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導演張吉安談楊德昌:把時代放在日常裡,背對觀眾創作的勇氣

2023-07-22 18:41 口述/張吉安、文/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7楊德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是無趣的」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是無趣的」是楊德昌在印有燈泡Logo的工作室筆記紙寫下的電影思考,也像是本次企劃的起點:我們對楊德昌的電影並不陌生,但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們能否找出一種新鮮的視角看待他?

閱讀本期《500輯》,你會發現一種觀看楊德昌的有趣尺度——近看看不懂,遠看才知道——這是楊德昌與其作品最迷人之處。一位用電影來表達的預言家、一位保持獨立思考的創作者,逝世16年後,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開展之際,我們再一次認識楊德昌。

我生長在馬來西亞和泰國邊界的小地方「吉打」,升上國中時,家裡電視開始可以看到配上暹羅語發音的台灣電影。在馬來西亞人愛看的香港喜劇片與警匪片之外,相對冷門的台灣電影打開了我對電影的認知,那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侯孝賢的《童年往事》與楊德昌的《恐怖份子》。在看《恐怖份子》之前,我一直以為是部有槍戰情節的警匪片,看完發現原來不是想像的那樣,一直在想「為什麼要這樣拍?」

《恐怖份子》劇照。 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恐怖份子》劇照。 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城市的同理者與紀錄者

一直到大學唸了電影系,教授選了楊德昌作為亞洲導演代表之一,我又看了許多遍《恐怖份子》,一幕讓我印象深刻;有位老女士在陽台曬被單,當槍聲響起時,她卻像是沒聽見般繼續手上的家事——楊德昌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法,不動聲色地點出這座城市之所以恐怖的地方。這般精準卻不直觀描寫城市疏離感的電影,當時的我深能共鳴:從鄉下老家搬到大城市讀書,住在公寓裡感受到城鄉生活的劇烈差別,楊德昌電影中人群的麻木冷感恰好回應了我對城市的不解,心裡的投射感非常強烈。

楊德昌拍攝《麻將》工作照相本,推測拍攝年代為1995年,楊德昌時年47歲。 圖/...
楊德昌拍攝《麻將》工作照相本,推測拍攝年代為1995年,楊德昌時年47歲。 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楊德昌對城市的深刻描繪,不斷提醒我們,城市的記憶和情感是需要被注視與留下的。《一一》片中的婆婆就像是現代城市的見證者,在社會角色與生命上都瀕臨邊緣,她一直看著每個人如何處理自己的生命課題,卻無法出手介入;直到她過世,每個人才發現自己生命缺了一塊。楊德昌讓洋洋去記得婆婆說過的事——大家遺忘的事、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那正是他電影一直在鎖定的東西。

「不拍出來」反而更真實

楊德昌表現「人的狀態」手法十分細膩,他讓日常不著痕跡地融入電影場景;《恐怖份子》片中用一張擺滿啤酒罐和汽水瓶的桌子,反映城市年輕人日夜顛倒、夜夜笙歌的生活迷茫。又或是透過不直觀的鏡頭,去強化人身處的環境與心境;《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小四在巴士上遇到坦克車和警車經過,鏡頭並非直接跳到車外拍攝馬路上的景象,而是讓觀眾從巴士的後照鏡看見。楊德昌把時代背景放在日常裡了,讓觀眾有如置身其中。

很多時候,楊德昌則是讓觀眾去「聽見」而非「看見」,《恐怖份子》結尾男主角倒臥在浴缸時,血慢慢滾流滴下的聲音,那麼的立體而清晰。面對習於被聲光特效投放恐懼的觀眾,楊德昌用他冷靜的電影語言,引發深植在心的隱性恐懼。這種「不拍出來」也潛移默化地發生在我的電影裡,真相真的存在嗎?「不直接說」的力道有時是更深刻的。

《恐怖份子》劇照。 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恐怖份子》劇照。 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背對觀眾的勇氣

小時候看到的馬來西亞電影,敘事格調多是想模仿香港電影,當我看到侯孝賢和楊德昌拍出自己的成長經歷與生活環境,也拍出帶入集體記憶與歷史創傷的《悲情城市》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讓我思考如何用作者風格說自己的故事,進而投入將近二十年蒐集素材,長出了《南巫》,以及第二部劇情長片——講述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的《五月雪》。多年做田野的經驗,讓我能夠保持中立去梳理一段歷史的創傷,因為知道很多口述未必是真實全貌,所以我選擇不去將衝突直接具象化,而是讓觀眾有如口述者般「聽見」這些故事,用比較溫柔的、隔牆的方式表現,避免將創傷血淋淋揭發,成為觀眾獵奇的目標。

