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台灣設計展】詹偉雄/設計與科技的交織,還是交戰?——說說矽谷與新竹

2020/10/02 詹偉雄

2020台灣設計展以「CHECK in 新竹-人來風」為主題,於10月1日在新竹正式開展。 圖/台灣設計展提供
2020台灣設計展以「CHECK in 新竹-人來風」為主題,於10月1日在新竹正式開展。 圖/台灣設計展提供

要談設計與科技這兩個概念如何交織,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刻,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

舉個例子來說:九○年代的矽谷,把科技看成是一組霸權帝國(IBM加上微軟)的代名詞,因此矽谷的創業家念茲在茲的,便是想透過設計,來創建帝國反抗軍。1993年創辦《Wired》雜誌的Louis Rossetto與1997年重返蘋果的Steve Jobs,不約而同都是透過更激進的設計,來鼓吹一種自由的寰宇主義,他們的假想敵,則是一種灰暗、格律化、被老大哥控制的、搖滾樂團Pink Floyd稱之為「舒適的癡呆」(Comfortably Numb,專輯《The Wall》中的一首同名歌曲)般的去人性化世界。

人類發明科技,最終卻被科技反過來吞噬,一直是19世紀浪漫主義以降,人們述說存在敘事之時,一坨揮之不去的頭頂烏雲。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與庫柏力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其核心主旨,說的都是科技具有超出人類思維邊際的不確定特質,加之以它力大無窮(這正是它被發明的理由),得以殺人於彈指之間,因此永遠值得好好憂慮,冷戰時期的核子武器競賽,更加深了全有全無的毀滅感,可說把科技的暗黑屬性,塗抹到了最深刻的境界。

當年蘋果公司選擇logo的時候,會選了被咬掉一口的彩色條紋蘋果,其實意味深長:它含有青少年對基督教家父長威權的叛逆意味——我們都吃了禁果,卻不會下你們規定好的地獄。

但在太平洋的另外一端,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科技卻擁有完全不一樣的色彩。對台灣人而言,由美國IBM個人電腦捲起的時代風雲中,科技並不是一把威脅性的老虎鉗子,而是兩隻可以起飛的鋼翼,它將台灣高品質的年輕工程師帶入國際供應鏈,引領農業島嶼快速脫貧。更甚也者,隨著個人電腦產業的開花結果,台灣由供應鏈上的配角慢慢形成為與品牌原廠鼎足而立的要角,科技也成為現代台灣立國的榮耀感來源,好一陣子,「綠色矽島」變成國家宣傳的口頭禪,這和矽谷科技社群裡對科技的懷疑主義,明明白白地針鋒相對。

不能說臺灣錯了,因為那是我們親身走過的歷史真實,當然,我們也不會說矽谷錯了,那會使我們喪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真的變成了「舒適的癡呆」。重點是:當下的現在,科技與設計對台灣,或者更針對一點——對新竹——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試著去回答這問題的來龍去脈之時,我發覺自己正站在新竹市東區關埔國小的新校舍迴廊,仰望著這城市詭譎又奇異的天空。

新竹關埔國小一期,由宜蘭田中央黃聲遠建築師領頭規劃,創建了從建築到生活內容都獨樹一幟的校舍。 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新竹關埔國小一期,由宜蘭田中央黃聲遠建築師領頭規劃,創建了從建築到生活內容都獨樹一幟的校舍。 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關埔國小周遭是巨大無朋、一棟接著一棟、建築語彙無限反覆、沈悶到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華廈大樓。 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關埔國小周遭是巨大無朋、一棟接著一棟、建築語彙無限反覆、沈悶到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華廈大樓。 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關埔國小是一所全新修建的學校,在全台灣少子化的廢校浪潮中,是少見的異數,也說明了新竹科學園區所創造的獨特都市紋理:社區人口凈流入、人口均齡全台最年輕、家庭所得最豐裕。由宜蘭田中央黃聲遠建築師領頭規劃的設計案,創建了從建築到生活內容都獨樹一幟的校舍,從遠處或上方看,是一朵朵飄起的雲腳,開展成一片低台度的迴游空間,從裡面教室與教室間看,則是無處不通透,視野可亂飄的,說不出室外與室內明確分野的——姑且稱之為「學園」的新式校舍。仍在興建中的第二期教室大樓,收斂了雲腳的飛簷,卻開展了屋頂的丘陵,伴著幾顆大樹,學童可以由一樓跑上頂樓,同樣在施工中的還包括一個中空的體育館,預計由一個銀色的屋頂,包覆著底下開放的廳堂。

