資訊,自然而然只把新竹當作居所,而非真正生活。

為了翻轉只能購物與工作的城市印象,見域工作室從數據上發現,這座城市擁有許多潛力,例如竹科與五所大學的外來人口有20萬、新竹市戶籍人口45萬、最高生育率、最高平均所得、北台灣建城最早的城市、最密集的科技人才與機構等。

除了光鮮亮麗的一面,也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舊城區相對較為沒落混亂,以及部分缺乏保存的文化資產極待被擦亮等議題,這些討論只停留在同溫層,「所以我們想要弭平不同區域間的鴻溝。」

吳君薇指出,一個生活在竹科的家庭,每天接觸到的日常娛樂、處理的訊息,其實都離矽谷家庭更近,離舊城區更遠,「這是非常弔詭的現象,我們希望讓精神上、文化上、知識上的各式各樣資源更加流通。」

見域工作室透過行動擾動地方,希望弭平不同區域間的鴻溝。
 圖/沈昱嘉攝影
見域工作室透過行動擾動地方,希望弭平不同區域間的鴻溝。 圖/沈昱嘉攝影

做一碗文化的貢丸湯

吳君薇說,見域工作室正在做一碗文化的貢丸湯。城市與地方如果是一頭豬,那麼城市議題、文化故事與地方行動者就是豬的某一個部位(素材),製作過程中,各家貢丸業者會加入獨門配方(判斷文化材料,以不同方式轉譯加值為更好入口的內容),進而與城市居民、在地團體、政府與行動者創造更多連結,與容易親近的可能。

她認為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要把購買刊物的讀者、參與導覽活動的市民、其他接受採訪的單位,當作單次合作對象。對我們來說,見域持續進駐當地,這些人和我們行成共生系統,當他們感染到團隊想讓城市變得更有趣的關懷之後,也可以加入行列,認真生活並創造更多城市故事,城市故事與行動者也越來越豐富,讓循環持續下去。」

一雙觀察地方的眼睛

談及平衡現實與理想的方式,吳君薇認為對於小型團隊,尤其是地方創生領域來說,就是活下去、活得健康、活得強壯。她歸納出三點來談:「一是務實評估當下資源,二是製作最小可行商品,並思考以此槓桿出更多資源的方式,三則是讓團隊更有韌性,以應變多元的挑戰與困境。」

她分享,團隊每週固定進行不同學習,從讀書會到看展覽,脫離學校之後也要持續向前進,而且是有共同目標的前進策略。同時透過職務設計與團隊經營,讓團隊更加有韌性,比如說設計人員也會進行採訪,吳君薇說,「作為地方團隊,每位夥伴要有一雙觀察地方的眼睛,因為我們相當貼近採訪報導的對象,要學習帶著職位上的洞見,觀察地方。」見域工作室除了判斷轉化過往與現在的在地素材,也不斷透過團隊跨領域的視野向未來提案,讓在地生活變得更有趣。

吳君薇說,作為地方團隊,每位夥伴要有一雙觀察地方的眼睛,學習帶著職位上的洞見觀察...
吳君薇說,作為地方團隊,每位夥伴要有一雙觀察地方的眼睛,學習帶著職位上的洞見觀察地方。 圖/沈昱嘉攝影

獨立策展人馮馨

十年只是剛開始

如果從2010年接下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的專案起算,馮馨已經入行12年,現在她是一名獨立策展人,聚焦當代藝術,對新媒體藝術與科技頗有研究,未來也將繼續投注心力。在此之前,馮馨走過一般人認為漫長,但她覺得是一眨眼時間的路程。要成為面面俱到的策展人,馮馨明白,累積十年只是剛開始。

約於2013年至2015年間,馮馨與學校教授、研究生協力研究出版《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這本書針對1990年以來台灣當代藝術策展進行研究與書寫實踐,將30年前才剛要萌芽,如今已是朗朗上口的新潮概念,進行完整調研,並梳理出十個重要策展議題與一百個重要展覽。

這段過程也解答了她對台灣當代藝術策展的想像與疑問,破除從學院角度看待策展人身份的某種典型模樣,例如擁有出國讀書、藝術哲學背景與養成等。

馮馨認為,提出策展觀點、與藝術家協力之前,都需要進行完整研究,而書寫會是一個很好...
馮馨認為,提出策展觀點、與藝術家協力之前,都需要進行完整研究,而書寫會是一個很好的累積方式。 圖/沈昱嘉攝影

「提出策展觀點、與藝術家協力之前,都很需要做研究,例如詳細了解藝術家創作如何而來,甚至是他的人生到底在關注什麼,這時候書寫會是一個很好的累積方式。」統籌執行2011-2013年失聲祭、策畫2013年混種現場、2016-2019年耿畫廊/TKG+擔任展覽企劃,或是現在操刀多檔策展,馮馨無論站在哪一個位置,都謹慎紮實地進行研究工作,奠定穩固基礎,此舉給予她許多信心。

「如果你問一個策展人『什麼是策展』,十個人就會有十種答案。」回應本場論壇主題「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馮馨指出,獨立策展人隨時都會遇到這件事,無論是策展一檔展覽,還是個人是否繼續做策展人等,不時都有這樣的思考。

