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物】曹興誠樂於從命 藏出小故宮
幾件文物被莊重地搬到接待室,跟著現身的是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半導體爭霸戰已是昨日功績,如今他的第二人生是「樂從堂」堂主,談著數千年風霜歷史的骨董,那可是外界探奇的「小故宮」收藏。
「樂從堂」如今威震收藏界,名稱來自曹興誠「樂於從命」的態度,「就是老天要我保管什麼,我就樂於接受命令。」在近年修習佛法的他看來,與禪宗講的「任運隨形」相通,也因此,即使看了喜歡,如果緣不到、或太貴了,就算了。
更妙的是,科技界大老的收藏之路,始於兩塊假玉。最初是曹興誠要送禮,投受禮者所好,打聽到一家店去買了幾塊古玉,留下3件自己賞玩。但琢磨下來,他發現不對勁,「奇怪,怎麼我買的這件,正好博物館也有?」心底存疑,再細看,真是假的。
曹興誠就從這幾塊假玉開始研究,練出眼力,「看了很多真的,發覺太美了,那種美感很震動,所以後來開始喜歡這些東西。我算是少數未繳學費就學到收藏之道的幸運者。」
我不是收藏家
外界有很多傳聞,例如曹興誠的收藏達市值兩百億、藏品規模堪稱「小故宮」。他笑笑搖手:「沒有啦,我希望有啦。」甚至都被收入「全球百大收藏家」了,也是輕描淡寫:「就是2007年倫敦出了一本當代大收藏家,中國選3位,就把我列進去,沒什麼百大。」
「我是不是收藏家呢?我自己打了問號。我抗拒不了誘惑。」曹興誠笑說,收藏家是有明確目標,缺什麼就收什麼,而他只是敢花大錢買,然後東西就上門了。所以每當有人要拿東西來,這位大收藏家都悄悄祈禱「別是好東西」,免得又要花錢。
曹興誠收東西是看機緣,在乎感覺,一定要「看了震撼,心怦怦跳」,但也笑說要買得起,像先前佳士得安排他單獨鑑賞達文西「救世主」,看畫中的眼神深邃又有無限悲憫,非常感動,「可是買不起也不敢買,買了掛哪?」那一幅後來拍出4.5億美元歷史天價。
因為隨緣,曹興誠很少在拍場買東西。甚至隨緣到去畫廊喝茶,看人家正在展覽,一只韓國當代作品,將中國抽象的筆墨燒到陶瓷上,疏密與粗細的對比,深得他的心,就花20幾萬元買了。
「有人稱我為大收藏家,我實在不敢當。」曹興誠說:「我收藏的件數不多,但從中獲得極大樂趣,就這點而言,我算是成功吧?」
所謂「收藏的樂趣」,對曹興誠而言,是研究和鑑賞,「買,要花錢,反而是痛苦。但是不花錢去買,又缺乏足夠的動力去研究。這就是俗人的困擾。」
幸而多年研究,曹興誠覺得最大成就感,「就是看到美的東西,會舒服,也不一定要帶回家。就好像我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同樣的票價,我的享受是別人的好多倍。」
透過拍賣欣賞
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曹興誠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在5分鐘內即以2.14億港幣(約8.22億台幣)成交,而先前他提供給蘇富比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更以2.6億港幣(約10億台幣)落槌,加上佣金超過11.5億台幣,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前者多彩、後者極素,兩件各自精彩。
曹興誠指出,收到汝窯是機緣,那是鴻禧美術館在2000年因財務危機而出讓;明嘉靖那一件,則是同年因聯電ADR到紐約掛牌成功,他就買下在紐約預展一見鍾情的這一件當慶祝。
但他也說,瓷器平時都鎖在保險箱,很可惜,「這種千年文物,不是誰的,我們只是保管一下,但保管也有責任,被偷了沒損壞就算了,如果小偷慌張打破了,對我來講就是不可原諒的終身痛苦。」所以才決定放出來讓別人欣賞,由兩家拍賣行自行來各挑了10幾件。
「汝窯在我這裡暗不見天日,每次拿出來都是風險。這一次拿出來拍,引起大家關注,等於是對汝窯宋瓷之美做了很大的提醒。我覺得很好。」曹興誠笑說:「當然(價錢)破紀錄會更好,但隨緣啦。」
外界甚至以「5分鐘賺進新台幣6.54億元」來形容這次交易,曹興誠說:「這些文物來來去去,都是過眼雲煙,但如果能從收藏當中,體會到一些獨到的心得,並傳達給後世,那才是永遠的。」
鑑賞更勝收藏
每當有人要他談「收藏投資」,曹興誠都建議去買股票、房地產,藝術投資肯定會賠錢,「道理很簡單,你真心喜歡的,別人可能也喜歡,保值的可能性較高。你不喜歡,別人為什麼會喜歡?到時候就想賣賣不掉,變成偷雞不著蝕把米。」
他認為,鑑賞是收藏中比較清爽的部分,收藏本身是惡濁的,因為牽涉到金錢。所以曹董的建議就是「不要亂買.收藏是手段,鑑賞是目的。能夠不收藏就學鑑賞,那就不要買」。
「收藏是喜好,是讓你快樂.難道把結婚當投資,老婆老了把她賣掉?」曹興誠還玩笑建議媒體在報導下方,要跟賣菸酒的廣告一樣加註警語:「收藏絕對賠錢,有害身心靈」。
「我是經不起誘惑的軟弱的人,才會去買。」但民眾看他的收益很高啊?曹興誠笑:「這是我犯的錯,做了錯誤的示範.看了我的汝窯,好像賺很多錢,但我買一大堆不賺分文的。」
近年研習佛法,修佛和收藏似乎有點矛盾?曹興誠笑說:「佛教最後是讓你離苦得樂,不是讓你放棄所有樂趣。」至於還會不會送藏品參加拍賣,他也還是「隨緣」,加註:「可能不會。」
理工男收藏感性
「收藏家如果不能從收藏中得到樂趣,收藏再多也無意義。」曹興誠,半生科技背景的「理工男」,在此時對感性讓步,著迷於文化的美感,隨緣間累積藏品,迭創國際拍場交易紀錄,是真正的華人大收藏家。
最新文章
-
【優人物】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打造甜點界的法朋傳奇
2025/03/30 -
【優人物】雙胞胎的人生與寫作灌注於一人 楊双子的文學漫遊錄
2025/03/09 -
優質系/劇場型壽司秀之王 渡邊貴義登台客座
2025/01/24 -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