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18:11 Ying C. 陳穎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難以分離的一部分,但並非在每個場合都能暢行無阻。目前在有公眾安全顧慮、需專注體驗,以及容易影響他人的場所,會有禁止或勸導勿用手機的規範。但若是在餐廳呢?你能接受用餐時完全不使用手機嗎?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也是一大考驗。圖/Ying C. 陳穎提供

前陣子法國阿爾薩斯的Les Petits Plats de Mamama餐廳因手機禁令上了新聞,引起關注。該餐廳在門口貼有告示提醒,每張桌上也放了告示,明確告知消費者需將手機放在口袋或包包裡,不能拿出使用。老闆夫婦說明,他們在一年前就開始採取此措施,客人預約時也會事先說明。他們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很開心看到人們之間的交談比以前多了很多,我們也把這樣的熱烈回饋到菜餚裡」。餐廳的常客也表示贊成,認為「雖然很令人驚訝,但能夠這麼做實在太棒了」、「說實話,人人都沈迷於這個不幸的裝置,能夠強制排毒一個半小時只有好處」。

禁止使用手機的案例當然不只在法國。倫敦的數家酒吧以及永續餐廳St. John同樣也有手機禁令;有時禁令則擴及其他數位設備。如日本東京的人氣拉麵店武道家本店,店內就有提醒消費者不要一邊滑手機一邊用餐的告示。今年七月,店主滝坂滋晃更在X上發文「希望顧客在店內進食時不要戴耳機」,認為人們因此聽不見店員上菜提醒和店主確認餐點要求,顧客沉迷於使用手機也會導致翻桌率下降。

禁令以外,也有較為軟性、鼓勵消費者主動進行「數位排毒」的舉措,譬如麥當勞2017年曾在新加坡的一家分店提供專門的手機寄存服務,讓消費者能專心共享親子時光。阿姆斯特丹的The Offline Club則是消費端主動發起,在荷蘭、丹麥等地咖啡館舉行禁止使用數位設備的活動,參加者在入場前必須先寄存手機等數位裝置,其後三個小時內專注閱讀、手工藝、與人交流等。

法國餐飲媒體Bouillantes評論餐廳手機禁令,提出了一個頗為有意思的觀點,將用餐體驗與觀賞表演性質類比,認為「由於多年來餐廳已經發展成一個表演舞台,或許有一天,就像音樂廳或劇院一樣,為了尊重餐點及公眾的寧靜與和睦,也會在盛會開始前要求顧客關掉手機並塞至桌下」。但用餐體驗在每家餐廳都不同,並非所有餐點或服務皆有表演性質、要求的專注度也不相同,在高級餐廳品嚐精緻餐飲與在麥當勞快速解決一餐顯然不太一樣。前述麥當勞的手機寄存服務反應不佳、最終草草收場,未能推廣至其他分店,這或許是原因之一。

但除了可與表演相類比的角度外,從前述案例可以發現,或許真正該關注的是用餐時的「體驗」:即食物與飲食行為,以及人際交流需求。除了飽腹的功能性,用餐時間的文化意義在於餐桌同樣也是社交場合,就餐是和同桌食客、特別是親朋好友們聯絡感情的時刻。若是在餐廳,還包括供餐者及同一空間的其他顧客。用餐時使用手機,挑戰更多的可能是其傳統文化意義,而手機禁令的支持與反對者間的分歧,也更可能是集中於此。

過去20年來,有不少反思用餐文化意義的相關嘗試,譬如荷蘭食物設計師Marije Vogelzang 在2005年推出的「共享晚餐」體驗,讓陌生人同坐一桌,座位上方懸掛桌布,食客必須將頭、手伸入桌布的空隙中用餐。由於桌布連接了所有人,一個人的動作便會影響到同桌賓客;餐桌上的食物也設計成需要共享的形式,如一個人的盤中盛著一片被切成兩半的哈密瓜,對面的人盤裡則是火腿,必須共享才能享用這道經典義大利美食。而在全球許多城市皆引起轟動的「Dans le Noir」無光餐廳,所有顧客須在黑暗中用餐,餐廳侍者也全為盲人。雖則初衷是讓更多人體驗視障朋友在黑暗中生活的感受,但也讓很多參與者在全新的感官體驗中,重新思考用餐與人際交流的意義。

在當代,一人獨食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手機取代了極大部分的人際交流功能、滿足了相關需求,用餐體驗不得不和手機相互爭奪注意力。或許在思考餐廳是否要禁用手機前,值得先想想我們究竟想要有什麼樣的用餐體驗,或者更基本的,什麼樣的人際交流。

陳穎

最新文章

「魷魚遊戲」第2季全球熱播。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周采詩(左起)、 隋棠、曾沛慈演出影集「太太太厲害」。圖/鹿路電影提供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八零年代末的新店,遠山的輪廓、燦爛的晚霞和倒影在水稻田中的光影,如夢船的存在。圖...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法國名廚杜伊塞特使用本地食材。蛙腿和白鰻,構成一幅秋日池塘逸趣。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朱智勳在「照明商店」中飾演燈具行老闆。圖/Disney+提供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優雅的相遇」有著疫情的反思與感慨。圖/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提供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生活在佛羅倫斯,除了走踏不盡的古老優美巷徑、走看不完的藝作豪築勝景,買菜做菜本身...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現在撥打的電話」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孔劉(右)和徐玄振合作的Netflix新劇「一箱情緣」。圖/Netflix提供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當手機螢幕成為絕大多數食物相關影像的載體時,「專業」該如何定義?圖/Ying C...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涂善存(左)、張豐豪主演「彈一場完美戀愛」迎來暖心結局。圖/GagaOOLala...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洪瑞麟的作品透過朦朧的色調與近景的淡水禮拜堂屋頂去對望遠方的觀音山。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在描述劇組遇到武漢封城的故事。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天母萬聖節大遊行,出現一家子扮演電影「腦筋急轉彎」裡的角色,唯妙唯肖。圖/李清志...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影后」。圖/Netflix提供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在熙的男,朋友」劇照。圖/車庫娛樂提供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X!又是星期一」業務部三大巨頭由曾莞婷(左起)、温昇豪、馬力歐飾演。圖/台灣大...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