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光而行:洪瑞麟》北美館展出:逾350件罕見速寫、原作與文獻,追憶「礦工畫家」生命之光
「這一切都強迫我必須用最簡潔的筆觸,將他們駝了的背、長久勞動而畸形的關節,整個身體因用勁而誇張的線條,真實的速寫下來。」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已故畫家洪瑞麟,其作品是臺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掘光而行:洪瑞麟》自即日起至7月底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集結一生創作精華,命題為「掘光而行」則回應洪瑞麟此生追尋地底的光、人生的光、晚霞餘光的追光精神。
洪瑞麟逝世後,其長子洪鈞雄將當年移民美國時,由父親親自挑選的精彩家藏作品為捐贈基礎,另加上各系列代表作,於2020年捐贈逾150件作品予北美館。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冥辰,由藝術史學者暨客座策展人白雪蘭及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本展,以捐贈作品為核心加入館外佳作,一共展出35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
洪瑞麟1912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年僅12歲的臨摹之作〈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顯示其早慧的繪畫天賦,師承石川欽一郎,結識倪蔣懷、陳植棋等前輩,本展即以〈自畫像〉、〈父親像〉為展覽開端,藉由多件水彩寫生作品,回望早期臺灣風土,而18歲的洪瑞麟即立志成為藝術家,一生追求藝術的初心不曾改變,1932年入學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西洋畫科,接受藝術思潮與新興美術運動洗禮。
1938年回臺後,為擔負家計,同時感謝倪蔣懷資助後期留日學費,前往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工作30餘年,期間記錄下礦工生活點滴,以筆墨勾勒礦坑真實的人性光輝,創作出〈坑內工作〉、〈敬業勤勞的阿坤伯〉與〈礦工頌〉等畫作,呈現勞動者樸實率真的精神與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
除了礦工之外,洪瑞麟也畫原住民,1930至1970年他曾至屏東探訪排灣族人、造訪蘭嶼雅美族(達悟族)藝術,於東海岸原住民部落旅遊寫生,如〈蘭嶼原住民〉、〈原住民婦女〉。由於長年身處不見天日的地底,洪瑞麟格外嚮往陽光,晚年選擇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終年與陽光為伍,從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中可見明媚天光,如作品〈彩霞滿天〉與數張親手繪製賀年卡。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包含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以及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與礦工日記速寫等,當中多數作品已逾35年未出現於臺灣觀眾面前。同步集結文獻、照片、影音紀錄,以及首次播出、1990年代錄製的自述影片(1990年代錄製),延續洪瑞麟對土地的情感、礦業歷史等大時代脈絡。
展期間將於3月25日至3月26日美術節、4月2日兒童節於北美館大廳舉辦「速寫人生」春天藝術節活動,並舉辦各2場大稻埕及礦場走讀公眾活動、專家導賞活動,邀請觀者共同探究洪瑞麟筆下追求的真善美。
《掘光而行:洪瑞麟》
展期|3/19(六)至 7/31(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2A、2B展覽室(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臺北市立美術館
桃竹苗首家TSUTAYA BOOKSTORE開幕日確定:3萬冊藏書打造環景書牆,WIRED CHAYA推出新竹限定料理,還有4大跨界合作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四月登場,詹宏志、王浩威、曾成德、焦元溥、楊澤等名家接力領讀
最新文章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