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張培仁/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那是音樂出發的地方

2024-09-13 17:44 訪談、文字/胡士恩

張培仁身高189,讓身上的黑色T-Shirt變得更顯眼,那是他的公司街聲今年八月在圓山花博舉辦Park Park Carnival(下簡稱Park Park)的「趴T」。衣服背面設計簡單粗暴,詳列兩天音樂演出的團名,密密麻麻,光看就覺得喧嘩。「我好喜歡這件衣服。」距離活動結束已一個多禮拜,聽得出部分的張培仁還浸泡在音樂現場。

Park Park想說的意思是「公園裡停好車就唱」,概念直接但並不胡鬧,也可以說,張培仁作為台灣傳奇音樂行銷人——80年代在滾石音樂從企劃做到經理;90年代分別在北京和台灣成立魔岩唱片,為伍佰、楊乃文、張震嶽、熱狗等人打造經典唱片;2005年成立中子創新,催生掀起文青浪潮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就算胡鬧或許也有其原因。

行銷的立足點是看得精準說得巧妙,張培仁為Park Park進一步解釋:「它是Rookies Festival,不是Mature Festival。搖滾樂團都想上大舞台賺錢、演出,但不是每個人都足夠成熟做好這件事,你可能還不夠自信控制現場,還不足夠讓觀眾覺得你應該要高高在上。」於是Park Park邀請新銳表演者到公園人群裡,「它創造出來的場景就會很不一樣。」張培仁說,「讓音樂人找到粉絲,讓聽眾可以在這裡尋寶,就是街聲和Park Park的核心使命。」

張培仁,跟他身上的黑色「趴T」。 圖/胡士恩攝影
張培仁,跟他身上的黑色「趴T」。 圖/胡士恩攝影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ce提供

談談你最喜歡Park Park Carnival的地方?

我們有八個舞台,除了主舞台是主辦方策展,其他都是徵選。我覺得免費有它的美,每個音樂活動都有目標設定,Park Park是免費的,需要我們去募集贊助,但我們讓相對沒有那麼有知名度的人,也可以參與。不管你是誰,舞台前面都有很多人在看,大家來挖寶,那個感覺很強烈;也有經過挫折、暫停一陣的樂團,帶著再試試看的想法來演出,現場大爆滿。各種場景會讓你覺得,這個事情帶給音樂人、樂迷的養分和興奮是足夠多的。

Simple Life即將迎來20年,它溝通的訊息會有不同嗎?

期待是來來去去的。當時提出「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因為大家沒有發現自己可以做喜歡的事;現在每個人都在做喜歡的事,可是到底能不能讓它有價值,這是另外一件事。第一屆、2006年的Simple Life是網路盛行後的產物,web世代的需求形成市場,後來到2014、15年是iPhone智慧型手機普及後的時代,像草東沒有派對、血肉果汁機等,到了Park Park已經來到資訊過量、資源過少的時代。

這是人類文明沒有發生過的事。大家都擁有資訊可是沒有資源,加上疫情和短影音的出現,資訊跟畫面就顯得雜亂,這是這時代會有一陣子混亂的原因。但它是不是end of the world?我覺得definitely not。它還會再變,社會的心理需求也還會再變,有些東西的本質,比如音樂,是不變的。

你人生第一個自己創造的音樂場景?

我成長於戒嚴時期,沒有搖滾樂可以公開談論的時代。那時和平東路有一個地方叫常新樂器行,是當年的老搖滾樂團Rock City Band的團長崔可銓老師開的,喜歡搖滾樂的人都會到那聚會。我就是在那個樂器行,看到新聞說約翰藍儂被刺殺了,第二天我們一群人聚在那裡,想為搖滾樂做點事。第二天早上,我跟朋友在附近國畫店買了宣紙,上面寫「悼」,下面寫「Do you still get “imagine" up there, John Lennon?」,然後放一張專輯的封面,師大路的老外全部過來跟我們一起插香拜拜,一鞠躬、二鞠躬。那時我才十八歲。

長大過程中,台北還有哪些印象深刻的音樂場景?

