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500盤評審/吳悅宇:美食值得追求,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種欣賞與感受美的方式
美食就像藝術品一樣,蘊含創作者的用心與美感。— 吳悅宇
500盤不只是一個單一面向的榜單,而是能延伸到不同的領域,甚至跨足科技、文藝、娛樂等圈子,每個角度都能切入,這也是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對從事藝術產業工作的「TKG+畫廊」創辦人吳悅宇Shelly來說,美食就像藝術品一樣,蘊含創作者的用心與美感,美食當然值得追求,因為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種欣賞與感受美的方式。
Q:今年您評選的標準與方向跟去年有何不同?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A:去年我自己訂的主軸是「經典」跟「傳承」。像是我去年選了海倫仙土司施家粵菜,我覺得那代表母女兩代的傳承,也帶有一種記憶中的傳統美食。今年的話比較圍繞在我個人「熟悉的味道」為出發點,透過味道喚起的一些回憶,因為我成長的過程大概有一半時間在美國,一半時間在台灣,所以兩邊的飲食文化對我來說都很熟悉,也都能帶起一些記憶。
Q:您怎麼定義一「盤」好菜?是料理技法?文化感?創意?還是單純的美味?
其實我覺得蠻單純的,我還是會先從「味道」開始。像我們做藝術產業,有時候都是先看到一個結果,然後它再喚起你的一些記憶或感受,而不是先去想背後的文化、脈絡,才決定要不要去體驗或吃這道菜。
譬如我自己突然很想吃一碗牛肉麵,那個欲望其實很直接,吃到後它可能會勾起一些回憶,像是小時候吃過的味道或是媽媽煮過的味道,甚至某些記憶的場景。而一道單純的美味,就能夠引發這麼多層次的情感跟幸福感。
Q:請問在去年一年,有吃到什麼特別的菜嗎?在台灣或國外旅遊時?尋訪美食時,有沒有特別的用餐體驗或印象深刻的事?
A: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京都,那次是因為工作去京都,我記得有一天就跟我先生說,我好想吃一碗很單純的親子丼。因為那幾天吃了很多美食大餐,我突然好想要吃一碗很單純的親子丼。
那天我們沒有用Google Map,也沒有事先看什麼美食評鑑或社群推薦,就是單純在巷弄裡散步。後來我們無意間看到一間很老的餐廳,感覺很有味道,連地板的瓷磚都是手工的。我們就走進去,裡面都沒有觀光客,看起來就是當地人才會去的小店,餐點很簡單,主要就賣兩樣:擔擔麵和親子丼。
吃完後,我覺得好久沒有吃到那麼好吃又單純的料理,那碗親子丼也讓我不禁想起以前也曾經這樣,下了課、下了班很單純的遊走在街上, 看到想吃的就走進去吃的隨性感。
美食之所以是「美食」,就在於我們能透過舌尖與味覺去分辨酸甜苦辣、體會層次。如果少了這些感受,它就只是單純的糧食,而不是美食。— 吳悅宇
Q:今年推薦這十盤菜的理由?這些菜讓您喜歡的原因?
今年我選的菜,有不少回到「懷念的味道」,另也包含一些「突破既有印象、帶來驚喜」的料理。
像是「鳥苑地雞燒」焦化高麗菜,這道菜原本並不是用餐的主角,但入口驚艷,有意想不到的繁複工序與豐富層次。再來是「知名李台北私廚」的貴妃荔枝蝦球,其實這道菜一開始我並不抱期待,覺得可能就是外型好看的一道菜,入口後卻讓我徹底改觀,可能是先入為主的想像跟實際優秀表現有落差,讓我對這道菜印象特別深刻。
會讓人懷念的味道像是「KOUMA日本料理小馬」的黑鮪魚刺身,我跟我先生都喜歡醃製過的江戶前黑鮪魚刺身,小馬特調的醬汁和醃製手法,是讓我和先生會常常想念的滋味,小馬的赤身似乎成為我們心中的標準值。另外像是「小香SHANN SHANN」的寶島烏魚子炒飯、「冬鄉小廚」的遼寧酸菜白肉鍋、「請客樓」的白鯧米粉湯,都是能帶出家庭記憶的家常好味道。
Q:您覺得美食值得追求的理由?
A:我覺得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第一個是生活層面。對台灣人來說,一天當中最放鬆的時刻往往是晚餐。白天中午可能要趕著工作、行程,吃飯比較匆促,但晚上可以真正放下腳步,好好享受一頓飯。美食之所以是「美食」,就在於我們能透過舌尖與味蕾去分辨酸甜苦辣、體會層次。如果少了這些感受,它就只是單純的糧食,而不是美食,既然稱之為美食,就應該要去享受它的美好。所以,晚餐時間對我來說,就是能專注享受「美好」的最佳時刻,無論是小吃、甜點還是正式大餐,都有它的美好之處。
第二個層面,是美食與文化的連結。對我來說,美食就像藝術品一樣,蘊含創作者的用心與美感。就像穿衣服一樣,不一定要昂貴,但可以很有品味;家裡的空間也不必奢華,卻能有設計感,這其實都是一種選擇。身為台灣人,我們很幸福,因為台灣被公認是美食之島,有各式各樣的料理可以探索。這不僅是一種享受,也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美食值得追求,因為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種欣賞與感受美的方式。
美食值得追求,因為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種欣賞與感受美的方式。— 吳悅宇
Q:是否有觀察到這一兩年台灣美食趨勢有哪些變化?