是楊德昌的《恐怖份子》,讓我知道一部乍看會被期待驚悚刺激的電影,竟然可以用很反骨、緩慢、疏離的方式去說故事,讓我反問自己,作為創作者,你敢不敢冒險?敢不敢明知觀眾的期待卻選擇不媚俗回應?你敢不敢背對獵奇的觀眾創作?從楊德昌身上學到這種冒險精神,對我來說已經足夠。

張吉安|1978年生,馬來西亞電影導演、廣播人、鄉音考古研究者,也曾是現代舞者,...
張吉安|1978年生,馬來西亞電影導演、廣播人、鄉音考古研究者,也曾是現代舞者,長年參與社區保存與社會運動。自電影系畢業後短暫從事剪接工作,2017年結束12年的媒體人身份,投入電影創作,2020年憑第一部劇情長片《南巫》獲5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圖/張吉安提供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全臺首次大型個展!將素描比喻為思考日記,重現40年創...

北美館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大型個展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4/05/02
在春河劇團裡,郎祖筠忙著開會、教戲、導戲,一把劍耍得虎虎生風,活力十足。記者吳致...

30多年演戲、導戲、教戲 郎祖筠期許年輕演員:離開手機看世界

2024/05/02
終於來了!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盛大登場!200年首度來臺,從拉斐爾到...

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登場!4大主題、10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4/05/01
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即將於7月27日到8月10日在法國拉維特園區(Parc de ...

「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顏伯駿操刀主視覺!22組表演囊括妮妃雅、阮劇團

2024/04/30
繼2018年的「∞ 無窮」後,安卓藝術再度邀來印尼藝術家薩伊夫.加里波第(Sya...

「之間」薩伊夫.加里波第個展安卓藝術登場!「菌絲體」創作掀視覺衝擊

2024/04/30
2024春潮集於屏東潮州鎮建基老街登場。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2024春潮集4/27屏東潮州!以5大潮主題攜手藝術家打造建基老街新風貌

2024/04/29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於4月27日推出「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MoCA Studio登場!一探城市底層生活真實樣貌

2024/04/26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橫跨15年創作品個展「羅娜...

受卡夫卡《變形記》啟蒙!紐約雕塑家羅娜 · 龐迪克展覽5/11路由藝術登場

2024/04/25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

富邦美術館5/4開幕!倫佐.皮亞諾在台首作亮相,首展羅丹、印象派同步登場

2024/04/24
《在車上》、《邪惡根本不存在》音樂大師登台即興配樂!影展現場專屬限定體驗只在20...

2024台北電影節獨獻「濱口竜介導演 X 石橋英子配樂」創作計畫《GIFT》

2024/04/24
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首個展5月北美館登場。
 圖...

「威廉.肯特里奇」5月北美館亮相!聚焦「素描創作」以90+作品探索南非

2024/04/22
「極度日常」花房櫻作品《終於見面了》14呎巨型貓成為看海美術館新地標。圖|原物創...

極度日常屏東展8大亮點!看海美術館78件作品帶來貓狗溫暖日常

2024/04/22
出道超過 15 年的黃玠,一直擁有大批忠實粉絲支持,是台灣流行民謠音樂的代表性人...

民謠才子黃玠新專輯《一切平常》:令我焦慮的不是改變,而是如何保持不變

2024/04/22
七層樓高的藝術牆由GUCCI藝術家創作文字、並將由台南在地藝術家手繪完成。圖/G...

GUCCI ANCORA特展登陸南美館 聯手國寶級繪師顏振發打造7樓高藝術牆

2024/04/19
紅球臺南展出10天,最後一天4月7日在大南門。 圖片來源/紅球臺南 RedBal...

紅球臺南:10天10場限地藝術體驗,人們帶走了什麼?

2024/04/19
2022島作「陶作集」台北現場。 圖/島作提供

市集的重量——孫明華談島作:創造出「橫向的互看」,支持創作環境而不只是每一次買賣

2024/04/19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的週三讀書會已進入第五屆。邀請講書人根據不同單元,深度討論經典...

第五屆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啟動 詹宏志:希望年輕人不要錯過讀書的好

2024/04/15
16屆以生活日常、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台灣街頭招牌」為主題,仔細觀察可發現展場...

讓書法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專訪第16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4/04/1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