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選讀】《尋找台灣味》越界台茶:南越茶山上的台灣茶農

2020-05-17 12:00 練聿修

圖/左岸文化提供
圖/左岸文化提供

我第一次一個人做訪談,是在台北大稻埕的一間百年老茶行。一百多年來,大稻埕一直都是茶行林立、甚至可以稱之為台灣茶產業「大腦」的地方。時至今日,茶行當然有與時俱進的一面,但在這些百年傳承的店舖裡,人們還是在做著類似的營生。

走進店鋪,映入眼簾的是滿廳的大茶袋,三十台斤裝、批發用;牆邊的展售架上,擺了幾落二兩、四兩或八兩的零售圓筒或真空包。實際上,無論是批發的大茶袋,或是零售的小包裝,都是制式的版型,從台灣的南到北,甚至出了台灣到越南、泰北,只要有台灣人做茶的地方,茶葉大抵都會被披上龍飛鳳舞、花鳥環繞的「台灣茶」、「高山茶」、或是「阿里山茶」的外衣。

此時,店舖裡大概有三、四個人。貌似母女的兩個人忙著分裝茶葉;一位不知是鄰居還是熟客的老先生坐在門邊閒聊;走廊那頭傳來俗稱「冰箱」的烘焙機的低沉轟鳴,後面應該還有一個人在忙活。看到我走進店哩,應該是女兒的那位抬起頭來,問道:「請問你找哪位?」

我注意到她那雙手在勺子、茶袋與磅秤之間,沒有絲毫慢下來的意思。我趕緊遵照出發前惡補的訪談步驟ABC,這時候應該要進行「身分表述」,然後「闡明來意」。「您好,不好意思打擾一下,我來自台大地理系,我和張先生約好今天要來拜訪他。」我說。

其實我和那位張先生也只有過一面之緣。安排這次拜訪的是某位學長,他因為遲到,現在還在大半個台北對面,所以這場訪談才意外成為一個人的訪談。至於張先生,看來應該是這家人的兒子,顯然也還沒出現。

「你要找弟弟喔,他不在欸,你有什麼事嗎?」女兒,或說是姐姐,一邊問話的同時,一邊又封好一個包裝。

「是這樣的,我想請教他一些有關越南台茶的事情。」話沒說完我就後悔了。母女倆都停下了手邊的工作。門邊的老先生也轉過頭來,死盯著我看。「越南台茶」算是個茶界術語,專指台灣人在越南種出來的台灣風味烏龍茶。但那時可是越南台茶名聲最臭的二○一五年秋天,經過了那年四月的食安風暴,誰敢承認和越南台茶有半點瓜葛?我想,我肯定被當成來挖新聞的小報記者了。

茶行老闆終於從後面倉庫走出來。他發現眼前的這名菜鳥已經緊張得滿頭大汗、話都說不太清楚,於是直接伸手把我手上的訪綱拿去。他看了一眼,突然非常激昂地瞪著我。

「同學,你要問拼配是不是?」我愣了一下,發現場面好像有了轉機。「你把錄音筆收起來,我跟你講一些不能講的!我跟你說,那些記者啦、報紙啦,都在亂講,拼配根本不是他們講的那樣……拼配對我們台灣茶,真的是很重要!」

拼配是什麼?它和越南茶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以至於許多茶人一講到越南茶,就會咬牙切齒地連拼配一塊兒罵下去?還有,拼配到底是如何把台北的老茶行,與千里之外的越南,密不可分牽連在一起,甚至緊密到可以讓茶行老闆一下子卸下心防,話匣子大開?

