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質系】玩出城市生命力 Plan b創業金童 游適任

2020-06-14 00:00 錢欽青、陳昭妤

游適任以模組化概念規畫遊具,讓樹德公園有了新生命。記者陳立凱/攝影
游適任以模組化概念規畫遊具,讓樹德公園有了新生命。記者陳立凱/攝影

夜色裡,19歲少年微醺地走在路上,他剛開了間家教班,和朋友賺進人生第一份創業基金。耀眼的夜生活燒起他的熱血和野心,他急切地想認識更多人、創造更多可能性。如他的名字:悠游於不同領域,卻也能適其所任。他想成為這樣的人,成就這樣的事業。

從設計公司到共享單車,彼時還是個大學生的游適任,總在公司成功被收購或獨立運轉後離開,尋找下個突破點。眼下31歲的他,站在前身為「中山足球場」的CIT(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基地裡,和團隊就著計畫書激盪辯論。這是他第五個創業里程碑,藉著親手打造的「Plan b」,他將自己推入城市各角落,挖掘問題,創造想像之外的價值。

面對舊時代的事物,游適任也擅於賦予其新意義。記者陳立凱/攝影
面對舊時代的事物,游適任也擅於賦予其新意義。記者陳立凱/攝影

法律男孩的創業魂

「所謂創業就兩種東西:一個問題你有好的解決方案,或有一個問題有人有解決方案,但你有更好的。」置身占地千坪的CIT裡,游適任每句話都帶著溫潤的自信,那是創業12年後磨出的態度。CIT是他的集大成之地,有他耕耘多年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也是他和團隊解決城市問題的中樞基地。

念的是東吳法律,游適任沒走上司法之路,反倒投身創業,還成了青年新創的典範之一,對此他笑說「一切都是夜生活惹的禍。」玩樂當道的少年,被爸媽推出家門自力更生,為了付房租、有錢交際,只好跑去當家教。「後來發現當家教太慢了,就跟朋友合組家教班,一開始單純為了生活費,沒想說要做什麼生意,沒想到還真的賺到了一點錢。」

即便只是改造公園,游適任也要貫徹永續理念。記者陳立凱/攝影
即便只是改造公園,游適任也要貫徹永續理念。記者陳立凱/攝影

那一年,游適任大二,台灣還沒什麼創業氛圍,「新創」二字於眾人相對陌生,他卻已開始做類似的事。「主要是我們愛玩啦,當時廣告業滿發達的,夜生活裡有非常多廣告業的人,我們就想,如果能待在泛廣告業裡,那去到夜生活可能會有比較不一樣的待遇。」

憑著此般想像,他用家教班賺來的資金,和同學再合開了設計工作室,開始接廣告公司設計案。隨著時間,公司竟慢慢壯大起來,「那時就開始有野心了,覺得自己應該還能做更多事情。」某回到台大找朋友,游適任發現校園內的腳踏車量大,是個商機。「當時就想,如果能在腳踏車放上廣告看板,那除了設計廣告,我們還可以再和廣告公司賺一手。」就這樣,他的第三間公司Share Wheels應運而生,從十多年前的台大校園開始,開創出共享單車的潮流。

焦慮下的關鍵決定

游適任和團隊針對不同計畫互相激盪想法。記者陳立凱/攝影
游適任和團隊針對不同計畫互相激盪想法。記者陳立凱/攝影

成為老闆,是意料之外,為了看懂財報、管理公司,游適任天天往書店跑,「那時什麼都學、什麼都看,除了要弄懂公共自行車系統,還因為要和校方、廣告業主、設計客戶等多方角力,只能靠自己學好各方知識。」

隨著設計公司成功被收購、單車業務上軌道,畢業前一年,游適任想起進入法律系的初衷,決定回歸校園,試著考取律師證照。「但坦白說我心裡非常焦慮,在外闖蕩太久,我已經忘記怎麽靜下來念書,坐在學校閱覽室,才半小時就如坐針氈,花了一整年卻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也就在那時,他首次於書上見到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的概念,某回返家途中見到出租空屋,讓他動了再次創業的念頭。「我從玻璃窗看進去,30多坪的空間,感覺可以做一些事情,跟房東談完,兩天就簽約了。」混了一整年,終回到最想做的領域,他於是將這空間取名為「混」。

「混」也成了游適任的轉捩點。放下律師理想,他轉用商業思維解決社會問題。「剛好我的Partner那時在做氣候變遷相關的NGO管理,他就問我商業面的策略規劃要怎麼運用在氣候變遷的議題。年輕人嘛,總是充滿理想,覺得能賺錢又做好事,何樂不為?」結合「混」的共享工作空間,開展解決社會問題的理想,「Plan b」就此出現,且這一運轉,就是十年。

