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米其林2022 江振誠領銜的川江月蟬聯二星
第14版的《香港澳門米其林指南》今天公布,香港共有71間餐廳獲頒星級肯定,澳門則有15間;其中有11間餐廳是新獲得或晉升為星級。由國際名廚江振誠擔任創意廚藝總監的澳門永利皇宮「川江月」,今年無懼疫情影響,第三度獲得二星榮耀。
江振誠領銜的永利皇宮「川江月」,透過嶄新概念及當代手法,演繹精髓薈萃之川菜,於2020年首度拿下二星肯定,今年是連續第三度獲得二星;這也是江振誠旗下餐廳繼「Restaurant ANDRE」、「Burnt Ends」、「RAW」以及「Zen」之後,第五間獲得米其林榮耀肯定的餐廳。
除了「川江月」備受國人矚目之外,在香港與澳門的17間二星餐廳當中,有兩家新二星餐廳。分別是由奧地利大廚Roland Schuller與德籍大廚Bjoern Alexander所主理的「Octavium」,以義大利經典料理,獲得二星肯定;以及粵菜食府「欣圖軒」,透過扎實的中式烹飪技巧、上乘食材與現代化的擺盤,順利晉升二星。
在9間新一星餐廳中,有5間是第一次獲得星級肯定,有4間餐廳晉升一星。
菜式根植於法式技巧的「Belon」,搬遷之後被米其林評審員描述為「更具張力與層次感」,順利拿下一星。
首爾米其林二星餐廳「Mingles」的主廚兼業主姜珉求(Kang Mingoo)在海外的首間分店「Hansik Goo」,菜色融合了傳統韓國廚房的元素與歷久彌新經典的創意詮釋,獲得匿名米其林評審員的青睞登上星榜。
「鑄.鐵板燒」在搬遷後持續提供頂尖的餐飲體驗,使用從北海道到法國上乘食材以及提供更精緻的酒單選擇,為食客帶來更具感官體驗的料理。
之前名為「Ginza Iwa」的「Sushi Wadatsumi」,新加坡大廚Barry Quek最新打造的「Whey」,也是今年的新一星餐廳。
擅長來自印度各地方經典菜的「Chaat」、以大膽鮮明風味呈現拉丁美洲食材的「Mono」、擅長粵菜經典的「家全七福」,以及專精於寧波料理的「甬府」,則是4間晉升一星的餐廳。
在綠星餐廳方面,今年共有3家餐廳獲得綠星。香港的「Roganic」與澳門的「澳門旅遊學院教學餐廳」今年持續獲頒綠星。由大廚Richard Ekkebus主理的米其林二星餐廳Amber,則是今年新獲頒綠星的餐廳。
◎香港
.7 間三星餐廳
.12 間二星餐廳(包括 2 間晉升)
.52 間一星餐廳(包括 5 間新入選、4 間晉升)
.64 間必比登推介食肆(包括 5 間新入選、2 間晉升)
.15間街頭小吃米其林推薦餐廳(包括 2 間新入選)
.49間米其林推薦餐廳
.2 間米其林綠星餐廳(包括 1 間新入選)
◎澳門
.3 間三星餐廳
.5 間二星餐廳
.7 間一星餐廳
.7 間必比登推介店家
.8間街頭小吃米其林推薦餐廳
.20間米其林推薦餐廳(包括 1 間新入選)
.1 間米其林綠星餐廳
最新文章
【Nike 50】後天努力克服先天障礙,跨欄女將許樂持續刷新世界紀錄
2022/05/27【Nike 50】不糾結變因,籃球員林庭謙專注迎接持續進步的自己
2022/05/27【Nike 50】只是想要突破能跑到的極限,Nike Run Club台灣總教練吳文騫接受全部的自己
2022/05/27【Nike 50】嘗試才能抵達想去的地方,文姿云享受過程帶來的樂趣
2022/05/27【Nike 50】只要跳得快樂就是贏,台灣霹靂舞頭號大將孫振的生涯哲學
2022/05/27【Nike 50】不眷戀過往光輝,錢薇娟用熱情擁抱新挑戰
2022/05/27【Nike 50】從幕後指導年輕球員,王建民擔任心靈導師
2022/05/27vivo X80蔡司鏡頭人像風格超強!時尚攝影師Mr. Triangle三角拍人物更敢玩
2022/05/27屏菸1936文化基地,富有品牌思維與永續視野的非典型改造
2022/05/22涼爽度夏居家新生活:消暑防疫4提案,先從改變習慣開始
2022/05/13Nike打造品牌有史以來最大LEED白金級綠建築:以網球傳奇命名、佔地超過28,000坪
2022/05/10最速偽出國,tokyobike Taiwan邀你一秒到東京品味日本匠心 主理人陳昱文愛上紅茶花伝皇家奶茶細緻之味
2022/05/04做喜歡的事10年,專訪好丘馬天宗、黃致瑋:誤闖餐飲成台灣第一貝果,致力推廣在地創作、環境永續
2022/05/03中體西用美學的極大化:SHANG XIA在台首店營造奢華沉浸式體驗
2022/04/25把日本重要無形文化串連美式穿搭:Nigo以穿古越今讓「歌舞伎」也變潮
2022/04/12愚人精神敢逐夢 本土原生雪芃廣告喜慶30年
2022/04/06不只是穿搭!服飾也是文化載體:Story Wear從永續出發 高舉反戰旗幟
2022/04/06GUCCI LOVE PARADE 描繪現代神話夢境
2022/03/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