我想,要找到茶行老闆所謂「拼出來」的台灣味,我得要跟著茶界前輩們的腳步,往兩千公里外的越南走一趟。

越南南部嘉定上來的法國人

一百多年前,約翰.陶德將茶葉從福建安溪帶到台灣,大稻埕的茶行一間間開起來的同時,一群人離開越南南部重鎮嘉定(Gia Dinh,不久之後,這座城市會被改名為西貢),向東北方前進。這群法國人之中,有探險家、士兵、傳教士,還有一些來自沿海低地,準備在同奈江(Dong Nai River)上游河谷拓墾的越南京族農民;以及作為嚮導,曾經往來同奈江流域的行商,他們應該也是京族人,甚至也可能是華人。他們沿著同奈江向東北方前進,渡過同奈湖,翻過寶路(Bao Loc)前面的山口,進入同奈河上游谷地,最後抵達今日的林同省(Lam Dong)和大叻(Da Lat)。在這支隊伍之後,道路和驛站陸續開進這處河谷;又過了幾年,法國人在這裡建立農業試驗站,這塊土地逐漸插滿稻米和各種經濟作物,包括從印度引進,一種被台灣人通稱為「大葉種」或「阿薩姆」的茶樹。

一百多年後,我沿著同一條路線,也就是當今地圖上的二十號公路,造訪這條早已植滿各種經濟作物的河谷。我從第五郡的逼仄街區出發東行,望著還在大興土木的第二郡,渡過西貢河;然後沿著同奈江,由西南向東北地穿越同奈省的船屋與橡膠園;在翻過寶路前的崎嶇山口,進入林同省後,終於在咖啡、檸檬與百香果的樹叢之間,看到茶樹。不過,這些茶樹不全是百餘年前法國人開始推廣的大葉種,更多是台灣常見,枝幹細而叢生,葉面較小而翠綠的小葉種。

從法國殖民者引入大葉種栽培,到百年後時常可見台灣小葉種,這中間發生了多少曲折離奇,也許只有「老闆」知道。

走出越南台茶的第一步

在我二○一五年第一次造訪越南的時候,林同省的台商名錄上有二三十家台灣茶園、茶廠經營者,換言之就是有二三十個台灣茶老闆;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話題中,大家都會意識到,有時候「老闆」只能是那個男人。

我們到胡志明市第五郡的一間老茶行拜訪老闆。在卡車的轟鳴與刺耳的倒車警示聲中,我們見到這位最初的林同茶葉大亨。老闆多年前就把茶園賣掉、退休去了,說是要退休,一轉頭又做起生質能源,卡車載的正是稻穀壓縮燃料。

一九八○年代末期,越南改革開放之初,原本靠著蘇聯市場生存的越南國營茶廠,也要開始改良產品、技術,尋找新的商機。「老闆」的身分大概就和越南台茶的故事一般複雜:「老闆」是廣東潮州人,在越戰結束前來到台灣,和一些同鄉做起了跨國貿易;一開始做的是冷凍水產設備進出口,但這筆生意沒做多久,在朋友介紹下牽上了國營農場的線,帶著台灣來的製茶師傅,一行人上了越南的茶山,從技術支援開始,走出越南台茶的第一步。

從台灣的角度來說,這宗合作不只是起因於越南改革開放的背景,也符合當時台灣茶產業的需求與困境。一九八○年代以後,台灣茶產業開始經歷劇烈的轉型,從過去相對低價的原料出口,轉向精緻內銷,還有稍後興起的飲料茶產業,創造了更龐大、更普及的茶葉消費需求。同時,隨著台灣農地逐漸轉為都市和工業用地,各茶區、尤其是桃竹苗淺山丘陵地帶的茶樹栽種面積與產量不斷下降,台灣國內的茶葉消費開始供不應求。「老闆」當年的合作案,就是抓準台灣原料茶和食用花成本日增的機會,先在越南製成香片,再轉進台灣。九○年代越南茶大舉進入台灣,甚至還造成台灣官方與茶農的憂懼,一度打算以農藥檢驗和貿易管制,阻斷或控制越南茶的進口量。

「來的時候以為很簡單,拿個五萬塊美金就可以做了」

早期的越南台茶,遠遠不是一般人想像中「跨國投資」該有的縝密與精打細算,相反地,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到越南之前對種茶、做茶一無所知。「老闆」原本盤算,進出口貿易的本行有時候事情不多,訂單抓好就完事了;至於投資茶廠,「老闆」說:「來的時候以為很簡單,拿個五萬塊美金就可以做了。」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不只製茶機器要從台灣出口,沒想到有時候連螺絲釘都要回台灣才找得到型號。

