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自拍文化】手機時代的另類文藝復興

2020/03/25 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畫作《男子肖像》。 圖/聯合報資料圖
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畫作《男子肖像》。 圖/聯合報資料圖

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大量出現。新興的肖像畫主角非聖非皇,卻讓後世看到其中傳遞的人文精神。而後,風景喧賓奪主,從背景變成了主題,18世紀以後眾多偉大的傳世作品,只見風景不見人。

即使文藝復興時期,僅有少數人能夠委託畫家創作肖像;直到照像機普及,用影像記錄人生才成為普遍行為。輕便相機豐富了照片中的人生主題,拍照甚至成為旅行的目的,跋山涉水置身現場之中,到此一遊成為永恆的記憶。

拍照功能強大的手機,逼著相機住進了櫥櫃。自拍,是手機攝影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拍照、修圖、上傳同步完成,由GPS標示著芳蹤的倩影,即刻傳遍全世界。分享在社群媒體的自拍照,人臉佔據視覺焦點,表情姿態才是主題,風景又回到背景填空的命運。

人類大腦的人臉辨視功能,分工細密到眼睛、鼻子、牙齒等影像,各自對應著專職的解析區域。從照片中,大腦可以識人,也能感受到情緒。喜愛看人、更愛被人看的人類本性,終於因為自拍而得到滿足。

面對媒體上無數的自拍影像,大腦像是進入花海的蝴蝶,盡情瀏覽著無窮無盡的姿態,但在持續欣賞表情的興奮之中,也失去了探索心靈的好奇。文藝復興肖像畫所傳遞的人文精神,下場和曾經流行的風景一樣,早已模糊、消失在自拍照片的畫面中。

推薦閱讀

【自拍,另一次文藝復興】自拍,自戀,自畫像:從奧斯卡最強自拍說起

自拍

【自拍文化】吳姍儒:最愛仰角拍、絕不開美肌

【自拍文化】吳姍儒:最愛仰角拍、絕不開美肌

2020/04/04
【自拍文化】江振誠:好看的自拍在於舒適的比例

【自拍文化】江振誠:好看的自拍在於舒適的比例

2020/03/30
【自拍文化】林柏宏:自拍是想紀念這一刻的所有人

【自拍文化】林柏宏:自拍是想紀念這一刻的所有人

2020/04/02

最新文章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展覽「CITY OF OTHERS」,以「1920〜1940年...

藝術收藏家姚謙/時代之聲:「CITY OF OTHERS」展覽

2025/10/02
一餐沒有甜點就不完整嗎?如果菜單中沒有甜點,你能接受嗎?圖/Ying C. 陳穎...

陳穎Ying C. /無甜點菜單的悖論:是「甜點」的終結,還是「定義」的解放?

2025/10/02
黃冠智(左起)、吳翰林、朱宥丞在「聽海湧」飾演3兄弟,全部入圍金鐘。圖/公視提供

雀雀/金鐘入圍劇「聽海湧」:情感煽動力剽悍、演員表現是最大看點

2025/09/27
位於大阪中之島美術館,藝術家矢延憲司作品「Giant Torayan」。圖╱李清...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軸線

2025/09/15
「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平衡敘事 其實是藏得深的高明性平鋪陳

2025/09/13
同樣是「純植物」,消費者對主餐與甜點的要求和期待截然不同。圖/Ying C. 陳...

Ying C. 陳穎/從理念到餐桌:當代名廚的「純植物」挑戰

2025/09/10
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在台上映掀起票房熱潮。圖/木棉花提...

馬欣/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善惡的複雜矛盾深刻呈現

2025/09/08
天心(前排右三起)、馬志翔主演的「我們六個」,改編自社會真實案件。圖/大愛電視提...

雀雀/我們六個:真實社會事件影視呈現 觸動觀眾反思

2025/08/30
觀賞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作品所引發的流連不忍離去之感,是一種只有藝術才能帶來的...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合時宜的迷戀

2025/08/2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