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物】曹興誠樂於心動 只為美與靈氣
靈氣,才能打動「樂從堂」堂主曹興誠,「常有人問我收藏了哪些類別的東西,其實我的收藏只有一類,就是美而有靈氣的東西。」
在曹興誠大方公開的幾件藏品面前,不必重兵防守的保全或隔閡的玻璃櫃,觀者自動懾於動輒幾千年的歷史重量,在貼近時會自動屏息,就怕一口濁氣汙染了文物的靈氣。
「藝術的鑑賞,首重比較,其次要注意神韻。」曹興誠說,看一類的真品,可以練出這類的眼力,但要看出藝術作品神韻的高低,則是古今中外的各類東西都要比較。
曹興誠說:「培養眼力,去看真貨。真貨看多了,看到假貨覺得怪異。沒有這樣的眼界,你覺得美的東西,別人一看可能就只是還好。」
真假與科學鑑定
難免有人向收藏大家請教心法,曹興誠給的建議簡單:「假的不要收。」但不會辨真假怎麼辦?他再說:「那就不要收。」
曹興誠認為,假文物缺乏靈氣,是造假者對他人技巧和創意的粗魯抄襲,欺騙大眾以賺取不當利益,所以假文物充滿惡意和邪氣,「大陸很多私人博物館,裡面除了假貨還是假貨。」
曹興誠舉北京工藝文物專家王世襄為例,遠遠就能辨出骨董家具的真偽,方法是「看氣」。而曹興誠的說法就是「看死活」,也就是看靈氣,像玉琮這樣的真古物,原本是做來與天溝通,有敬意和誠意在其中,自帶靈氣,假的則捉襟見肘、東施效顰,只有濁氣。
曹興誠也利用科學儀品辨真贗,「用顯微鏡總比眼睛看得清楚,現在仿作那麼厲害,眼睛是看不見的,以前20倍放大鏡就清楚了,現在要用一百倍。起碼能用工具的,不要光靠肉眼。」
先前蘇東坡的「功甫帖」出世,也引起真偽之辯,曹興誠就認為,先以科學方法過濾,鑑定一下紙跟墨,如果不是宋代的,根本不用談;就像牛津大學的瓷器鑑定熱釋光也很有用,「有報告的不一定是真,因為報告可能偽造,但沒有的一定不對。」
「辨別真偽其實沒那麼難,就看你有沒有常識。」但曹興誠話鋒一轉:「現在拍賣行不太負責,直接講不保證為真。哪有一個行業說不保證品質的?標示跟內容要符合,這是基本的保證。如果我開拍賣行,一定把所有拍賣行的生意都搶光,我只要保證。」
那曹董有興趣嗎?他大笑:「我要修佛,不搞這些。」
古物不該被把玩
曹興誠珍惜藏品,但不拒文物於千里外,可是他反對「把玩」。這又說回拍賣行,「拍賣時,大家都要去摸、有人還摳,這是非常粗魯的行為。上手是對器物不尊重。」古玉的千年玻璃光可能就會被摸掉。
曹興誠一直想跟拍賣行說:「都不准摸,不准摸就不買的人,你就不要賣給他。美的東西需要你的欣賞,每個人都說真的假的要摸摸看,就像小女孩交男朋友,男朋友說摸摸看?真的很不像話。」
曹興誠藏品介紹
從古玉出發,曹興誠的收藏,自然是中國文物居多,延伸到青銅器,再到唐三彩、鎏金佛像。這一點和多半從清代往明代收的大部分藏家不同,他則是從史前往下,「史前的東西比明清的東西更令人感動。」
●良渚大玉琮。距今3800到5000年新石器時代,祭祀用。石頭做成內圓外方,四角都是神的臉,上面兩條是冠、下面兩條代表眉,有眼有鼻,嘴巴以兩個兩個間隔來代表。
曹興誠無限讚歎:「單看當時的工那樣原始,做成如此工整完美,難以置信。」他點出玉琮的下方窄,逐漸加寬,如祭祀時的手勢,但又含蓄不誇張,「看到這種東西會感動,因為祭祀是跟天溝通,不計成本,真心真意做到完美,投入的心血澆灌出靈氣。」
●青銅錯銀豹。約2500年前的戰國到西漢年間。曹興誠指著警覺的母豹、與舒服趴在母親身上的小豹,既寫實又寫意。這件是屏風的插座,堪稱高等雕塑品,現今看來也不退流行。推測一組至少四、五個,他卻笑說:「沒有緣,我只看到這一個。如果我到處去找,那就是收藏家,但我不是。如果別人也有一個,他玩得也開心,何樂而不為呢?我湊一套幹嘛?」
●青銅器梟形卣,商朝。兩隻貓頭鷹背對背,曹興誠拿來和畢卡索的貓頭鷹造型陶器比較,發現差了3000年的兩者,風格相近。
外界稱譽程度堪比學者的曹興誠說明,這是以寫實出發的西洋美術,在19世紀時走上寫意的路,正好對上利用寫意表現祭祀必要神秘感的中國古美術美學,「這不是巧合,而是說中國古美術有其現代性。」
●鉞。斧形玉器,4000年的變化,弧度優美、鬼斧神工。
●瓷器。曹興誠指出,宋代做瓷器技術成熟,取代青銅器作為祭祀之用,但要做出銅的莊重、玉器的溫潤,所以宋代的官窯汝窯特別高雅,有其藝術高度。
●唐三彩。曹興誠說明,最好的唐三彩都是在7世紀的盛唐,應該是外來工藝,受到犍陀螺的影響,而該區的美學又受到亞歷山大東征帶到中亞來的希臘美學影響。他相信高端的唐三彩都是出自中亞工匠。曹興誠常被問到為何不多收點佛像,他認真說:「錯了,佛像收愈多,離佛愈遠,因為你只關心佛像去了。」對他來說,佛像要能自然而然浮現出法喜禪悅,這是極難的,少有人能做出這種靈氣。
樂從堂未來 從隨緣到隨興
這位大收藏家似真似假歎了口氣,曾收了件當代法國銅雕「獅子與蜜蜂」,但鄰居不讓他擺在大廳,現放在六福皇宮酒店;另件「蠻牛」太大,放在鴻禧球場。東西多了、大了,怎麼收、未來怎麼辦?
沒有特別要留給孩子,希望還是自己處理掉,「賣不掉也只好留。學佛之後,很多東西都是身外之物、都是負擔,弄美術館,生活會變得很複雜。」
像來時的隨緣一樣,文物的未來,曹興誠說:「隨興。」
最新文章
-
【優人物】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打造甜點界的法朋傳奇
2025/03/30 -
【優人物】雙胞胎的人生與寫作灌注於一人 楊双子的文學漫遊錄
2025/03/09 -
優質系/劇場型壽司秀之王 渡邊貴義登台客座
2025/01/24 -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