我覺得這一兩年台灣餐飲圈「流動性很高」。疫情間有一些私廚有做起來,現在也愈來愈多以私廚型態出現的餐廳,當然當中有一些真的就是夫妻倆口經營,加上餐飲人力缺乏,受限於人力與資金支援,只能以私廚型態經營外,但相信也因為「私廚」是這幾年的關鍵字或是噱頭,而產生了更多私廚型態餐廳,這都是一體兩面的。
另外,也愈來愈多國外廚師或是外來的餐飲品牌,也開始看向台灣,當然有進就有出,也有退出的或是改變餐飲形式,似乎這樣的流動現象蠻明顯的。
Q:500盤邁入第五屆,有無觀察到對台灣美食圈帶來的變化?或產生怎樣的意義?對於五百盤未來的發展期許?
我覺得現在真的能感受到500盤對美食圈帶來的影響。很多餐廳會特別提到「我們有入選500盤」,而我自己去餐廳的時候,也常常會因為看到某道菜被選進500盤而想去點來試試看。即使是我去過的餐廳,如果之前沒有點那道菜,也會因為評選而特別去關注。對我來說,500盤已經成為一個參考指標。
同時,身邊的朋友也愈來愈多人知道這個評鑑,甚至會直接問我「哪裡好吃」,除了知道我是評審,也會覺得我的美食口袋名單一定很多。以前大家只知道米其林、必比登,現在也開始熟悉500盤,甚至還知道延伸出的500碗、500甜,這代表它真的逐漸深入人心。
五年能走到今天不容易,我當然希望500盤能再走下個五年。對任何產業來說,最困難的是「持續」,而500盤不只是評鑑,它已經慢慢形成一種文化。大家可以透過500盤去認識評審,或透過評審去認識餐廳,美食圈因此變得更多元。它不只是一個單一面向的榜單,而是能延伸到不同的領域,甚至跨足科技、文藝、娛樂等圈子,每個角度都能切入,這也是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500盤不只是評鑑,它已經慢慢形成一種文化,讓美食圈因此變得更多元。— 吳悅宇
● 吳悅宇的精選10盤菜
1.請客樓:白鯧米粉湯
選用肉質細緻少刺的新鮮白鯧魚,去除骨刺 後切塊油炸,與加入蝦皮、開陽等熬製的鮮甜豬骨湯頭,放入細米粉、蛋酥、白胡椒、 蒜苗、芹菜等,襯托矜貴白鯧魚的鮮美滋味,口感層次豐富夾帶濃郁古早經典台味。
2.Golden/Afterglo:紅玉炸雞組合
炸雞,可以說是國民美食,總是在忙碌中,帶來一點慰藉與滿足。主廚選用整支雞腿,以特製香料鹵水醃製三小時後,裹上混合粘米粉、全麥與低筋麵粉的特製麵糊,酥炸至金黃蓬鬆。一口咬下,外皮酥脆輕盈,內裡鮮嫩多汁,雞肉香氣與隱約麥香在齒間縈繞。佐以自製發酵辣椒醬或魚露酸甜醬,風味層次分明,再搭配脆米沙拉、小黃瓜泡菜與漬櫻桃蘿蔔,酸香清爽,為整體口感畫下恰到好處的平衡。
3.Wok by O'BOND:"草仔"粿
傳統草仔粿多以艾草製皮,主廚則大膽改用西餐常見的茵陳蒿,帶出近似茴香與八角的草本香氣,讓熟悉的外皮多了異國氣息。內餡選用豬板油爆炒客家梅乾菜,再加入西式雞汁(chicken jus)收濃,並以浙江紅醋提味,鹹中帶酸、香氣濃郁。尾段更巧妙包入杏桃乾,微甜果香在咀嚼中層層釋放,為整體風味添上靈動的一筆。
4.鳥苑地雞燒:焦化高麗菜 白酒辣味噌醬
以高溫烘烤將高麗菜的天然甜味逼出,表面微微焦化,散發出淡淡發酵高麗菜的獨特香氣。搭配融合白酒、白酒醋、奶油與辣味噌調製的醬汁,微辣中帶有乳香與酸韻,與焦香菜葉交織出酸、甜、辣、鮮的多重層次,讓人一口接一口。
5.知名李台北私廚:貴妃荔枝蝦球
這道菜的視覺是一大亮點。蝦球外層仿荔枝殼的造型栩栩如生,搭配中式造景擺盤,彷彿一幅小巧的山水畫,讓人還未入口就先驚艷。主廚當日手選明蝦與黑虎蝦,親手剁泥,加入知名李的獨門配方現做成型。外層薄酥輕盈,一口咬下,蝦球鮮甜彈牙、層次分明,酥脆與鮮嫩交織出令人難忘的滋味。
6.小香SHANN SHANN:寶島烏魚子炒飯
這是一道看似家常、實則精細的炒飯。店家選用彰化二林的大橋牌頂級越光米,米粒飽滿、油香四溢,拌炒來自雲林口湖鄉的烏魚子,鹹香中帶微黏口感,每一口都吃得到海的鮮味。加入高麗菜與白蘿蔔丁,讓整體口感更有層次,清爽不膩。整道菜不以華麗致勝,而是透過火候掌控、食材搭配與味道平衡的深刻理解,展現對「炒飯」這道台灣經典的當代演繹。
7.KOUMA日本料理小馬:黑鮪魚刺身