我相信藝術

進入耿畫廊/TKG+擔任展覽企劃,是馮馨實踐策展的重要階段,當時她被主管推了一把,比自己預想早了幾年達成自己的第一檔策展《歷史變體》。第一次面對策展,馮馨的緊張來自於還沒找到好的切角去談論議題,同時也在思考「策展之於我的意義」,她決定從頭回問自己「人生在意、疑惑與關注的事」,並想起就讀國北教大、初面對產業時,與現任國藝會董事長的老師林曼麗於課堂上討論「台灣文化政策為什麼停滯不前」的內容。

「這個停滯不前經過多年討論後,發現有時候是文化語境的談論與認同。」因此,馮馨回頭去踏查個人文化認同是如何被塑造出來,她嘗試從自身九年一貫教改世代下,一綱多本不斷改變寫法的歷史課本出發,發現我們其實並不熟悉台灣發生的歷史,「《歷史變體》試圖面對歷史的拆解,人們能否感知到教科書主筆者的意識,並有能力拆解它。」

馮馨說,獨立策展人隨時都會需要思考現實與理想的平衡。 圖/沈昱嘉攝影
馮馨說,獨立策展人隨時都會需要思考現實與理想的平衡。 圖/沈昱嘉攝影

從做自己想做的議題,到與藝術家合作,馮馨在策展《牛俊強個展2018》時面臨身份轉換的差異。「有時候藝術家就是自己個展最好的策展人,作品如何被呈現與體驗往往都想好了。」與牛俊強合作進行前期展覽提案,而後面臨翻案,藝術家決定重新改變作品,馮馨分享:「那次作品的改法很大膽,但是藝術家對我說『我就是需要你當策展人』,因為需要花非常多精神在作品上。」

「《牛俊強個展2018》談的是你相不相信神?我是一個沒有特別信仰的人,可是我相信藝術。」馮馨說,無論是宗教還是藝術,每個人來到展場,心裡一定都有某件相信的事,即便無形,也能被感受到。

在此檔展覽中,馮馨為空間進行了完整的營造與鋪陳。人們隨著一段長樓梯,走入幽暗長廊後,看見一段揭示接下來要看見的展覽面貌,接著再經過一段長廊,有經過陽光曝曬的神像畫像。透過先前的錄像,展覽已經在觀眾心裡成形,結果真正進入展場後,卻是空的展覽,影片中提到的事物並未發生,只出現一個未在影片中出現的天秤裝置。

馮馨透過感官經驗,為觀眾勾勒出離開展場依舊縈繞於心的思考著力點:「你心中所想像的展覽、你影像中的展覽,以及你現場感受的展覽,是否是真實的?又是否存在?」策展一檔與藝術家合作的展覽,馮馨認為,策展人也需要在意展覽對於藝術家的創作職涯,以及空間場域的營造。

馮馨不斷思考策展之於自己的意義。 圖/沈昱嘉攝影
馮馨不斷思考策展之於自己的意義。 圖/沈昱嘉攝影

平面設計師楊士慶

幼稚園小朋友教會我的事

「為什麼不能一直喜歡畫畫、做喜歡的事情?」楊士慶從小成績總是吊車尾,這件事不免被大人拿來做比較。直到後來,家人終於明白他真心喜愛畫畫,才放手讓他盡情揮灑,如今年僅31歲已經領域中繳出亮眼成果,獲得獎項與各界肯定。

曾經,楊士慶認為自己未來一定是瘋狂畫畫的藝術家,高中時因為太喜歡畫畫,甚至自願跑到幼稚園教小朋友,隱含著傳播畫畫這件事美好的私心,沒想到這件事卻影響了他一輩子。興沖沖帶著畫筆、顏料與畫紙到幼稚園發給小朋友,楊士慶當下愣住了,「小朋友拿起的並不是畫筆,而是把手和玩具沾上顏料,在紙上創作。」

「當下我非常慚愧,我為什麼要告訴小朋友只能用筆創作,他們反而教會我,在未來創作上一定要跳脫大家給你的框框,不要自我侷限。」

高中時期,楊士慶曾到幼稚園教小朋友教小朋友畫畫,卻反而被上了一課:「跳脫大家給你...
高中時期,楊士慶曾到幼稚園教小朋友教小朋友畫畫,卻反而被上了一課:「跳脫大家給你的框框,不要自我侷限。」 圖/沈昱嘉攝影

種下設計的種子

出生成長於新竹,高中時期的楊士慶每週都想往台北跑,專程去敦南誠品搜集各式各樣DM。當同學桌上都是教科書,楊士慶則翻著DM學習,那時候敦南誠品之於他就像聖殿般的存在,後來甚至進入誠品設計部門鍛練基本功。本次500Young作為領路人的設計師聶永真,亦影響甚深,楊士慶學生時代總是捧著聶永真的作品集《沒有代表作》猛啃,將所有頁面掃描進電腦,重新臨摹每一件作品,無形間種下設計的種子。