我當兵出來後,台北有個餐廳叫做「香頌屋」,在安和路巷子裡,很少搖滾樂青年會去,可是你會在那看到羅大佑或彭國華,我們也就喜歡在那邊混,感覺好像自己參與了什麼東西。「麥田書店」是詹宏志、陳雨航、羅大佑、李壽全等人一起開的,一開始賣唱片,我在那買了一張Pink Floyd的專題《Final Cut》,櫃檯裡面賣專輯給我的店員就是羅大佑。「長春藤法式餐廳」在麗水街,到現在還在,它的法式西餐很好吃,當時的地下室是我們一群人混的地方,台北那時有文化氛圍和美感的地方不多,你會看到侯孝賢在上面寫劇本,長春藤就在我家、我開的唱片行附近,那裡是真正的搖滾樂據點,我們在地下室絹印T恤,舒國治會去,金士傑會去,張大春到現在還會去,聚集邊緣青年跟有資歷的文青,是很有意義的地方。

做音樂、做場景、做生活方式,是不太一樣的事?

2000初離開滾石唱片,我的論述和思路,綜合過去的養分和經驗,慢慢傾向出一個方向,我常常講,文化創意產業是三件事:文化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會有它的審美和價值觀,進而刺激創作者產生作品,它會反射或是去批判這個審美和價值觀,最後才會進入產業的流程。所以如果你希望創作變得更好,或者產業變得更好,要做的事情是先去做生活方式,而不是去做結果。

張培仁,80年代在滾石音樂從企劃做到經理;90年代分別在北京和台灣成立魔岩唱片,...
張培仁,80年代在滾石音樂從企劃做到經理;90年代分別在北京和台灣成立魔岩唱片,為伍佰、楊乃文、張震嶽、熱狗等人打造經典唱片;2005年成立中子創新,催生掀起文青浪潮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 圖/陳立凱攝影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ce提供

我心裡想,如果音樂產業未來還有機會往前走,在舊的收益模式斷絕、新的模式未知的時候,不如先去做生活方式吧,讓「場景」出來。而要做的時候,我們又不希望走得太前沿,我們要跟大眾更接近,進步一公分,而不是一公尺,所以Simple Life一開始做的是很單純、天真的審美。

現在很多樂團因為活動多了,政府補助多了,商業演出多了,大家每天命跑去賺生活費,可是最終,音樂還是需要某個路線跟高度,它才能活得久、影響的更大。我相信生命會自尋出路,走到極端就會回到另一個起點,它是來回變動的,有很多人拼命演出賺錢,也還是有很多人安靜地把音樂做得很厲害,每一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太一樣,所以處境也不同就是了。但大多數音樂人都會在乎,有沒有辦法把好的東西變成流行、讓更多人喜歡,說起來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一路在做的都是這個事情,而不是等音樂人自己紅了,然後再去經紀他、透過他賺錢就好了,當然對很多經營者來說也不是不行,那是Fast Way,可是針對更新的音樂人,you have to do something。所以中子和街聲等於是一個創作者的生態系,讓音樂人可以從這裡成長,加速,放大,直到有變現能力。這是辛苦的事,可是,這事情好歹得有人做吧。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ce提供

現在講到台灣音樂場景,你會想到什麼?

我想到的是消失的地下社會、小河岸留言,想到女巫店、海邊的卡夫卡、操場、revolver。當年地下社會沒了,對整個音樂產業是非常大的的損失。每個城市都要有容許頹廢的地方存在,人與人碰撞在一起,放縱做各種實驗性的東西,才會前衛才會進步,才會撞出憤怒或火花。

每一代的人都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場景,Live House是養成音樂創作的場景。每天持續發生的東西才是場景,每年一次的音樂節,它當然會聚眾會熱鬧,可是留下來的東西不一定像再小的地方那麼深刻。美國搖滾歌手、藍領搖滾教父Bruce Springsteen,他在只能容納幾百人的小劇場、持續出「one-man show」;有一次我去日本發現搖滾樂團Arctic Monkeys,他們當週末在日本武道館的萬人演唱會已經sold out,卻選擇在週五晚上跑去涉谷800人的小場地演出,他們的manager解釋:唱大場子是release energy,而唱小場子是gathering energy。我覺得這是音樂人該做的事,如果他依然在乎自己能不能跟當代的觀眾對話,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因為那是他出發的地方。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ce提供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5「小的創作場景之必要」

