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後疫情時代】高琹雯/重啟又關閉,餐廳承受得了幾次疫情打擊?
台灣自從6月7日防疫解封後,島上人民彷彿沒事一樣,上餐館的上餐館,旅遊的旅遊,只是不能出國。這樣的「正常」生活,別國不是不能有,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如影隨形,只要社區不乾淨,隱形的傳染鏈具體起來,馬上爆發第二波、第三波疫情,鄰近的香港、日本如是,疫情始終沒有獲得控制的美國亦如是。
對於餐飲業者來說,疫情的反覆與政策的更迭,將大幅影響營業狀況。一下關,一下開,一下只能外帶,一下不能賣酒,餐廳老闆還沒被病毒打倒,先被不得不的危機處理搞到失能。原本放無薪假或被解僱的員工,被請回來了,又要開除一次嗎?原本銷毀的庫存,再進貨了,該怎麼賣掉?餐廳的工作環境安不安全?客人不戴口罩怎麼辦?
疫情剛起時,有論者預測未來的生活將採行「滾動式防疫」,疫情嚴重時收緊措施,疫情和緩時放鬆管制,嘴巴講得輕鬆,如今實際面臨疫情再起時,那勞師動眾與無所適從,我不敢想像。
好比香港,自7月初至今已新增超過一千例確診,港府逐步加強管制,先於7月13日宣布「限聚令」,餐廳內用人數不得超過五成、每張桌子不能超過4人、晚間6點至翌日凌晨5點不得提供內用,讓以為回歸正常的港人臉垮垂頭;結果,上開措施實行將近二周後,本周一(7月27日)港府又宣佈,全日禁止餐廳內用,自7月29日凌晨起生效。毫無預警地,所有餐廳大難臨頭:我該怎麼做生意?外帶合乎成本嗎?不做外帶只能關門嗎?房租要不要付下去?嚴格的限聚令會持續多久,沒人說得準,如果進一步抬出「禁足令」,對經濟傷害更大。有多少餐廳撐得下去?疫苗誕生並普及前,餐廳能承受幾次這樣的來回碾壓?
至於美國,太快重啟經濟是導致疫情屢創新高的主因,從3百萬例到突破4百萬例只花了15天。我們在台灣看新聞,大多訝異於美國人的若無其事,雖然各州規定不一,但只要有開放餐廳內用或室外用餐的地方,一定有人,就算擔心安危而不想開門做生意的店家,面對競爭也不得不營業。
於是,最近閱讀美國美食媒體《Eater》的文章,會發現為數不少的「勸世文」,其當家食評Ryan Sutton公開呼籲「現在不要去餐廳吃飯」,「請為自己的健康與他人的健康著想」;亞特蘭大的餐廳受不了客人不戴口罩,現場販售口罩給客人,一個2美元;另有一篇文章分析餐廳員工誰的感染風險最高,並且呼籲餐廳提供服務時盡量減少人與人接觸。於是,撇除「餐飲業該何去何從」這類大哉問,美國許多餐廳只是在與最基本的公民素養搏鬥,崇尚個人自由的美國,就是無法把口罩戴好戴滿,就是不願意共同在家避疫。疫情拖越久,對餐飲業越不利,美國另一波餐廳倒閉潮可能正在路上。
最新文章
-
雀雀/「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歸來仍是少女的初戀結局
2025/04/19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愛物惜福豐收最大的福氣:心滿意足的萬豐醬油
2025/04/14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