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當代冒險】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沒有後顧之憂的冒險,是最理想的人生

2020-05-19 16:15 楊偉成

早在求學時期,呂忠翰(左)和張元植(右)就知道K2的凶險與傳奇色彩,台灣從未有登...
早在求學時期,呂忠翰(左)和張元植(右)就知道K2的凶險與傳奇色彩,台灣從未有登山家成功登頂,在他們心中埋下了出發的種子。 圖/呂忠翰、張元植、陳德政提供

畢業於苗栗縣卓蘭鎮山區全人實驗中學的呂忠翰(阿果)以及張元植,是相差五屆的學長學弟,這個在傳統體制外嘗試開放教育的場所,不僅塑造了兩人在思考上的獨立自主,更是他們兩人與山林結緣的開端。去年6月,他們帶著超過兩千人的群眾募資心意,出發挑戰海拔8,611公尺、位於巴基斯坦與中國邊界有著「野蠻之峰」稱號的喬戈里峰(K2),距離攻頂400公尺處,兩人判斷前方雪況風險極高,當下協議折返,接受自然給予的安排。然而對阿果和元植來說,這般甘願不與環境拚搏的心態,其實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累積。

體制外的自由學習 爬山就是生活本身

現年37歲的阿果,很早就從彰化移居台北,跟著曾為輔大登山社社長的舅舅一起生活,耳濡目染聽到許多登山故事,首次攀登自然也由舅舅帶領。然而真正開始有意識地登山,則是等到進了全人中學以後,這點和元植的啟蒙非常類似。「登山在全人是必修課,只要身體沒有特殊狀況,全校學生每年必須爬一座百岳。」元植表示,這個習慣之所以一直延續到現在,是因為行為本身總能帶來新的體驗,即使是同樣的一座山,在不同季節和不同夥伴前往都有全新感受。沒有待在追求分數的傳統教育環境,在他們身上留下很深的痕跡。

對這兩位正向熱情的探險家來說,生命的答案,從來都在那片山林裡。 圖/陳立凱拍攝、...
對這兩位正向熱情的探險家來說,生命的答案,從來都在那片山林裡。 圖/陳立凱拍攝、場地協力/卵形

「我的生活哲學被山林環境影響蠻大的,很多事情必須順其自然,面對挫折和困境時我會選擇出發上路,並不期待從都市中尋找答案。」阿果這樣看待自然給他的心靈衝擊。元植雖然相對年輕,但接觸登山的年分已經大於沒有接觸的時間,自承這個行為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你不可能改變山上的天氣,順應環境是很基本的,在山上的生活也很單純,要擔心的只有當下真正重要的事情。」對元植來說,每次下山回到平地,他更能區分哪些事物是發自內心重視的,越來越不容易被虛浮的表象影響。

從布羅德基地營往K2方向拍攝。 圖/呂忠翰、張元植、陳德政提供
從布羅德基地營往K2方向拍攝。 圖/呂忠翰、張元植、陳德政提供

從動念到實際挑戰 K2背後的象徵意義

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自然廣為人知,然而早在求學時期,兩人就知道K2的凶險與傳奇色彩,台灣從未有登山家成功登頂,在他們心中埋下了出發的種子。出社會之後,阿果和元植各自迎接屬於自己的人生,兜兜轉轉之後,發現那個極力尋找的答案依舊是攀登,然而兩人的進步的途徑不太一樣,在出發K2之前,阿果大量累積了數座八千公尺以上高山的無氧攀登經歷;元植也有過幾座八千公尺高山的登頂紀錄,但他更著重在相對較低海拔的技術性訓練。在阿果向元植提議是時候挑戰K2之際,那些累積讓他覺得時機應該成熟了。

張元植正在攀登黑色金字塔(Black Pyramid),是K2攀登路線的第二個難...
張元植正在攀登黑色金字塔(Black Pyramid),是K2攀登路線的第二個難關。 圖/呂忠翰、張元植、陳德政提供

文化觀察家詹偉雄無疑是他們的重要貴人,他登高一呼,發起「張元植+呂忠翰 K2 Project 8,000 攀登計畫」,以「帶著我們的眼睛,領略地球最荒遠的角落」為號召宣言,展開了台灣第一次以群募形式集資攀登的行動,文化部長鄭麗君、樂團滅火器主唱楊大正都在聲援之列。一個半月的時間,最終募資金額來到622萬,超出預期的七倍之多,足見所有支持者對於偉大探險背後象徵意義的強烈認同。「登山屬於很個人、私密的事情,到現在都覺得這麼多人願意支持很不可思議,或許這個過程裡對他們也能產生一些意義感吧。」對於兩千多人的實質協助,元植是這樣思考的。

呂忠翰與張元植組織的登山團隊自K2離開。 圖/呂忠翰、張元植、陳德政提供
呂忠翰與張元植組織的登山團隊自K2離開。 圖/呂忠翰、張元植、陳德政提供

最後未能成功登頂,心裡有巨大遺憾嗎?「前方積雪的不穩定性是我們撤退的主因,當下情況是很客觀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能賭這一把,只能放眼期待未來。」阿果說得真誠,其實如今在他的心中,自己能不能創下歷史紀錄已不是那麼重要,反倒希望在登山教育上付出更多努力,拓寬政府以及大眾對於冒險的認知,「我期待在二十年之內,看到台灣人拿下一座金冰斧獎(*註)。」那還有沒有所謂的終極目標?「目標已經不是一座實際的高峰了,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踏上一條自己喜歡的路線,是我最期待的人生狀態。」元植笑得燦爛。對這兩位正向熱情的探險家來說,生命的答案,從來都在那片山林裡。

*註:Golden Ice Axe,1991年於法國創立,評選標準為:阿式攀登、探險精神、新創路線、技術難度、低耗資源等,是有著「登山界奧斯卡」美名的最高榮譽。

在傳統體制外嘗試開放教育的全人實驗中學,不僅塑造了張元植(左)、呂忠翰(右)在思...
在傳統體制外嘗試開放教育的全人實驗中學,不僅塑造了張元植(左)、呂忠翰(右)在思考上的獨立自主,更是他們兩人與山林結緣的開端。 圖/陳立凱拍攝

推薦閱讀

【當代冒險】文化觀察家詹偉雄談冒險的社會意義

最新文章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