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X-site計畫首獎《途中》!巨大蹺蹺板、5000顆鋼珠流瀉聲浪,喚回受疫情框限的有機連結

2023-01-04 19:00 沈佩臻

臺北市立美術館第10屆X-site計畫,經兩階段評選,由「途中」團隊以同名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獲得首獎,預計於5月20日至7月30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展出。

第10屆X-site計畫由「途中」團隊以同名作品《途中》(Find your w...
第10屆X-site計畫由「途中」團隊以同名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獲得首獎,此為日間模擬圖。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途中」團隊由聲音藝術家王仲堃、法國藝術團體hellobastworkshop、空間設計劉佳豪以及裝置設計郭仲輔所組成,團員皆在各自的領域中活躍著,在創作途中因X-site而相聚。成員各自帶來對於建築、空間裝置的理解和想像,激盪出跨域的火花,只為了呈現給民眾最難忘的體驗。北美館指出,本屆徵件著重於跨域形式的創作計畫,希冀以空間/環境實驗性的臨時建築提案,呈顯結構工法、媒介運用、美學表現的突破與實踐。

《途中》日間模擬圖。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途中》日間模擬圖。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人的行為介入蹺蹺板,重喚疫情框限的體感經驗

團隊預計在北美館的戶外廣場,豎立起兩道8公尺的高牆,並夾縫出寬約1公尺可供穿越的走道。中間的構造為一大型蹺蹺板通道,配合頭尾兩側的阻尼器減緩震動,觀眾腳下的地板會隨著重心轉移以±4°的傾角平緩地落下或抬升;蹺蹺板的地板內裝載5000顆鋼珠,也將隨裝置的傾斜而流瀉出聲浪。

通道兩側的壁面以繩索密接構成,行走時可感受指尖撥動繩索的觸感;隨著蹺蹺板的飄盪間,或隨著陽光的照射角度與視覺變化、甚至是挪移身軀時改換的觀看視角,包覆在高牆牆面上的雙層網格將出現「摩爾紋」的條紋干擾現象,儘管看似動態卻紋風不動,為觀者帶來視覺上的動感以及閃爍。

團隊希冀透過作品重新喚起因疫情而遭受框限的體感經驗。此為《途中》日間模擬圖。 圖...
團隊希冀透過作品重新喚起因疫情而遭受框限的體感經驗。此為《途中》日間模擬圖。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首獎團隊強調,在疫情時代下,雖然促進虛擬世界發展,卻也因而減少真實感官的感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有機連結。使用摩爾紋打造的極簡方正結構體,在有侷限性的空間下,彰顯創作者企圖回歸視覺、聽覺、觸覺等當下的跨域身體感知,以藉此改變觀眾與場域的關係。透過此作品在環境尺度上的巨大量體、顏色與材質,以及如何行走、人的重量如何改變地表狀態、與聲響變化等動態性的行為介入,重新喚起因疫情而遭受框限的體感經驗。

《途中》日間模擬圖。「途中」團隊預計豎立起兩道8公尺的高牆,並夾縫出寬約1公尺可...
《途中》日間模擬圖。「途中」團隊預計豎立起兩道8公尺的高牆,並夾縫出寬約1公尺可供穿越的走道,中間的構造為一大型蹺蹺板通道。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評審團:感性與理性精準平衡

本屆評審委員團代表為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委員包含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建築師安郁茜、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嶼山工房主持人林聖峰、藝術家/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學系客座教授徐瑞憲、建築師戴嘉惠、臺北市立美術館館本部研究員蘇嘉瑩。針對此次首獎作品,評審團指出其結構語彙透過顏色、材質創造異質性,不僅適切地回應周圍的環境,與北美館的建築量體亦具高度張力的對話關係,同時也提取精準元素(聲音、行為、空間),在感性的感知介入與理性的視覺結構之間達到平衡。

《途中》結構說明。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途中》結構說明。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評審團表示:「該作品打破原本在空曠的廣場場域中,人身體的距離無法被界定的狀態。透過創造兩座高聳巨牆與相挾而成的通道,呈現對疫情中的未知與不確定性的態度與回應:每個不確定性取決於人們所邁出步伐的連鎖效應,就如同蹺蹺板的作動;唯一的通道,則說明直面疫情的不二態度,能從困境中找到出口。」

《途中》夜間模擬圖。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途中》夜間模擬圖。 圖/「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年第10屆X-site計畫

首獎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

預定展出日期|2023/05/20(六)- 2023/07/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關於X-site計畫

