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用心如實運行的生活日常,是儀式感的核心
隨疫情升溫,自月中至今,除中間只一次出門採買,已然足不出戶超過半個月。
數字看來有些嚇人,不過說真的,雖說這幽居程度著實空前,且公事上因局勢變動莫測、不免身忙心忙神亂心焦略有疲憊,然若以宅家本身言,卻似乎並不覺煎熬──當然還是想念、也衷心期盼快快能夠外出走動、四處覓食,但好在還能從容面對、甚至平心安然此中。
是的。在家工作二十多年,素來宅性堅強如我,生活裡最多最主要樂趣來源,原本大多數就都在自己的家裡。
此中緣由,除了一部分肇因於長年閱讀所得以及個性上的越來越孤癖好靜,還出乎早年旅行經驗,特別在北歐西歐、紐西蘭澳洲等生活氣息濃厚的國度,受那陶然氛圍感染,心嚮往之,繼之身隨實踐。
遂而,自成家起,工作以外、甚至工作本身之觀照關注、心血精力大多投注於此;家宅本身以至此中作息食飲,均致力涉獵、修習、耕耘,常日之樂不假外求,自家裡便能源源不絕俯拾可得。
這般專注生活裡,以文字名之,早幾年有一源自北歐的流行詞:「Hygge」,近兩年則是遍見於中文世界裡的「儀式感」。
所以,我的幾個社群平台上,總是時不時在留言裡出現這樣的形容:「你的餐桌/生活好有儀式感……」就連近期因著作《日日物事》簡體版發行,各方媒體越洋專訪中,也有記者問我:「生活上常會有些固定的儀式感?」「儀式感」的定義,歸納各方說法,大致上是藉由對生活細節的重視、經營和特定作為,彷彿宗教或節慶裡的儀式般,使平凡日常得以變得獨特不同。
而我自己的理解,在日本茶道哲學中也有類似的思維:藉由重重儀節的制約,遂能安頓凝定形神,靜心體察四食季節的變化、以及細微感官覺知上的喜樂。
但我自己卻並不真的那麼愛用這個詞彙。雖說立意與意義都自成道理,但總覺多少有些偏向形式上的著眼,非在生活本質本身之境之悅上。
對我而言,「儀式感」比較像是一種過程或手段,真正核心關鍵,在於生活中每一分秒時刻,是否真正認認真真專心對待:
一如過去曾經寫過的文字:「同樣是要吃東西,就努力著,讓味蕾的每一次接觸都美味舒服。同樣要用杯子喝茶,就努力找一只真心喜歡的杯子、尋一味合適此刻心情口感的好茶。同樣是要找點娛樂消遣,不管是讀一本書、聽 一首音樂、看一場電影或一段電視節目,就努力找一個能夠長留心版的主題、角度或方向,讓感官與心靈一起歡喜震顫。」
日日餐桌上有酒有花、筷子下有筷架、餐具型式紋案相互襯托映照,目的並不在這些鋪陳經營的儀式上,而是希望透過這些足能觸動心弦的美好事物的環繞,更能沉浸於這享用之樂和食物的味香。
──「與其說『儀式』,毋寧更像是一種用心如實運行的日常。」「生活裡的美與樂,其實就在這些日日月月季季年年不斷來去與積累的變與不變中,流動流轉。」我於是這麼回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新文章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