結果五萬塊夠不夠?「不夠不夠……後來我們大家談合作的時候,得要兩百五十萬美金!」

能夠用錢解決的都還不是大麻煩。有一天晚上,約莫七八點的時候,「老闆」人在胡志明市,山上的師傅打電話下來,說今天收了七十五噸的茶葉。要知道,許多國內的小茶農一整年都做不到七十五噸。「老闆」嚇一大跳,這麼多茶要怎麼做?

當天晚上,「老闆」帶著另一個師傅匆忙上山,趕在半夜十二點開始做茶,從炒到烘,花了兩三天;然後搭著當地產的茉莉花,薰成台灣飯桌上常見的香片。後來,老闆一口氣把通常一廠三四條、初步加工用的室內萎凋機器擴充到一百條,一次可以做近百噸的茶──既然打算走薄利多銷的路子,那就要竭盡所能地放大產量的優勢。精明的「老闆」,還有他的台灣合夥人,甚至是其他台灣商人們開始盤算,如果香片可以做起來,那麼,在台灣更受歡迎、價位更高、利潤也更優渥的烏龍茶,是不是也能拿到越南試試看?

越南林河縣的茶廠

二○一六年六月底的一個下午,阿伯和阿姨,也就是我在越南每天蹭飯吃的一家人,開車載我來到位在林同省林河縣的某間茶廠,拜訪他們的老朋友阿華。阿伯和阿姨堪稱林同省第一批的台灣茶農,往來的朋友也大多和他們一樣老資格,包括阿華。阿華是來自廣東潮州人,算是前述提到「老闆」的同鄉,最初就是在「老闆」的茶廠打工,才因此走進茶產業。

阿華的茶廠旁邊有一個小湖,那時陽光正好,湖水映著天藍色,還帶點粼粼波光。我們站在湖邊,一邊看風景,一邊閒話家常:「你看湖對面那邊,那個就是林河的茶廠,以前你阿伯和阿姨就是在那邊種烏龍。」

然後我才知道,原來和「老闆」一樣,「林河的茶廠」也是越南台茶的一個關鍵時空。雖然說「老闆」是將台灣茶產業引進越南的第一人,但是烏龍茶的頭香,卻是由另一家人拿走。一九九三年,一群台灣商人合資前進越南,看準台灣日益緊俏的烏龍茶市,打算在越南試驗台灣的烏龍茶種。他們在林河起了這座茶廠,而負責照顧烏龍茶試驗田的人,剛好就是阿伯和阿姨。

台茶上台山:烏龍茶樹種上海拔超過兩千公尺的梨山、大禹嶺

早在一九七○年代台灣茶界的一系列轉折,把阿伯和阿姨,還有整組台灣烏龍茶的品種、技術與產業鏈推向越南。一九七○年代的兩次能源危機,讓戰後台灣茶農、茶商賴以為生的中東、北非綠茶出口利潤大幅減少,產業轉型勢在必行。在公、私部門的合力下,台灣茶產業百餘年來第一次嘗試以內銷為主要市場。一九七五年,台灣首次舉辦茶比賽,標誌政府和茶業經營者開始關注內銷市場,瞄準精緻、高單價的消費,鹿谷茶比賽也從此奠定台灣製茶工藝標竿的地位。一九八二年,沿革自日治時代的茶廠管理條例正式廢除,並搭配茶業改良廠的改良與推廣。於是,製茶設備、技術從過去集中在少數大茶廠,逐漸開枝散葉到所有茶農家戶。

法規的調整打破了過去茶葉種植與茶廠的緊密連結。以前茶園、茶廠不能離得太遠,否則一早茶葉採下來,然後再搖搖晃晃幾個小時運下山,製茶的時程都錯過了,怎麼賣得出好價錢?但是自從製茶法規鬆綁、技術普及之後,即便是遠離交通動線的深山,也可種茶、做茶了。幾分茶地,兩三台老茶機,必要時架一條流籠以利運輸,只要茶做得好,加上一點運氣,誰知道,「下一個一斤萬元的冠軍茶不會是我?」

