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陳穎Ying C. /在不安時代中擁抱「小確幸」,甜點與零食的即時療癒經濟

2025/05/15 Ying C. 陳穎

自從「小確幸」出現在村上春樹的作品中後,其代表的生活態度,在台灣與日本都大受歡迎,並被視為當代文化特質之一。但這個概念並非僅限於亞洲地區,而早已成為全球性的社會現象。在經歷新冠疫情、烏克蘭戰爭、能源危機、通貨膨脹與政治不穩定等多重衝擊後,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在尋找能夠快速帶來愉悅的體驗,甜點與零食正是這種情緒出口的最佳載體。

簡單但能即時提供滿足感的甜點與零食,在近年來席捲全球。圖/Ying C. 陳穎提供
簡單但能即時提供滿足感的甜點與零食,在近年來席捲全球。圖/Ying C. 陳穎提供

甜點與零食的魅力,在於提供片刻逃離現實的可能,這種小小的放縱不受社會階級與財力的限制。近來各國烘焙甜點相關趨勢,似乎都在呼應著這類需求。譬如包含餅乾、布朗尼與甜甜圈等美式甜點,這幾年中在法國都非常受歡迎,不僅在一般店家中蔚為風潮,各大飯店的知名主廚也都紛紛推出自己的作品。美國甜甜圈品牌 Krispy Kreme也在進軍法國後迅速取得成功,一年多中已開設21家門店,加上大量社群曝光,迅速吸引了年輕族群與網紅打卡。法國餐飲業顧問與行銷策略公司ProtéinesXTC指出,「消費者吃東西首先是為了愉悅感」,更推估2024年中超過一半的飲食新產品,都與愉悅的概念有關。

而在法國幾乎每個市集與遊樂園上都會看到的點心吉拿棒,也已進入高級餐廳的甜點菜單,被重新詮釋為精品享受。如名廚Jean-François Piège在其超過半數的餐廳內,都提供這種油炸點心,並搭配巧克力醬、鹹奶油焦糖醬等。正如市場數據顯示,法國是麥當勞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法國人雖為自己的美食文化自豪,法國菜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法國人仍然渴望能快速、簡單,能迅速獲得滿足感的食物。

而在英國,曾被視為兒童生日派對或醫院餐的果凍,如今一躍進入米其林餐廳與時尚設計舞台。《衛報》指出,果凍的「視覺晃動感」與「復古浪潮」結合,成為新的流行元素。果凍是不同風味的載體,能分層展現多種色調與味道,藉由模具的使用,造型更變化多端,提供極大的創作自由;其獨特的「晃動感」也帶來視覺上的即時療癒。英國專注於以果凍創造食物藝術的Bompas & Parr公司創辦人Sam Bompas在接受《衛報》訪問時指出,「一般而言,若盤子裡的食物動了,你會感到驚慌,但果凍在晃動時,卻令人很開心。」

韓國則展現了另一種文化機制:便利商店是新趨勢的孵化地。便利商店商品不僅包裝創新,更緊密結合電視劇、K-pop偶像、網紅話題,快速製造流行,如以毛巾造型蛋糕、超大包裝爆米花、季節限定口味泡麵與零食等,都是以社群媒體為第一戰場的即食快樂產品,價格親民,設計吸睛,口味則融合韓式創意與跨國文化,成功吸引年輕消費者大量分享與購買。

甜點與零食是對「情緒消費」(emotional consumption)的精準回應。在壓力與不安感蔓延的當代社會,透過攝取高糖高脂的食品,人們獲得即時的慰藉與掌控感,這是最容易獲得的療癒手段之一。而在高壓與資訊過載下,現代人往往更傾向選擇即時滿足,而非長期計畫,甜點的小巧與立即性,正好迎合這樣的心理需求,成為情緒快閃出口。社群媒體推波助瀾,拍照、分享、評論吸睛甜點,為生活品味與情感表態,也增強了消費動力。

甜點市場在動盪年代中成長,其實並非新現象。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美國巧克力與糖果銷售出現逆勢上升。根據《時代》雜誌當時的報導,即使消費者削減大宗消費支出,卻仍然允許自己偶爾放縱一下。廉價但高療癒性的產品,被視為最簡單卻有效的壓力緩解方式。

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年代裡,消費者再次將目光投向那些看似微小卻能提供高度滿足的商品;人們不再追求長遠計劃與宏大目標,而是眼前的那一小口幸福。而甜點與零食,正是這場時代轉變中的文化核心與市場主角。甜點與烘焙業者應思考的問題不再只是「怎麼做出更好吃的甜點」,而是「如何創造回應消費者情緒的體驗」。消費者期待的不僅是味道,更是整體的感官包裝——從外觀設計、品牌敘事到社群參與感,能在一口之間提供完整情緒故事的產品,將更具競爭力。

陳穎

【漬物讀書會】甜點師Ying C.╳蘋婆漬:以米糕粥和黑糖糕為靈感,搭配法式手藝

【漬物讀書會】甜點師Ying C.╳蘋婆漬:以米糕粥和黑糖糕為靈感,搭配法式手藝

2021/10/30
旅法甜點鑑賞家—陳穎驚艷的美味首選:「福樂頂級鮮奶優酪」

旅法甜點鑑賞家—陳穎驚艷的美味首選:「福樂頂級鮮奶優酪」

2024/06/14
【寫在後疫情時代】旅法作家陳穎 Ying C./疫情之下,社區型甜點店成為封城居民的生活慰藉

【寫在後疫情時代】旅法作家陳穎 Ying C./疫情之下,社區型甜點店成為封城居民的生活慰藉

2020/08/19
陳穎

最新文章

《狂醫魔徒》劇照。圖/Disney+ 提供

雀雀/《狂醫魔徒》進入主角的沈浸式情緒 共踏天才怪醫狂暴旅程

2025/07/05
大班樓主理人葉一南(左)與已故作家、美食評論家蔡瀾先生(右)交情甚篤。圖/葉一南...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我們與惡的距離II」劇照。圖/CATCHPLAY+ 提供

雀雀/台灣感性《我們與惡的距離II》為「最美的風景」升級

2025/06/21
排隊問題是參觀世博會的一大試煉。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我剛從「世博地獄」回來

2025/06/16
真人版「馴龍高手」劇照。圖/UIP提供

塗翔文/「馴龍高手」:真人版情感力量全面升級 喚起大人世界共鳴

2025/06/16
《無赦之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無赦之仇》角頭修羅道 韓國影劇呈現地獄朝鮮樣貌

2025/06/14
你會在避難包中放入自己喜歡的零食點心嗎?又是哪些呢?圖/Ying C. 陳穎提供

陳穎Ying C. /戰爭與日常:避難包中的能量與慰藉

2025/06/13
鄭宜農。圖/邊走邊聽有限公司提供

樂評人左光平/鄭宜農 以音樂畫記人生圓缺

2025/06/0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