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系】方政倫 阿里山上的精品咖啡夢


車隨山轉,沒入1300公尺高海拔,20少年已成40壯年。「這邊是我的Geisha(藝伎豆)園區,這個綁白色布條的是短節間藝伎,特別的潛力品種我就綁藍色布條,讓個別風味更一致。」時而彎身檢查枝條,時而捧起果實端詳,膠鞋在泥上烙出深深印子,那是方政倫跌撞19年後換來的踏實。
他摘下果實遞來,紅潤潤的。「嘗嘗看,吃起來像荔枝喔!」見全場驚奇聲四起,盯著從果肉裡掉出的咖啡生豆,難以想像裹覆著苦澀生豆的外殼,竟如此甘美。一如他從不被看好的門外漢走成咖啡冠軍,苦甜總是並行。
從門外漢磨成專家
「剛回來時什麼都不懂,沒喝過罐裝咖啡,也沒看過咖啡樹,跟著爸爸在園子裡走,看上面有果實,就摘下來咬咬看,『哇好甜!怎麼跟想像的咖啡不一樣。』」意外的體驗,讓他對咖啡產生了好奇。但從住了十年的都市回到山上,彼時血氣方剛的方政倫仍不能適應。「台北畢竟比較現代嘛,山上光要看個電視,怎麼轉就只有3個節目,手機要拿到定點才收得到訊號。」
枯燥日常裡,還得面對其他族人的眼光。「那時咖啡還不被重視,家裡靠高經濟價值的茶葉跟蝴蝶蘭就能過活。很多人就說這年輕人肯定是在台北混不下去,才回來接家業。」難耐的山上生活和耳語,讓他變得孤僻沈默,鎮日漫無目的跟著爸爸在茶園走進走出,「像一條牛,他鞭一下我走一下,混一天算一天。」
但那些跟進工廠做茶葉的日子,卻養成他對咖啡製程的認識。半摸索半好玩下,方政倫透過惡搞咖啡豆累積經驗。「一開始都自己手工剝殼,很花時間,所以試過用小貨車來回輾過去,把殼碾碎再用那個風力把殼吹掉。烘豆只知道要用火去烤,就把生豆撒在烤肉架上烤,結果火力無法控制,烤完跟木炭一樣的黑,沒有人敢喝。」
初嘗冠軍點燃熱情

但阿里山得天獨厚的高度與氣候,仍讓他種的生豆擁有突出品質。2007年,他無心插柳報名了首屆咖啡農比賽,一舉以優質生豆拿下冠軍,生涯就此風起雲湧。「得獎後就很多農民跟業者要來拜訪你,為了不要讓人家覺得你的園子很低階、咖啡加工廠很簡陋,開始思考怎麼改變,就是那時對咖啡有了很強的求知慾,還跑去跟來台灣教課的夏威夷大師學烘豆。」
鞭了7年的兒子,因為得獎,眼神多了光芒,變得主動積極。方爸爸決定放下耕耘一輩子的茶葉和蝴蝶蘭,將地讓給兒子種咖啡、做實驗。為了讓來訪的人們好好品嚐兒子的咖啡,更投資被方政倫取名為「鄒築園」的咖啡店,即便曾因八八風災重挫生意,仍默默與兒子撐持過來。在其身後,不曾多言,也成了方政倫最強大的後盾。
「為了全力支持我,爸爸放棄他起家的茶葉跟蝴蝶蘭,為了他,我更不能辜負這個產業。」採訪此時,甫幫兒子巡完園的方爸爸坐在店內一隅,低調品嚐兒子剛烘好的藝伎豆。「方爸爸,好喝嗎?」輕啜一口,僅是笑笑。對兒子的支持,一如往常,只放在心底。
親力親為呵護藝伎
藝伎豆以難種出名,在市場上坐擁名貴身價,但在方政倫的園子裡,卻結實纍纍。「咖啡從播種到採收,最快要3年多。種咖啡最辛苦就是第一年,最怕寒流跟颱風,所以以前這邊的藝伎園每個都有包布防寒,那現在長這麼大就不用怕了。」
從種豆、挑豆到烘豆,方政倫慢慢摸索,打造出一條龍模式。除了採豆請部落裡的工人協助,每日的巡園、除草、灑水、記錄,他皆親力親為。「外人畢竟不會跟自己一樣小心,隨便打傷一棵都很難復原。」從零到有,像拉拔孩子一般,慈愛卻不曾鬆懈。
採完豆、脱好殼,方政倫坐定烘豆機前,見生豆於其內飛速旋轉,由白轉黃再入褐。方政倫專注看著豆子,從火候到時間,改良每一次的經驗,十多年間,終揉合出自己的一套烘豆技巧,成了比賽常勝軍。每回豆子烘好,儘管價格高昂,仍快速售罄。
讓鄒族豆揚名世界

屢屢得獎,讓方政倫在國際咖啡圈累積出知名度,也影響不少阿里山原鄉青年投入種植咖啡。看著這批初生之犢,就像看著當初的自己。方政倫從不藏私,不時召集部落裡的咖啡志士,討論種豆、烘豆技巧。效仿國外在產地建立莊園制度,是甫接下嘉義咖啡協會理事長的他,設定的第一個里程碑。
「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我們族人可以因為這產業茁壯起來,不要永遠被說我們原住民是個弱勢族群,就是靠補助。我們有這麼好的土地,應該要是個很強勢的族群,要讓人家知道我們鄒族的咖啡就是代表阿里山,等有一天連非洲也搶著種台灣品種,你想想那有多棒!」
曾有人說,一開始沒想著要去哪的人,總能走得更遠。40歲的方政倫,在19年間,從渾渾噩噩活成了自信堅定。當年教室裡找不著的方向,如今在咖啡園裡成形。那一張張不及格的考卷,也隨著少年的離開飄落地面,化作滿山滿林的種子。臨去前,方政倫又繞進園子巡視了好一陣。只因紅綠果實間,裝載的是他更遠大的夢。
最新文章
-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
【優人物】行於水上的玫瑰 鄒開蓮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
【優人物】安藤雅信 從茶道與禪宗入世 崇尚日用之美的道具作家
2023/06/11 -
【優人物】葉一南率「大班樓」登頂亞洲50大餐廳之首,用中式材料、中式技術 做真正中餐
2023/05/28 -
【優質系】徐瑞謙 擷取日常細節 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
2023/05/21 -
【優質系】鏡頭裡打磨日常 黃天仁 用教學傳承攝影志業
2023/04/23 -
【優人物】「悲情城市」背後的故事/出品人邱復生:帶台灣電影上國際
2023/03/19 -
【優人物】從遠流到華山 王榮文 為興趣做事 打造流傳萬世的創意江湖
2023/03/12 -
【優人物】釀出金牌埔桃酒 陳千浩 讓台灣地酒重返榮耀
2023/02/26 -
【優人物】從作家、主持人到藝術家 蔡康永:只為帶給人感動
2023/02/18 -
【優人物】餐桌上的人類學 莊祖宜願作飲食文化傳譯人
2023/02/05 -
【優人物】穿梭山林二十年 為台灣黑熊點亮前路 「黑熊媽媽」黃美秀
2023/01/15 -
【優人物】吃真食物 過綠生活 打造有機環保人生的何奕佳
2023/01/0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