論壇中,楊士慶陸續分享近年執行的專案作品與背後心路歷程,例如去年與今年接下金曲獎視覺設計,也曾操刀張惠妹、林宥嘉、許光漢、美秀集團、巴奈等音樂人的唱片設計或形象視覺,他開心道:「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在心裡許願,大家真的都會幫你達成。」

為了完成每一件達成內心高標又獨一無二的作品,製程再困難複雜,他都會竭盡所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譬如說2021金點設計獎主視覺「UPLOAD」,楊士慶在作品中邁入意念:「某種程度上,上傳即是下載,讓另一個人接受到你上傳的事物,因此視覺上特別做出階梯形狀符碼。」除了數位設計,他也擅長翻玩媒材可能,把異想天開化為驚艷之作,使用厚厚的毛玻璃打造成活動邀請卡,最終玻璃紋路與主視覺不謀而合,串連起完整設計概念。

楊士慶曾操刀張惠妹、林宥嘉、許光漢、美秀集團、巴奈等音樂人的唱片設計或形象視覺。...
楊士慶曾操刀張惠妹、林宥嘉、許光漢、美秀集團、巴奈等音樂人的唱片設計或形象視覺。 圖/沈昱嘉攝影

#500Young #點燃青年世代創意火光的嶄新獎項 #500Young2022

官網|https://udn.com/500young

主辦單位|500輯

共同主辦|永豐金控

首席贊助、指定用酒|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

贊助品牌|LA NEW、ORIS 豪利時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推薦閱讀

【500Young】「地方新詮釋」吳君薇:把自己清空,才能吸收新觀點

【500Young】「多元策展力」馮馨:除了熱情,思考策展之於自己的意義也很重要

【500Young】「設計玩樂派」楊士慶:持續保持叛逆,那是你產生個人觀點的開始

最新文章

第一屆500Young得獎者獎座。 圖/吳致碩攝影

500Young獎座設計/一份被水晶封存的時代名單

2022/08/01
(左起)平面設計師楊士慶、獨立策展人馮馨、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永豐銀行數...

500Young青年論壇/吳君薇╳馮馨╳楊士慶: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新銳文化工作者經驗談

2022/07/31
今日500Young接力於南港瓶蓋工廠舉辦以「五感的設計思考」為主題的講座,席間...

500Young青年論壇/台灣愛丁頓行銷總監劉姿瓘 五感設計思考「分享」成王道

2022/07/30
500Young青年論壇邀請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黃品睿,暢談暢談金融工具、...

500Young青年論壇/永豐銀行數金處副總黃品睿:現實已經很複雜,但金融可以很簡單

2022/07/30
500Young邀請到台灣愛丁頓行銷總監劉姿瓘(右二)、鳳嬌催化室總監李依耘(右...

500Young青年論壇/李依耘以五感體驗當下 謝欣曄融合地方風土

2022/07/30
左起徐振輔、阮鳳儀、徐瑞謙。圖/500輯攝影團隊

500Young青年論壇/電影導演阮鳳儀╳作家徐振輔╳藝術家徐瑞謙「關於創作路上的疑惑與解惑」

2022/07/30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劉維公擔任本次「地方新詮釋」獎項頒獎人。

500Young/劉維公:讓500Young成為台灣獎項先鋒

2022/07/29
「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獲得本屆500Young「地方新詮釋」獎。圖/50...

500Young/吳君薇:讓《貢丸湯》持續成為研發引擎

2022/07/29
新一代獨立策展人馮馨,獲得本屆500Young多元策展力獎。 圖/500輯攝影團...

500Young/「多元策展力獎」得主馮馨:展覽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背後仰賴一群專業工作者

2022/07/29
林貓王上演DJ秀。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林貓王DJ秀壓軸登場 開心睹「生人」黃宣

2022/07/29
第一屆500Young「藝術挑戰家」領路人得主賴志盛。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藝術挑戰家」徐瑞謙:透過創作傳遞訊息

2022/07/29
江振誠表示,500Young透過領路人與得獎人將所有人串連,這樣的巧思正是獎項的...

500Young/江振誠讚獎項串連世代 推動產業更加前進

2022/07/29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擔任「設計」領域獎頒獎人。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設計」獎頒獎人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500Young」讓我們看到台灣未來的趨勢跟希望

2022/07/29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圖右)頒發500Young「藝術挑戰家」獎給雕塑創作藝...

500Young/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藝術挑戰是強烈的反叛者

2022/07/29
永豐金控品牌副總湯曼琪。 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永豐金湯曼琪:紙並非只能背負非永續的原罪

2022/07/29
餐飲類別「調酒再定義」得主廖乙哲(右)與「領路人」獎得主本事製作空間設計師謝欣曄...

500Young/Moonrock廖乙哲 感念餐飲前輩助邁向成功路

2022/07/29
首屆500Young「設計」領域獎頒獎人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得主楊士慶、領...

500Young/「設計」領域獎領路人聶永真:希望楊士慶在設計的路上,不斷燦爛地燃燒下去

2022/07/29
獲選為「文壇自然系」領路人的台大地理系副教授洪廣冀(左),期待徐振輔能像現在一樣...

500Young/「文壇自然系」徐振輔:用文學展開新對話

2022/07/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