說這感受如此詭譎與奇異,是在這一牆一壁幾乎看不見任何一個重複pattern的校園中,舉目天空,卻是周遭巨大無朋、一棟接著一棟、建築語彙無限反覆、沈悶到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華廈大樓,這些集合式住宅大樓的主人,可想而知,絕大多數是隔壁科學園區的上班族與創業家,他們當年買下這裡的預售房子,想像一個高富帥的新生活即將開始,沒想到面前的大空地居然蓋起了一座小學,而小學生們的生活,說也奇怪地對比出一種失落的哀傷,原來,創富的科技迴圈裡隱藏著強大的集體性,為了獲取財富與成就,人們不得不在成長中犧牲許多純屬於個人的事物,譬如——無憂無懼地奔跑,這件最簡單也最純真的事。

很弔詭的是:在當年決定成立關埔國小時,校園周遭的住宅大樓還沒有興建起來,這使得小學入學的名額早早被更遠處的社區佔滿,而新落成的這些高樓人家的子弟,反而得到遠處的國小去上學。黃聲遠建築師因而在校舍興建的過程裡,不斷東想西改,試著把校區也轉型成周遭社區的廣義戶外公共場域,讓高樓裡的人能在下方完全異質性的空間裡,體驗到身體復甦的存在感,將社區與小學融為一體。說著說著,他構思中的一個過街公園步徑、對面國中的圍牆打開計畫,就變成了他下一個向林智堅市長遊說的點子。

黃聲遠試著把校區轉型成社區的廣義戶外公共場域,讓高樓裡的人能在下方完全異質性的空間裡,體驗到身體復甦的存在感。 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黃聲遠試著把校區轉型成社區的廣義戶外公共場域,讓高樓裡的人能在下方完全異質性的空間裡,體驗到身體復甦的存在感。 圖/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嚴格說來,新竹雖說是台灣科技產業就業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但離美國矽谷那種科技城的風貌,仍有千里之遙,真正的科技城市是能生產「科幻小說」的地方,因為那代表連小說家都深入科技,而科技人亦透過閱讀來關心自由,不光是一個「舒適的癡呆」之處。但新竹確實是一個變遷中的城市,光是人口的年輕特質,就在各種市政抉擇中發揮著微妙的影響力,而他們從事的科技業,也從世界各地帶回各種新鮮的衝擊,因此,像關埔國小如此落在其他縣市可能不保的創校理念,卻硬生生地在新竹生根下來,而且一面倒地獲得好評。

一個明日的小學與一個昨日的社區,在新竹東區交會,說明了當代的、台灣的——設計與科技的故事。我們都站在分水嶺上,目睹科技造就了台灣,而設計正改變著台灣,它們的關係和庫柏力克想得不一樣,但可確定的是,能理解《2001太空漫遊》的本地年輕觀眾,是愈來愈多了。

◎ 責任編輯:胡士恩

推薦閱讀

【台灣設計展】盧怡安/對新竹滋味探索的開端,都在限定的台鐵便當裡

最新文章

Philippe Parreno 我房間是又一個魚缸。攝影/吳滋懿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歐文庫柏在「混沌少年時」展現精湛演技。圖/Netflix提供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蜘蛛創作,基本上都與...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IU化身六零年代人物。圖/Netflix提供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服務生穿梭於桌間、同桌者熱烈交談,是巴黎街頭的日常風景。圖/Ying C.陳穎提...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難哄》劇照。圖/擷自微博/影視劇難哄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要觀察社會文明程度,廁所是最好的指標。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宛如阿修羅」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Adrien Brody與奧斯卡最佳女主角Mikey Mad...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喵的奇幻漂流」被看好能拿下奧斯卡。圖/光年映畫提供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柯佳嬿(右)、劉以豪演出「童話故事下集」,在雨中初識便一見鍾情。圖/Netfli...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黃銘哲在1987年創作的《翩翩起舞》。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肉鬆焙茶鹹蛋黃巴斯克」巧妙搭配多種食材。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李浚赫(右)在「我的完美秘書」展現爹系男友魅力。圖/Hami Video提供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人類使用食用色素歷史悠久,但「天然」與「人工」的區別不足以回應日趨複雜、挑戰環伺...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外傷重症中心:黃金救援》劇照。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孟子義(右)、李昀銳在「九重紫」中先婚後愛。圖/愛爾達電視提供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絕美食器。圖/張聰提供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