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謝賀銘專欄/聲塵】如果植物會說話 – 聲音藝術家帶你聽見「植物智能」

2021-10-31 13:25 謝賀銘

人類對於與外界「溝通」的渴望,在(後)疫情時代,可謂亦趨強烈。若說以礦石為媒介的能量治療,在近期已蔚為話題,那麼本就為有機體的植物,是否更有可能與我們對話,牽引我們重新與這世界聯繫?植物如果持續在發送訊號,我們能否將其轉譯為聲波,來聽聽植物在跟我們碎念些什麼?

若說以礦石為媒介的能量治療,在近期已蔚為話題,那麼本就為有機體的植物,是否更有可...
若說以礦石為媒介的能量治療,在近期已蔚為話題,那麼本就為有機體的植物,是否更有可能與我們對話,牽引我們重新與這世界聯繫?圖為秘魯聲音藝術家胡立歐路龔的聲光裝置藝術作品《亞里斯多德叢林》展場照。 ©Julio Lugon

早在19世紀末,達爾文就在他的著作《植物的運動力》中,提出了「植物的根部,就如同大腦這樣的器官,會接收感官輸入」的見解。直至約莫2003年,「植物智能」這個概念始被提出——此派學者認為植物具有記憶與溝通的能力,且能感知其周圍的環境以及處於其中的其他物種。其中一位學者嘉莉雅諾(Monica Gagliano),宣稱植物之所以能夠與外界溝通,是因為它們對聲音是有所反應的。她也發現植物的最根部之處,會出現可轉換為「喀噠」聲波的訊號。這個研究呼應了世紀以前達爾文的學說,並啟發了世界各地對於「植物的聲音」的相關探究。

達爾文的著作《植物的運動力》。 圖/取自網路
達爾文的著作《植物的運動力》。 圖/取自網路

像是藝術家蘿拉貝洛夫(Laura Beloff),就在她位居芬蘭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的工作室裡,將可直接貼於物體表面的接觸式麥克風,連接到植物的根部,然後另一端透過電腦軟體,來擷取麥克風捕捉到的聲響。結果是她確實錄到了一連串的「喀噠、喀噠」聲,更有趣的是,只要工作室有別人踏進,這個喀噠聲便會靜止下來,好像植物只肯和她私語般。儘管她無法確定這個聲響,是否亦可能來自土壤裡其他的微生物,但她為這次實驗所撰寫的專文,獲得了媒體的注目,進而讓BBC新聞網在今年九月也刊出了一則「植物會說話?」(“The People who Believe Plants Can Talk”)的報導。

蘿拉貝洛夫的植物與接觸式麥克風。 ©Laura Beloff
蘿拉貝洛夫的植物與接觸式麥克風。 ©Laura Beloff

其實在以探索聲音奧妙為創作底蘊的聲音藝術領域中,植物一直是被相信「會說話」的。聲音藝術家暨先鋒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在70年代就發表過一系列以仙人掌作為樂器、甚至直接將接觸式麥克風夾在仙人掌上「收音」的作品,但其聲音仍比較接近是人類觸碰到植物所產生的聲響。在去年臺北藝術節映演的節目《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當中,表演者其一、聲音藝術家張欣,便讓從植栽偵測到的微弱電位變化,透過電腦轉化為空間內的鳴響,讓植物「自己」在現場發聲。

藝術家張欣《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現場。 攝影/劉榮鋒 ©臺北藝術節
藝術家張欣《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現場。 攝影/劉榮鋒 ©臺北藝術節

藝術家張欣。 圖/擷取自張欣個人網站
藝術家張欣。 圖/擷取自張欣個人網站

來自秘魯的聲音藝術家胡立歐路龔(Julio Lugon),則透過連接在盆栽上的電極裝置,以及會接收植物光合作用訊號的自製模控機器,來創建出一個生物反饋系統,然後再將這些訊號,轉換為音頻以及觸發電源的數據,成為了他聲光裝置藝術作品 《亞里斯多德叢林》(Aristotle’s Jungle)的主軸。今年他更將自植物採集到、再經由電腦處理過的聲響,結合了其他自然界的聲音與電子樂音,來編集出一張介於聲音藝術與實驗音樂的專輯《植物與水的節奏、還有傳感器的管弦樂隊》(Ritmos de Planta...)。

秘魯的聲音藝術家胡立歐路龔(Julio Lugon)。 圖/擷取自胡立歐個人網站
秘魯的聲音藝術家胡立歐路龔(Julio Lugon)。 圖/擷取自胡立歐個人網站

《亞里斯多德叢林》展覽照。 ©Julio Lugon
《亞里斯多德叢林》展覽照。 ©Julio Lugon

《亞里斯多德叢林》展覽照。 ©Julio Lugon
《亞里斯多德叢林》展覽照。 ©Julio Lugon

即使前述這些由植物所轉換的音訊,絕非想像中悅耳,也還不見得能療癒心靈,但都是帶領我們從科學、也從藝術角度,來解碼「植物絮語」的開始。

推薦閱讀

【謝賀銘專欄/聲塵】根植於舞場文化的聲光藝術:克里斯多佛・包德的柏林個展《DARK MATTER》

【謝賀銘專欄/聲塵】唇舌間,吐露一段聲音史——關於吹口哨的那些人

【謝賀銘專欄/聲塵】 House,身軀與性靈的自由追尋:DJ Sprinkles的酷兒之聲

最新文章

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引進歐美帶有獨特議題、值得一讀的傳記與回憶錄作品。圖/林亞璇攝影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開放試營運,以歷史百年的花蓮舊酒廠第19棟成品倉庫,轉型...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從膠彩大作、刺繡、到錄像裝置,鳳甲美術館2025年將展出多元豐富的展覽。 圖/鳳...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我的完美日常》將於新春重返大銀幕,在新的一年開頭為影迷心中注入暖流。|圖片提供...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