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台北偶戲館20有成 館長蔡易衛期許創造更多可能 開創多贏局面

2024-12-04 14:50 袁世珮

台北偶戲館20周年特展邀請同樣20歲的飛人集社劇團製作裝置藝術。圖/王聰賢攝影
台北偶戲館20周年特展邀請同樣20歲的飛人集社劇團製作裝置藝術。圖/王聰賢攝影

武松和魯智深跳躍翻飛了起來,經操偶師的手,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精巧的傳統技藝在兩個小戲偶身上傳了下來。

台北偶戲館20週年了,以優化、活用、有趣充分運用偶館空間與館藏,到偶戲表演與跨界合作,「偶」不再只是給囝仔看的老東西,而是藝術的一種形式,20+的偶戲館還有更多源源不絕的創意。

館長蔡易衛說:「顧好偶戲館的基本盤,做好教育推廣的任務,因為這些文化是我們的根基,一定要保留下來,所以我們要讓節目能吸引更多人。」

走過20年的偶戲館

台北偶戲館2004開館迄今邁入轉大人20歲。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台北偶戲館2004開館迄今邁入轉大人20歲。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週間的偶戲館人聲鼎沸,老師帶著小朋友來參觀,孩子們擠到人偶前細看、到巨型的偶首下擺姿勢,開展在眼前的是「20+現在進行未來:台北偶戲館20週年特展」。

這是偶戲館慶祝從初生到如今的蛻變,從最初捐贈者林經甫博士的熱情,再到各時期同仁的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期待共同孕育成長,現場有文物、有戲偶、有共同創作的龍形裝置作品,有因偶啟發的時裝與伍佰的搖滾歌劇造型等等。

20年瞬忽而過,開館之初由九歌兒童劇團經營,2008年後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期間歷經三任館長,各以不同專業背景為館務注入特色。2021年11月,蔡易衛正式上任,續寫新篇章。

引進新的活力

台北偶戲館2023首創Taipei Puppet Slam偶戲衝擊波。圖/台北偶...
台北偶戲館2023首創Taipei Puppet Slam偶戲衝擊波。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蔡易衛出身從事酬神戲的布袋戲家庭,本身能操偶,學習文化資產維護管理,經歷現代偶戲、當代藝術的經驗,就任前獲選傅爾布萊特獎學金,2022去紐約三個月進行偶戲交流。他就任後,偶戲館海納百川了。

蔡易衛指出,偶戲館有兩個主要路徑,首先是博物館本身的典藏要活用、有趣,整理戲偶、開箱庫房,讓4700件偶不只是藏品,除了教育功能還得有新的展覽詮釋方法。超過10年的「育藝深遠—偶戲初體驗」計畫持續推廣,以偶戲館為根基,提供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

第二是作為實驗交流平台,給創作者舞台,邀請各藝術類別進來,迸發不同火花。新氣象就是藝術家駐館計畫。

蔡易衛說:「偶戲館可以作為一個孵育平台。」偶戲館要有自製節目,駐館藝術家提供可能性,本身也獲得舞台。三年來已超過十組駐館藝術家,第一屆創作者黃思瑋隔年受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邀請參與兒藝節;今年有舞者、國外藝術家參與,陸續將作品帶到印尼、越南、墨西哥演出。

另一新氣象是「Taipei Puppet Slam 偶戲衝擊波」。創意來自美國,以偶戲同樂會概念讓創作者有實驗發表機會,偶館將其定位為偶戲版本的「Stand-up comedy」概念,海納各類創意,偶戲館2023年就辦了兩場,共有15組演出,還吸引到受「湄公河文化中心」邀請的泰國藝術家參與,售票演出含飲料350元的票價,很能吸引年輕觀眾。

創造雙贏 走向國際

搭配20週年特別邀請德國藝術家Karla Kracht進行期間限定駐館創作。圖/...
搭配20週年特別邀請德國藝術家Karla Kracht進行期間限定駐館創作。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偶戲館也拓展國際路徑,與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藝術進駐」國際徵件,共同合作一個偶戲主題的名額。2024年入選藝術家是來自越南的TôLô Puppet Theatre,與蔡易衛交流布袋戲的操作,運用在演出創作中。搭配20週年特別邀請德國藝術家Karla Kracht進行期間限定駐館創作;來年預計有美國藝術家來偶館參與駐館創作,並持續與國際保持友好交流。

因為這些大膽的嘗試,偶戲不再拘限於小小的四方舞台,已經有超乎想像的跨界。如去年做懸絲傀儡,因為其祭儀的特性,在宜蘭當地都算是瀕危文化,偶戲館就結合頌缽,取其「療癒人心」的共同性,也開展了一波客群。

或者發想自梨園戲演員參照傀儡動作的肢體演出,以台南高雄泉州系統戲碼「童子戲球」演出作為延伸,搭配街舞、現代舞、馬戲作展覽閉幕舞鬥BATTLE,Puppet Slam加入現代詩、馬戲、嘻哈,都可以「尬」起來;與其他藝術團體的跨域合作也在進行中。

「表演者需要舞台,由偶館提供創造雙贏。我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火花,讓大家認識「偶」這個媒介,表達想說的故事。」蔡易衛說:「大家可以來玩,來看「偶」的多樣性。」

20+的偶戲館生機勃勃

布袋戲體驗式導覽一直都是偶戲館招牌活動,吸引大小朋友參與。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布袋戲體驗式導覽一直都是偶戲館招牌活動,吸引大小朋友參與。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20週年特展不只有老派經典,更充滿創意實驗的新奇體驗,持續創造全新觀點的多元偶戲...
20週年特展不只有老派經典,更充滿創意實驗的新奇體驗,持續創造全新觀點的多元偶戲內容。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努力有成,入館人次逐年增加。藉由公眾活動了解到2022年多數觀眾是第一次進館,去年今年回頭客的比例增加了,按蔡易衛的說法:「我們就從新觀眾培養,透過這些奇奇怪怪的、有的沒的的節目內容。資訊與娛樂等內容大爆炸的現在,更需要讓觀眾Have fun,讓他們認識到偶戲的多樣性」

未來還有好多點子要實現,「物件劇場」是其一,以日常大量生產「現成物」等物件來演繹一齣戲,又因為偶戲館這幾年吸引國際目光,將有更多國際藝術交流,2025年三月有「台法交流展」,即將在巴黎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舉行。

對於20+的偶戲館,蔡易衛期望能堅持住既有的核心與存在的目的,運用文化資產創造新的生命轉換,並持續性表演偶戲,孵化更多的參與者進來、再擴散出去,讓大家認知偶戲是重要的文化環節。蔡易衛說:「觀眾進來這裡,除了娛樂性以外,也能認識文化的根源、認識你自己是誰。」

台北偶戲館幕前幕後工作人員與志工實習生。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台北偶戲館幕前幕後工作人員與志工實習生。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最新文章

《我的完美日常》將於新春重返大銀幕,在新的一年開頭為影迷心中注入暖流。|圖片提供...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