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Ying C. 陳穎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難以分離的一部分,但並非在每個場合都能暢行無阻。目前在有公眾安全顧慮、需專注體驗,以及容易影響他人的場所,會有禁止或勸導勿用手機的規範。但若是在餐廳呢?你能接受用餐時完全不使用手機嗎?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也是一大考驗。圖/Ying C. 陳穎提供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也是一大考驗。圖/Ying C. 陳穎提供

前陣子法國阿爾薩斯的Les Petits Plats de Mamama餐廳因手機禁令上了新聞,引起關注。該餐廳在門口貼有告示提醒,每張桌上也放了告示,明確告知消費者需將手機放在口袋或包包裡,不能拿出使用。老闆夫婦說明,他們在一年前就開始採取此措施,客人預約時也會事先說明。他們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很開心看到人們之間的交談比以前多了很多,我們也把這樣的熱烈回饋到菜餚裡」。餐廳的常客也表示贊成,認為「雖然很令人驚訝,但能夠這麼做實在太棒了」、「說實話,人人都沈迷於這個不幸的裝置,能夠強制排毒一個半小時只有好處」。

禁止使用手機的案例當然不只在法國。倫敦的數家酒吧以及永續餐廳St. John同樣也有手機禁令;有時禁令則擴及其他數位設備。如日本東京的人氣拉麵店武道家本店,店內就有提醒消費者不要一邊滑手機一邊用餐的告示。今年七月,店主滝坂滋晃更在X上發文「希望顧客在店內進食時不要戴耳機」,認為人們因此聽不見店員上菜提醒和店主確認餐點要求,顧客沉迷於使用手機也會導致翻桌率下降。

禁令以外,也有較為軟性、鼓勵消費者主動進行「數位排毒」的舉措,譬如麥當勞2017年曾在新加坡的一家分店提供專門的手機寄存服務,讓消費者能專心共享親子時光。阿姆斯特丹的The Offline Club則是消費端主動發起,在荷蘭、丹麥等地咖啡館舉行禁止使用數位設備的活動,參加者在入場前必須先寄存手機等數位裝置,其後三個小時內專注閱讀、手工藝、與人交流等。

法國餐飲媒體Bouillantes評論餐廳手機禁令,提出了一個頗為有意思的觀點,將用餐體驗與觀賞表演性質類比,認為「由於多年來餐廳已經發展成一個表演舞台,或許有一天,就像音樂廳或劇院一樣,為了尊重餐點及公眾的寧靜與和睦,也會在盛會開始前要求顧客關掉手機並塞至桌下」。但用餐體驗在每家餐廳都不同,並非所有餐點或服務皆有表演性質、要求的專注度也不相同,在高級餐廳品嚐精緻餐飲與在麥當勞快速解決一餐顯然不太一樣。前述麥當勞的手機寄存服務反應不佳、最終草草收場,未能推廣至其他分店,這或許是原因之一。

但除了可與表演相類比的角度外,從前述案例可以發現,或許真正該關注的是用餐時的「體驗」:即食物與飲食行為,以及人際交流需求。除了飽腹的功能性,用餐時間的文化意義在於餐桌同樣也是社交場合,就餐是和同桌食客、特別是親朋好友們聯絡感情的時刻。若是在餐廳,還包括供餐者及同一空間的其他顧客。用餐時使用手機,挑戰更多的可能是其傳統文化意義,而手機禁令的支持與反對者間的分歧,也更可能是集中於此。

過去20年來,有不少反思用餐文化意義的相關嘗試,譬如荷蘭食物設計師Marije Vogelzang 在2005年推出的「共享晚餐」體驗,讓陌生人同坐一桌,座位上方懸掛桌布,食客必須將頭、手伸入桌布的空隙中用餐。由於桌布連接了所有人,一個人的動作便會影響到同桌賓客;餐桌上的食物也設計成需要共享的形式,如一個人的盤中盛著一片被切成兩半的哈密瓜,對面的人盤裡則是火腿,必須共享才能享用這道經典義大利美食。而在全球許多城市皆引起轟動的「Dans le Noir」無光餐廳,所有顧客須在黑暗中用餐,餐廳侍者也全為盲人。雖則初衷是讓更多人體驗視障朋友在黑暗中生活的感受,但也讓很多參與者在全新的感官體驗中,重新思考用餐與人際交流的意義。

在當代,一人獨食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手機取代了極大部分的人際交流功能、滿足了相關需求,用餐體驗不得不和手機相互爭奪注意力。或許在思考餐廳是否要禁用手機前,值得先想想我們究竟想要有什麼樣的用餐體驗,或者更基本的,什麼樣的人際交流。

陳穎

【漬物讀書會】甜點師Ying C.╳蘋婆漬:以米糕粥和黑糖糕為靈感,搭配法式手藝

【漬物讀書會】甜點師Ying C.╳蘋婆漬:以米糕粥和黑糖糕為靈感,搭配法式手藝

2021/10/30
旅法甜點鑑賞家—陳穎驚艷的美味首選:「福樂頂級鮮奶優酪」

旅法甜點鑑賞家—陳穎驚艷的美味首選:「福樂頂級鮮奶優酪」

2024/06/14
【寫在後疫情時代】旅法作家陳穎 Ying C./疫情之下,社區型甜點店成為封城居民的生活慰藉

【寫在後疫情時代】旅法作家陳穎 Ying C./疫情之下,社區型甜點店成為封城居民的生活慰藉

2020/08/19
陳穎

最新文章

李一桐(左)與劉宇寧主演「書卷一夢」。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

潘光中/書卷一夢:穿書題材破壞性創新 為傳統古裝題材注入活力

2025/08/16
「一念菩提」劇照。圖/好威映像提供

塗翔文/「一念菩提」:直擊世界另一個角落的掙扎與苦難

2025/08/11
豆奏會主人阿寶介紹羅山有機村,以及豐富的生態環保特產。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和土地立約:豆奏會

2025/08/10
《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圖/Netflix

雀雀/《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摸索愛情的各種酸甜與翻車 貼近戀愛真相成長劇

2025/08/09
法國美食的全球王者地位雖面臨挑戰,但每年到訪的旅客中,仍有近半是為此而來。圖/Y...

Ying C. 陳穎/王座的焦慮:法國美食帝國的黃昏或黎明?

2025/08/06
修杰楷在「小娘惹之翡翠山」飾演開明的父親。圖/TVBS提供

雀雀/新加坡劇《小娘惹之翡翠山》通俗影像故事將娘惹文化帶出國際

2025/08/02
《長安的荔枝》劇照。圖/擷自微博/長安的荔枝官微

潘光中/《長安的荔枝》:以小見大、映照現實,呈現歷史題材的精神厚度與人文關懷

2025/07/26
《魷魚遊戲3》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熔爐》導演 在《魷魚遊戲3》結局釋放作者精神

2025/07/21
告五人新專輯「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圖/摘自臉書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