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冠軍咖啡方政倫:渾噩少年磨成咖啡冠軍
「這邊是我的Geisha(藝伎豆)園區,這個綁白色布條的是短節間藝伎,灰色是長節間,特別的潛力品種我就綁藍色布條,讓個別風味更一致。」時而彎身檢查枝條,時而捧起果實端詳,膠鞋在泥上烙出深深印子,那是方政倫跌撞19年後換來的踏實。
他摘下果實遞來,紅潤潤的。「嘗嘗看,吃起來像荔枝喔!」見全場驚奇聲四起,盯著從果肉裡掉出的咖啡生豆,難以想像裹覆著苦澀咖啡豆的外殼,竟如此甘美。一如他從不被看好的門外漢走成咖啡冠軍,苦甜總是並行。
回到家鄉阿里山時,他才二十歲出頭。「剛回來時什麼都不懂,沒喝過罐裝咖啡,也沒看過咖啡樹,跟著爸爸在園子裡走,看上面有果實,就摘下來咬咬看,『哇好甜!怎麼跟想像的咖啡不一樣。』」意外體驗,讓他對咖啡產生了好奇。
但從住了多年的都市回到山上,彼時血氣方剛的方政倫仍不適應。「台北畢竟比較現代嘛,山上光要看個電視,怎麼轉就只有3個節目,網路還是56K撥接,手機要拿到定點才收得到訊號。」
枯燥日常裡,還得面對其他族人的眼光。「剛回來時很多聲音啊!那時咖啡還不被重視,家裡靠高經濟價值的茶葉跟蝴蝶蘭就能過活。很多人就說這年輕人肯定是在台北混不下去,才回來接家業。」難耐的山上生活和耳語,讓少年變得孤僻沈默,鎮日漫無目的跟著爸爸在茶園走進走出,「像一條牛,他鞭一下我走一下,混一天算一天。」
但那些跟進工廠做茶葉的日子,卻養成了他對咖啡製程的認識。半摸索半好玩下,方政倫透過惡搞咖啡豆的方式累積經驗。「一開始都自己手工剝殼,很花時間,所以試過用小貨車來回輾過去,把殼輾碎再用那個風力把殼吹掉。烘豆只知道要用火去烤,烤完肉就直接把生豆撒在架子上繼續烤,結果因為火力無法控制,烤完跟木炭一樣黑,沒人敢喝。」
但阿里山得天獨厚的高度與氣候,仍讓他種的生豆擁有突出品質。2007年,他無心插柳報名了首屆咖啡農比賽,一舉以優質生豆拿下冠軍,生涯也就此風起雲湧。「那時候開始對咖啡有了很強的求知慾,還跑去屏東跟來台灣教課的夏威夷大師學烘豆。」
從台灣到國際,憑著優質咖啡豆與烘焙技術,方政倫屢屢得獎,在國際咖啡圈累積出知名度,也影響不少阿里山原鄉青年投入種植咖啡。看著這批初生之犢,就像看著當初的自己。方政倫從不藏私,不時召集部落裡的咖啡志士,討論種豆、烘豆技巧,比較優缺點。效仿國外在產地建立莊園制度,是甫接下嘉義咖啡協會理事長的他,設定的第一個里程碑。
「我最終目標,是希望我們族人可以因為這產業茁壯起來,不要永遠被說我們原住民是個弱勢族群,就是靠補助。我們有這麼好的土地,應該要是個很強勢的族群,要讓人家知道我們鄒族的咖啡就是代表阿里山,等有一天連非洲也搶著種台灣品種,你想想那有多棒!」
20年間,方政倫從渾渾噩噩活成了自信堅定。當年教室裡找不著的方向,如今在咖啡園裡成形,化作滿山滿林的種子。臨去前,方政倫又繞進園子巡視了好一陣,紅綠果實間,裝載的是他更遠大的夢。
最新文章
【優人物】張大春的老台北 不與時人彈同調
2021/02/28【優人物】回首八〇年代 潮流裡的先行者 倪重華
2021/02/21【優人物】萃取巷弄文化:邱文傑的「混合共生」建築理念
2021/02/07【優人物】禮拜文房具創辦人Marco蔡孟仰:用美感找回生活的溫度
2021/01/31【優人物】清麗蘊於無華 吳書原的新荒野觀設計美學
2021/01/24【優質系】迪拉 逆著名利潮流 寫下「顏社」傳奇
2021/01/17【優人物】參與滾石盛世 張培仁談國語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
2021/01/10【優人物】 徐仲 深入產地 發掘文化 讓台灣食材被看見
2021/01/03【優人物】半世紀唱念做打 創新與傳承 不瘋魔不成活 吳興國
2020/12/27【優質系】Bito創辦人劉耕名 採集生活 讓美感潛移默化
2020/12/20【優人物】陳文茜對話蔡璧名:解愛之後 終於還是愛了
2020/12/13【優質系】 楊仁亞 種下台灣果實 為父親實現葡萄酒夢
2020/12/06【優人物】蔣勳談美 如山間月 江上風般的輕鬆感受
2020/11/29【優人物】韓良憶 家常菜裡的悠長思念
2020/11/21【優質系】源於對環境的感情 策展人劉真蓉:打開空間 引發價值
2020/11/15【優人物】建築、文學、藝術 跨界裡尋回自我 阮慶岳
2020/11/08【優人物】張忠謀的引路 道藝相參驚艷畫壇 張淑芬:我是畫家
2020/11/01【後疫情的消費儀式感】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周年慶消費儀式感帶來幸福感
2020/10/2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