於是,台茶開始上山。從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廬山、霧社,台灣茶人一路把原本生長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烏龍茶樹種上海拔超過兩千公尺的梨山、大禹嶺。

一九九○年代末以前,堪稱台灣茶最後一段供不應求的榮景。茶行、茶商、茶販著魔似地尋找新的茶地,尤其是可以做烏龍茶的地方。旺叔在南投的高峰種茶,高峰是霧社旁邊的一個小山頭,這個小山頭當年在天廬公司、天霧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天仁茗茶的子公司)帶動的風潮下成為茶區。他說,茶市最旺的時候,茶商會算好採茶的日子,上山以後,只要是茶,全部先扛上車。秀姊一家是台東鹿野的老茶農,聊起九○年代末那波熱潮,她說那時最甜蜜的煩惱是如何讓每個買家都分到茶,以免壞了日後生意的機會。連遠在越南的阿伯也說,盤商催得緊的時候,是由越南茶填補這些空缺,有些越南烏龍茶甚至是坐飛機回台灣的。

十棵茶樹活不到一兩棵

「所以說,一九九○年代末期的時候,越南這邊的烏龍茶已經試驗成功囉?」聽到阿伯主動提起二十幾年前的往事,我趕緊試著多挖一點當初品種與技術轉移的過程。因為當年參與品種轉移的經營者大多已經退出越南,好不容易抓到機會,當然要多問一點。

「對啊,很辛苦的。一開始種青心,十棵活不到一兩棵!」

「青心」的全名是「青心烏龍」。在台灣幾個適合做成烏龍茶的茶樹品種之中,青心是價位最高,風味最受歡迎,也因此種植是最普遍的品種。但是,青心同時也是產量最低,種植條件最嚴苛,最嬌生慣養的品種。不只土壤、氣候、雨水不同,阿姨說,一種他們稱為「蛀心蟲」的蛾類幼蟲,幾乎吃掉了大半個茶園。選擇利潤前景最豐厚的青心作為投資的起點似乎無可厚非,但它脆弱的品種特性幾乎讓這些台灣人血本無歸。怎麼辦?

很多手腳俐落的合夥人乾脆一走了之。這些合夥人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者,他們出錢標下土地、蓋起廠房,例如阿伯和阿姨,家族在台灣從事營造業,將部分資金和家族成員放在越南投資。另一種是製茶師傅,負責種茶、製茶、甚至還有賣回台灣的通路,許多國內茶農都曾經在夏天的農閒時期,去越南來一趟上世紀末版本的打工度假。後者的技術帶在身上,說走就走;前者卻早已被土地、廠房套牢,從此像阿伯、阿姨一樣,和越南牢牢綁在一塊。

來不及走的,例如阿伯、阿姨,試遍了幾乎所有品種之後,終於發現「金萱」是最適合越南的品種。金萱耐旱,長得又多又快,也不會被蟲一碰就傾倒,更重要的是它雖然市場價格不高,但是扣掉運輸、檢驗與盤商壓價等種種因素之後,剛好還有一點薄利留給林同河谷裡的台灣人。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內,金萱成為台灣茶人在越南的首選,也在台灣茶市站穩腳跟。

阿伯和阿姨花了好幾年才讓茶樹活下來,但也僅僅只是活著。他們還要想辦法做出能喝的茶。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他們必須在資金被抽空之前找到出路,否則整個投資計畫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把茶做好──具體來說,就是要把越南種出來的茶,做得像台灣種出來的味道。

關於本書:《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

※ 作者介紹:練聿修,畢業角友、現任助理,大學至今在地理系館已經待了將近十年。長年以研究室為家,曾創下連續數年大年初一就進研究室工作的紀錄。

地理角團隊:官方名稱是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408室,是個以地理視角發想的研究空間。從2013年成立至今,角主和眾角徒們致力於自然與社會關係的地理學研究與課程,尤其關注食物、農業、以及台灣─東南亞─西南中國之間的跨國議題,近年也逐漸拓展到國內的能源轉型與基礎設施研究等其他守備範圍,但地理視角的堅持不變!