三十坪的「混」是游適任第一個完成的共同工作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三十坪的「混」是游適任第一個完成的共同工作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三十坪的「混」是游適任第一個完成的共同工作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三十坪的「混」是游適任第一個完成的共同工作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獨生子的接軌欲望

「Plan b」成立以來,從公部門到私人企業;從公司策略評估、城市新生到空間活化等,解決了不少社會議題。面對問題,持續觀察和思考,是游適任的慣性也是強項。「可能因為我是獨生子,我一直在找跟這個世界接上去的方式。但又因為我沒有一個可以學習的對象,只能靠自己去模擬或觀察怎樣才能接軌。」

他坦言家裡環境相較他人相對寬裕,讓他沒有太多後顧之憂。但也因為如此,創業以來,他堅持靠自己賺的錢延續每個理想。「如果一用爸爸的錢,就沒辦法說嘴啦,他會說『那是我給你的啊!你以為別人有這東西啊?』」話語落下,游適任笑了笑,不拿家裡的資源,是自願也是自信。但創業十年,箇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是那種一秒入睡型的人,不是說我沒有煩惱,每天煩惱都很多。但我覺得只要有把握當下,去了解每一次的為什麼,就沒有什麼挫折或失敗是需要抱怨的。我常跟公司的人說,不要怨嘆你手中的牌,牌好不好不重要,你怎麼打才是重點。」

就如對於父執輩口中的黃金年代,游適任也曾經嚮往過,「但後來我發現每個年代都能是自己的黃金年代。」要坐著想像,還是起身創造,游適任選擇後者。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他不停止思考、不慢下腳步,只因所謂的理想世界,唯有親身投入,才可能徹底成真。

Park Up計畫第一站,古亭廢棄空地整頓前。圖/游適任提供
Park Up計畫第一站,古亭廢棄空地整頓前。圖/游適任提供
Park Up計畫讓古亭廢棄空地有了新面貌。圖/游適任提供
Park Up計畫讓古亭廢棄空地有了新面貌。圖/游適任提供

催生Plan b 用思維解決問題

「很多朋友都說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沒有錯。但設計得配上某一個思維才有辦法解決問題,不然設計也可能造成問題。」主打「永續發展的策略規劃」,游適任帶領的「Plan b」團隊,完成過都市再造、公園再生,直面許多大小社會議題。各種類型的計畫,讓游適任得以在不同領域持續學習和發揮,解決問題之餘,也為舊事物創造新價值。

出身1980年代末的游適任,正巧經歷新舊科技交接的時刻。從撥接網路到智慧型手機,iPhone剛問世,沒多久iPad就出現。科技用品快速翻新,也讓他這一代的青年有了更多危機意識。「以前的觀念是,你是哪個領域就做好那件事,深耕到底、職人到爆。但現在這樣你會很危險。」

他以酒吧業為例,「我都說你要把Netflix當作你的競爭對手,他今天在家裡追劇,就不會出門了,那你就少賣一杯飲料。你有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件事?」面對議題,不能只看表面,而要觀察整個社會的態勢,隨時改變、更新策略,才可能活下去。「所以我讓公司每兩年就要跨一個新領域,每五年直接來個大轉換。」

Park up 讓公園重拾生命

66根木柱組成的大型遊具讓樹德公園吸引親子們前來。記者陳立凱/攝影
66根木柱組成的大型遊具讓樹德公園吸引親子們前來。記者陳立凱/攝影

於是2013年開始,Plan b從永續發展的策略規畫,到2015年逐步整合加入設計規畫,「Park up計畫」正是結合兩者的代表作。「2015年那時,因為業務發展滿穩定,就覺得做個東西來慶祝公司成長好像還不錯,剛好有金融業客戶認養公園,就想說不然我們也認養一個。」

正巧當時有許多坪數不大的公有空地,游適任便透過台北都更處的計畫,認養了古亭的一塊空地。「我們開始在裡面做一些事情,但因為沒有先想好怎麼運用,所以從設計、企劃到執行都很失敗,鄰居只覺得幾個年輕人搞了一個原本說要開放給大家用,結果卻很髒的一個廢地。」

樹德公園改造前,中心區域為塑膠遊具。圖/游適任提供
樹德公園改造前,中心區域為塑膠遊具。圖/游適任提供
游適任以模組化概念規畫遊具,讓樹德公園有了新生命。記者陳立凱/攝影
游適任以模組化概念規畫遊具,讓樹德公園有了新生命。記者陳立凱/攝影

經過一年半靜下心觀察,游適任和團隊慢慢統整出周邊鄰里的需要,重新規畫,一度讓這塊空地成為打卡熱點。「做到後來,得了好多獎,包括日本的Good Design Best 100大獎、IF、金點等獎項,大家都說這就是解決城市中閒置空間沒被善用的一個解法。」亮眼成績也吸引政府部門注意,樹德公園的遊具計畫因而誕生。