黑鮪魚刺身可以說是江戶前壽司的標配,在壽司店幾乎都吃得到,而且每一家的配方都不一樣。來自日本天然海域的鮪魚赤身,搭配熟成七日的柴魚昆布醬油,由米其林名廚神田裕行監製,融合德島柚子與橄欖油,酸香鮮明、油潤不膩,在熟悉中吃出細節的驚喜,是會讓我懷念的味道。
8.吉兆割烹壽司:松葉雲丹卷
以爽脆海苔包裹炸得酥香的松葉蟹腳天婦羅,內層鋪上拌入蟹膏的細緻蟹肉,再大方堆上北海道特上的赤海膽。從溫熱到冰涼、從酥脆到綿滑,每一口都在舌尖交錯出奢華的節奏。溫度、口感與鮮味的交響樂,讓這款手卷不只是料理,更是一場專屬味蕾的即興演出。
9.冬鄉小廚:遼寧酸菜白肉鍋
這鍋湯,是白家三代人的記憶。 從奶奶一代開始,手工醃漬的酸白菜就不假他人之手。嚴選大白菜,歷經石壓、天然發酵七至十四天,不添醋、不催酸,只靠時間與菌相發酵出純粹的酸韻。這樣的酸,不嗆、不尖銳,而是柔和中帶勁,酸得夠味、香得有層次。湯頭以傳統大骨湯為基底,加入自家酸菜煨煮,酸香直入骨縫;再佐以薄切白肉,肉香與酸菜交融,一口下去,油脂與酸香在口中化開,令人欲罷不能。相比北部常見以醋調酸、或商用酸白菜製成的版本,冬鄉小廚的湯底多了時間淬煉的厚度,少了人工的尖銳——喝得出發酵的溫柔,也喝得出一戶人家守著鍋味不變的執著。
10.M&CO:北海道玉米布蕾佐海膽
來自北海道的玉米,因日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糖度高、口感香甜多汁;同樣來自北海道的紫海膽,則以優雅的甜味與柔和鮮味著稱。主廚為了讓這兩種風味差異極大的食材得以融合,選擇將其製成布蕾,兼具滑順口感與平衡表現。搭配新鮮番茄醬汁增添清爽、布拉塔起司提升濃郁層次,再以魚子醬與番茄冰淇淋點綴鹹香與微酸。 這道料理的靈感,來自對細膩與和諧的追求,每一口都交織出夏日清新與海洋優雅。
● 500盤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dishesaward/
2025 第五屆500盤 The 500 Dishes Award 2025
#500盤2025 #500盤5周年 #第一份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 #The500DishesAward2025 #500盤 #500dishes
主辦單位|500輯
指定用酒|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
指定銀行|星展銀行
合作單位|浪琴、inline、福華飯店、雙月食品社、台北101、新光三越
贊助單位|巴部農天然鹼性礦泉水、丸莊醬油、永豐餘生技、好食好事基金會、滋立燕窩、樹頂(Tree Top)、醫願診所 iHope clinic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第五屆500盤評審
最新文章
-
500盤2025/inline首頒「AI熱搜餐廳獎」 Ad Astra憑3大優勢吸消費者狂搜
2025/09/22 -
500盤2025/陳昶福Fudy獲頒「風土之味獎」 傳遞永續與愛的循環
2025/09/22 -
500盤2025/「年度躍進獎」 logy田原諒悟獲7盤殊榮:持續創作新菜色
2025/09/22 -
500盤2025/傳統中展現嶄新風貌!「國賓中餐廳」奪麥卡倫風格新生獎
2025/09/22 -
500盤2025/台北晶華酒店中餐廚藝總監鄔海明獲年度主廚獎
2025/09/22 -
500盤2025/超過40年的堅持!台北福華「蓬萊邨」奪「永續餐廳獎」
2025/09/22 -
500盤2025/謝文獲「持續創新獎」 近50年廚藝持續引領中餐創新
2025/09/22 -
500盤2025/旅法飲食作家謝忠道:500盤反映了台灣飲食觀點
2025/09/22 -
500盤2025/美食評論家高琹雯:500盤累積了台灣餐飲的大數據
2025/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