【摘文選自:《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 圖文:左岸文化提供】

《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 圖 / 左岸文化提供
《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 圖 / 左岸文化提供

最新文章

迎接新年的嶄新起點,踏上從內而外的重生之旅。圖/驚喜製造 提供

Rofen's × 驚喜製造跨界合作!打造五感沉浸式互動體驗 見證煥新自我

2024/12/27
圖/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

看見太陽就是看見希望 回顧2024年原民產業亮點

2024/12/23
執杯大叔林一峰特別鍾意慕赫年度限量臻選系列,融合義大利白酒桶的花蜜香與紅葡萄酒桶...

年度珍稀威士忌逸品! 慕赫臻選原酒系列 林一峰讚為「宛如藝術品般的酩家極致收藏品」

2024/12/13
板橋橘世代升級人生,住的好也要時髦到老。圖/大陸建設提供

板橋橘世代升級人生,住的好也要時髦到老

2024/12/06
2024家樂福文化藝術季前進屏東,攜手「紙風車劇團」演出經典劇碼《武松愛老虎》,...

【家樂福35週年】深耕經營堅持用心35年,有你真幸「福」

2024/11/28
家樂福2023年起正式推動「從i開始 我就是影響力」,針對10大永續主題推出超過...

【家樂福35週年】「樂」購真開心 家樂福永續玩真的!

2024/11/28
圖/家樂福提供

【家樂福35週年】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歡迎隨時回「家」

2024/11/28
圖/Johnnie Walker提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Johnnie Walker 藍牌與酩家一同探索「奢境雪宴」,體驗滑雪後的愜意時光

2024/11/22
「低糖、高纖、高蛋白」的麵包,更符合現代健康趨勢。圖/吳彥鋒攝影

【烘焙界的文藝復興】吃麵包也能吃到高纖、高蛋白!烘焙王麵包大賽領航「健康烘焙」新潮流

2024/11/20
「尊重麵包Respectus Panis®」的態度,是以手工製作的方式,透過「最...

【烘焙界的文藝復興】手工揉出麵包的靈魂!烘焙王麵包大賽還原「尊重麵包」的初心

2024/11/18
2024 UniBread烘焙王麵包大賽暨MONDIAL DU PAIN世界麵包...

【烘焙界的文藝復興】前進全球烘焙最高殿堂 2024 UniBread烘焙王麵包大賽 台灣「全能烘焙王」出爐!

2024/11/16
圖/Johnnie Walker提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

是酒袋,也是潮流斜背包!Johnnie Walker 藍牌攜手高奢滑雪品牌,探索「雪峰奢境」感官新體驗

2024/10/30
Swatch贊助、於瑞士「雪朗峰」舉辦的Swatch Nines Snow,不僅...

戴上手的極限風格印記 Swatch享受生活愛挑戰

2024/09/30
圖/大陸建設提供

走在未來到來之前-大陸建設打造新建築時代

2024/09/27
10月13、20日、11月9日,將在新北中和、屏東內埔、花蓮玉里等地舉辦「跨域名...

小店永豐計畫發表 3場「跨域名人串連體驗」一起深入認識在地好店

2024/09/26
10月5、6日,將在華山中7A館舉辦「小店學系列講座」。圖/永豐基金會提供

小店永豐故事展登場 4場「小店學」講座分享經營知識

2024/09/20
張雅美 爭艷 12F 油彩畫布。圖/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提供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攜手藝術家獻愛 「大樹計畫」助偏鄉孩童安心上學

2024/09/20
南山人壽鼓勵年輕員工積極發展長才與興趣,(左起)Vincent、Linus、Sh...

工作、興趣操之在我!「南山好青年」用不間斷的熱情打造斜槓人生 

2024/08/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