北美館自2014年發展至今的X-site計畫,以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徵選空間提案。從建築構築、當代藝術、環境研究、觀眾參與等多元視角,探討臨時結構裝置與形塑廣場公共性精神的整合性實驗計畫,同時鼓勵跨領域、多元性的創作對話與參與,讓未知的廣場激發人們對於空間的再想像與關係思維。X-site計畫歷年來已支持許多新銳建築師與藝術創作者的落實展現,成為培育中青世代的重要發表舞臺,並進而拓延為臺灣當代空間型態的跨域實驗場域。

推薦閱讀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北美館以5大子題、逾700件珍貴紀錄,一窺狂飆年代的文化現場

毓繡美術館小笠原美環、梁兆熙雙個展:模糊場景物件輪廓,自由探索人性答案

最新文章

圖片來源:藝秀臺

教育部「藝秀臺」推動表演藝術數位教育新「視」代 讓全國師生優異展演綻放永續光芒

2024/11/14
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邱子晏獲「2024臺北美術獎」首獎。
 圖/邱子晏、...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奪首獎!精選10組作品一探當代多元創作

2024/11/13
JR只見線。圖|JR東日本

JR東日本鐵道冬季旅行5選!乘著列車駛入文學裡的銀白世界

2024/11/13
獲金馬5項提名!國片《女兒的女兒》以女性視角出發,既演繹一個家、三代女人的不同視...

金馬五項入圍《女兒的女兒》11/22上映!攜手合力酒廠推限量版烏龍茶梅酒

2024/11/13
半數攤位來自國外!2024 草率季「沒有錯Groovy Quote」以誤用創意,...

史上最多攤!2024草率季11/22登場!430+創作者、多元工作坊一展誤用創意

2024/11/11
藝術家陳威廷個展「彼岸(Paramita)」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 圖/藝術家陳威...

高美館《彼岸》開展!陳威廷:人是一直在移動中去面對自己的情感

2024/11/09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由林業保育署攜手10組臺灣藝...

《找一步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讓百年町屋化身步道、邀10組創作者跨界共創

2024/11/08
2024城西生活節串連城西三大場館盛大開展!用「飲」閱讀在地文史,多場活動引領大...

2024城西生活節串連三大場館、11組藝術家新作!用「飲」閱讀在地

2024/11/07
圖/金鼎獎提供

金鼎獎「數位出版類」多元並茂!捐卵女孩報導、AI情書、兒童伴讀APP皆獲獎

2024/11/07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2024年度製作《虛缺號》主視覺海報由毛灼然操刀設計。 圖...

FOCA福爾摩沙馬戲《虛缺號》11/9首演!15座巨型鷹架、當代舞蹈顛覆想像

2024/11/06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六週年大展《感官世界:森田恭通》 11/07全新盛獻。
 圖...

以陰影製造對話!《感官世界:森田恭通》10年攝影精華金馬賓館11/7登場

2024/11/05
忠實還原《龍貓》經典場景「草壁家 模型屋」11月9日限量上市,亞洲限定昭和風商品...

忠實還原《龍貓》經典場景!「模型屋 草壁家」11/9全台限量上市

2024/11/04
野島佑隆的畫作裡充滿音樂元素與動感氛圍,此幅〈SOMEDAY〉是以青少年時期的自...

日本插畫家野島佑隆台北個展:大幅原畫藏豐富彩蛋,分享愛與和平的搖滾精神

2024/11/01
伊日生活年度藝術盛事「2024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以卡...

2024台北藝術自由日11/1-11/3登場!平子雄一4米「山、湖」木雕裝置亮相

2024/11/01
民主抗爭、血腥鎮壓、族群矛盾!你不能不知道的韓國歷史,都在影視聽中心年末重磅主題...

影視聽中心「韓國近代史經典電影選」11/5登場!以15部作品重現時代縮影

2024/11/01
池谷三奈美作品〈 ice cream spoon アイススプーン 〉(左),〈 ...

詮釋如糖果般透明感食器!日本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11/2新竹春室登場

2024/10/31
2024 Soffee Days 北流好日子 11/2、11/3 臺北流行音樂中...

2024北流好日子11/2、11/3登場!10組台日泰跨國音樂團隊療癒演出

2024/10/30
川瀨巴水《上野東照宮之雪》昭和時代(1926–1989),1929年(左);川瀨...

邦瀚斯拍賣11/7登場!以川瀨巴水稀有初版版畫重現日本舊時美景

2024/10/2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