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台北雙年展公佈參展藝術家!首波精彩作品搶先看
2023第 13 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3年11月18日至2024年3月24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舉行,今年以「小世界」為主題,由策展人周安曼、作家兼編輯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和策展人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共同策劃,今日(6月20日)公佈50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
以「小世界」為主題呈現相聚與分離兩端遊移
2023台北雙年展以「小世界」(Small World)為題,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回顧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時亦挑動了被孤立於廣大群體之外的隱憂。然而,當世界縮小時,它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卻也可能使人心更為疏遠,因此這個「小世界」,懸浮在相聚與分離兩端之間的游移狀態中,也正是全球所有人正在面臨的處境。
三位策展人表示:「在『小世界』裡我們雖然可能因為被孤立,而失去部分自我與介入社會的能動力;但在這裡我們有不需懼怕被同化的自由,譬如我們能拒絕被量化,可以大聲疾呼、不斷移動,但也能靜觀其變,享受片刻的寧靜。我們也許都曾醉心對簡單生活的奢侈嚮往,但『小世界』激勵我們堅定立場,拋開渴求被認同的欲望,拒絕為了一些永遠無法獲取的最終利益而去取悅他人。」
此外,今年台北雙年展也規劃將北美館地下樓部分展間改造成音樂空間,並交由 Elias 和 Yousef Anastas 創立的巴勒斯坦建築公司 AAU ANASTAS Studio 擔綱設計,預計從 2023 年 12 月起至 2024 年 3 月,將由dj sniff、Julian Abraham ‘Togar’& Wok the Rock和聽說三組音樂及聲響創作者,舉辦聆賞會、錄音實驗、即興演奏和音樂編曲等公眾計畫。
超過50位國內外藝術家參展!首波精彩作品亮相
2023台北雙年展將匯聚50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展出包括10件全新創作和委託製作,以及一系列的聲響、音樂表演、動態影像、攝影、錄像、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使北美館成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並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來提出新的生活想像。
亮點1:菲律賓藝術家Pio Abad 全新委託創作
此作靈感源於藝術家的一趟蘭嶼研究之旅,因蘭嶼和菲律賓北部的巴丹群島及巴布延群島,有著密切的地緣關係,為此具有該區伊巴丹(Ivatan)原住民血統的藝術家初抵蘭嶼時,即深刻感受到令他意想不到的親切感,甚至交疊出一場近乎迷幻的體驗,進而透過一件大型裝置創作,反思文本以及土地的力量和生命的虛無驟逝。
亮點2:德國藝術家Natascha Sadr Haghighian全新委託創作
透過一系列設置於北美館的地下樓中庭的多聲道雕塑裝置,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來自看護者在照顧年邁病弱者時,身心日益耗損的狀態。同時,本件作品亦作爲獻給看護者的一座反紀念碑,不在歌功頌德或留下印記,而是追溯交談的話語、熟悉的記憶等,是如何逐漸消失,而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消融成一種更殘酷卻抽象的模糊形式。
亮點3:臺灣藝術家李亦凡全新作品利用電玩製作生成獨到影像
李亦凡延續一貫有別於龐大動畫製作、特效產業的創作模式,透過自製影像工具,創造出一種類似反腳本,且近乎即興脫口秀的錄像表演。他以帶有黑色幽默的手法,探究當代生活中影像的邏輯與無邏輯,並利用電玩製作軟體「遊戲引擎」的即時性,生成一種既隨性又怪奇的影像敘事。
亮點4:藝術家雙人組 Basel Abbas & Ruanne Abou-Rahme
自2010 年代初期,Basel Abbas & Ruanne Abou-Rahme便著手在網路上收集伊拉克、巴勒斯坦、敘利亞和葉門等地,一般大眾在公共空間唱歌或跳舞的影像紀錄。此次在台北雙年展中則將展出一件沉浸式多頻道聲音和動態影像裝置,並透過表演回應這些載歌載舞身體的數位足跡,不只探索人們如何見證和講述暴力、失去、離散和被迫遷徙的經歷,亦結合成一全新表演。
亮點5:已故黎巴嫩畫家、雕塑家兼時裝設計師 Huguette Caland作品
藝術家Huguette Caland(1931 – 2019),向來以挑戰對美和慾望既有描繪方式的情慾抽象畫和身體圖景聞名,本屆台北雙年展亦將精選數張藝術家自1970年代後創作的自畫像,不只見證她當年為了追求自我藝術實踐和生活,而從貝魯特搬到巴黎的心境寫照,同時亦藉由創作,她終得以擺脫女性在傳統文化中所背負的沉重包袱。
亮點6:已故日本前衛派藝術家赤瀬川原平多件作品首度公開展示
日本1960年代前衛派重要代表人物赤瀬川原平(1937 – 2014年)是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團體高赤中(Hi-Red Center)和新達達組織者(Neo-Dada Organizers)的成員之一。七〇年代初,日本社運結束後遺留下被擾動的都市樣貌,街道中的建築殘骸與物件成了藝術家觀察的對象,藝術家將其記錄拍攝而成著名的「路上觀察學」系列。今(2023)年初,藝術家家屬發現了他四萬餘幅未曾發表的照片,因此本屆雙年展將精選其中多件,並首度於公共美術場館公開展示。
2023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展期:2023年11月18日-2024年3月24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 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Pio Abad(倫敦)、Julian Abraham ‘Togar’ & Wok the Rock(日惹)、Basel Abbas & Ruanne Abou Rahme(拉馬拉/紐約)、唐納天Nadim Abbas(香港)、赤瀨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1937 – 2014年)、Edgar Arceneaux(洛杉磯)、Tekla Aslanishvili(柏林/第比利斯)、Huguette Caland(1931 – 2019年)、陳瀅如(台北)、陳敬元(台北)、dj sniff (舊金山/東京)、Nikita Gale(洛杉磯)、Giorgi Gago Gagoshidze (柏林)、Samia Halaby(紐約)、聽說(台南)、害喜影音綜藝(台北)、許村旭(台北)、伊藤高志Takashi Ito(福岡)、 金範Kim Beom(首爾)、Jacqueline Kiyomi Gork(洛杉磯)、Nesrine Khodr(貝魯特)、Patricia L. Boyd(倫敦)、賴志盛(台北)、李亦凡(台北)、林真金 Kim Lim(1936 – 1997年)、 李俊陽(台中)、劉艾真 Jen Liu(紐約)、Jumana Manna(柏林)、Basim Magdy(巴塞爾)、Wietske Maas(柏林)、I Gusti Ayu Kadek Murniasih(1966 – 2006年)、Artemio Narro(墨西哥城)、
Bahar Noorizadeh(倫敦)、Aditya Novali(梭羅)、Ipeh Nur(日惹)、歐宗翰 Arthur Ou(紐約)、鮑藹倫 Ellen Pau(香港)、Riar Rizaldi(日惹)、Natascha Sadr Haghighian(柏林/德黑蘭)、Massinissa Selmani(圖爾/提濟烏祖)、Seher Shah(卡拉奇)、Hema Shironi(科倫坡 )、John Smith(倫敦)、蘇詠寶 So Wing-Po(香港)、Lara Tabet(貝魯特/馬賽)、王衛(北京)、Raed Yassin(柏林/貝魯特)、楊季涓(台北)、Yang Yooyun (首爾)、葉致甫 C. Spencer Yeh(紐約)、周滔(廣州)
最新文章
-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