這日午後四點,高溫熱氣還未散去,位於大同區的樹德公園中卻傳出孩子的奔跑嬉戲聲。由多根木柱圍起的大型遊具,吸引孩子在其中跑繞,揮汗玩起「鬼抓人」,媽媽們則圍坐在樹蔭下閒話家常。很難想像這裡幾年前還是垃圾遍布、甚至擺放著針孔回收桶的廢棄之地。

「那邊環境比較複雜,很多宮廟在旁邊,有次場勘時,還有阿姨騎摩托車,直接就把一包垃圾丟在公園,我就想這也太有挑戰了,這裡做遊具誰會來玩?」但難度高反而激發鬥志,游適任開始研究起遊具模組化。「一根木柱孩子就可以開始玩,兩根木柱變成線、三根木柱變成面,就有更多玩法。未來其他團隊接手,還可以用點線面的概念做新東西,落實永續的理念。」

就這樣,由66根木柱拼接而成的遊具降落在樹德公園內,媽媽們開始帶著孩子來這裡玩耍放電,隨著變身成遊樂場,公園慢慢變得乾淨,居民開始在公園野餐,周邊店家生意也紛紛好轉。「這其實就是社區營造的邏輯:當舊社區沒辦法改變時,就要引導新的常態關係去轉化它。」

CIT讓中山足球場重生

CIT讓閒置的中山足球場有了新生命。記者陳立凱/攝影
CIT讓閒置的中山足球場有了新生命。記者陳立凱/攝影

同樣的思維,游適任也運用在Plan b的基地改造。現今的CIT同樣是讓年邁的中山足球場重獲新生的代表。「當時是因為我們公司人變多了,需要一個大型辦公空間,可是站在永續發展的策略思維,去租新的辦公大樓,有一點打自己的臉。」

CIT活化中山足球場,成為千坪共同工作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CIT活化中山足球場,成為千坪共同工作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活化舊空間,產生新價值,才符合游適任始終秉持的永續發展思維。「我就跑去問台北市政府有沒有多的閒置空間,反正也是放在那,我還交給你租金。」不料市府推薦的竟是高達千坪的中山足球場。「『混』那時才30幾坪,我根本沒想過一千多坪要怎麼弄。但總覺得這建築物很特別,像塊璞玉,剛好空間部門剛成立,就想說好吧,來玩一下這個事情。」

游適任和團隊在CIT內規畫了許多自由活動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游適任和團隊在CIT內規畫了許多自由活動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游適任和團隊在CIT內規畫了許多自由活動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游適任和團隊在CIT內規畫了許多自由活動空間。圖/游適任提供

他發揮多年的策展經驗,將展覽動線融入辦公室設計裡,將CIT內區隔出不同主題的辦公空間,動線卻相當流暢。「我們先畫出主幹道,裡面一間間辦公室就像小社區。廁所擺在最後面,是因為這地方有個重點是交流,而廁所就是最好交流的地方。有時路上碰到誰你不好意思搭話,就可以等在廁所遇到時開口,這都是策展上的邏輯。」如今,CIT內進駐了72間公司,每天四、五百人入內工作,成了共享工作空間的典範之一。

持續顛覆產業

帶著永續理念,游適任持續挑戰不同領域,也發展出了屬於Plan b的邏輯和中心思想。「在一個領域待久,視野會愈來愈小,心理素質不好的時候,還會排外,這時候組織就準備Bye Bye了。你必須讓自己持續去跳、去嘗試,但不要放掉以前的經驗,慢慢就能找到可以深耕的方向。」

笑稱自己嫁給工作,游適任只有5%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但閒暇時,他卻又和好友投入經營酒吧Draft Land。做副業,同樣不能安於現狀,他捨去手調調酒,改發揚Tap式的Draft Cocktail,讓台北的喝酒生態有了質變。「我喜歡做顛覆產業的事,每當面對新領域,我就是沒辦法停下思考。」

下一個五年,游適任希望能完成共享租賃公寓(Share Living space)的理想。「我總覺得空間是一個中性的載體,當大家開始把不動產業當成內容產業看,那會是一個很大的革命。」當房租不只是支付給建築物本身使用,而是將一部分拿來做生活選品,那將掀起怎樣的浪潮?隨著游適任拋出的問題,眾人還在原地揣想著,他已奔進未來,投身他的下一場革命。

面對舊時代的事物,游適任也擅於賦予其新意義。記者陳立凱/攝影
面對舊時代的事物,游適任也擅於賦予其新意義。記者陳立凱/攝影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優質系/游適任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新文章

平路說:「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個非常好的加法,可以把各種善意加在一起,也只有透過文化...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