我們在實體空間裡相遇交流,留存過程。相對於擁有一定資源和框架的藝文場館,小而自由的獨立空間,包容了各種質疑、嘗試、衝撞的可能性,常成為創作者探索養成與初起步的所在,是傳承經驗、孕育文化的重要土壤。此期專題透過各領域各世代創作者、空間經營者、行銷人、觀眾的視角,打開這些創意場景,關注它們微而深遠的影響力。也邀請你走進,與預料之外的有趣相遇。

《500輯》Issue115「小的創作場景之必要」
《500輯》Issue115「小的創作場景之必要」

最新文章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9/13開展,23件作品串連龜山7大地點、限時17天開跑。...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23件作品串連龜山7大地點、9/13起限時17天開跑

2024/09/16

他們告訴我,這不是你的錯:一場互動體驗展,揭開數位性別暴力的無所不在

2024/09/15
2013年海馬迴在展期間的一週空檔發起「空間,有空的空」,開放所有創作者帶著作品...

陳伯義談「海馬迴光畫館」:從攝影教學出發,藝術家造夢與交工的所在

2024/09/15
第15屆光州雙年展中,來自30個國家的72位藝術家的聲音,成為視覺交響樂的一部分...

藝術評論家曾文泉/第15屆光州雙年展:「盤索里:21 世紀的音景」

2024/09/15
2022年五月,未命名空間成立的首檔聯展「未命名文件」。

汪正翔/藝術家自營空間,在這裡,暫時擱置跟創作無關的事情

2024/09/14
今年立方15週年群募計劃,邀請藝術家賴志盛打造展覽《空地》,探討「空間」概念。面...

馮馨談「立方計劃空間」:從研究策展到音樂祭,在灰色地帶滋養聲響文化

2024/09/14
圖/ss space space提供

探索藝術新邊界:從市場櫥窗到拍貼機,全台五個新獨立藝文空間

2024/09/13
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新定義!朱銘美術館邀20位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推出大型國際藝術家群...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朱銘美術館登場!集20位國內外藝術家精彩之作

2024/09/13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

張培仁/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那是音樂出發的地方

2024/09/13
蒂妲・史雲頓,與臺灣新生代女性導演阮鳳儀、知名臺灣音樂劇創作者及電影作曲家王希文...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藝術對談:正是冒險精神推動我持續創造藝術!

2024/09/13
《與夢前行 宮﨑駿:蒼鷺與少年創作全紀錄》海報,英文片名題字由製片鈴木敏夫操刀。...

《與夢前行 宮﨑駿》紀錄片10/10台灣首映!動畫巨擘創作歷程全揭密

2024/09/12
對陳普來說,大安區就像是生長緩慢的城市森林,建築物慢慢的更新,與生活其中的人事物...

走進台北大安巷弄!日目247Visualart陳普:享受每次回家都不走同一路徑的過程

2024/09/12
2024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將在11/2下午2點至11/3凌晨2點於大安區登...

廖小子操刀主視覺!2024臺北白晝之夜11/2-11/3全新時段席捲大安區

2024/09/11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於於9月27日至29日在東京六本木登場!首屆「 RAN F...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9月登場!RAN Focus首邀7組臺灣藝術家呈獻多元展演

2024/09/10
大安區專屬音樂祭「大安‧好日祭」9/15熱鬧登場!音樂廠牌「泊人ANKR」力邀多...

「大安‧好日祭」9/15登場!「泊人ANKR」策展攜多組跨國音樂人輪番上陣

2024/09/10
高美館KSPACE《考古混響-江凱群 X 陳絲穎 雙個展》展場一隅。 圖/高美館...

《考古混響》高美館登場!江凱群╳陳絲穎以藝術呈現臺灣史前文明遐想

2024/09/09
圖/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提供

「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藍騎士藝術登場!感受抽象藝術的動態美學

2024/09/06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20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自9月6日展...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東京展出!「甘露水」等58件臺日經典再現百年風華

2024/09/0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