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出版人陳夏民:在桃園與多元族群比鄰而居,各路神明化身鄰居

2022-09-09 15:21 陳夏民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5「把時間交給地方」

只能島內出走的這兩年,加速且豐富了地方的討論。許多大型會展以地方為題,爬梳過去想像未來、再借設計轉譯,只為呈現一地的獨有魅力;返鄉青年長期蹲的「點」串連成線,各式講座導覽、嘉年華、藝術慶典熱鬧生猛展開;書店架上的地方刊物,則一次次用企劃力告訴我們:地方遠比你所想的,更大、更深、更遼闊。

地方有擾動有能量,環島因而有更多可能。繼上期「在環島的路上」,本期我們「把時間交給地方」,邀請五位不同背景、經歷的作者,寫下五處城鎮的停留指引。我們無意製作標準的說明書,更樂在發現人與地方的限定交集。期待你也累積自己的玩法,時不時在環島路上。

隨著桃園升格為直轄市,更多人口移入之後,這一座始終帶點工業城市樸實氣味的城市,慢慢卸下了灰撲撲的面紗,成為了移居者的新天堂──是六都當中人口數正成長,也是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城市。

意想不到的全國之冠

或許是資源挹注了,或許是在地人終於覺醒,想理解與這片土地的關係,桃園人開始挖掘自己的好。這才發現,原來桃園有山有海有埤塘也有溪河,還占了幾個全國第一:潤餅最多元最好吃的城市(這是我自評的,不服來戰)、土地宮廟的密度高居全國之冠(桃園市政府甚至成立了土地公文化館),而原本的工業城市也因為吸納了全國最多的移工人口,讓普通的街角聚落都染上了熱情繽紛的東南亞色彩。甚至還有一則神祕的數據:桃園八德區的馬祖人比馬祖當地還要多,是全台馬祖人最多的城市,超過五萬人。

桃園成為了移居者的新天堂──是六都當中人口數正成長,也是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城市。 ...
桃園成為了移居者的新天堂──是六都當中人口數正成長,也是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城市。 圖/Kris Kang攝影

這或許就解釋了,為什麼桃園是土地公廟密度最高的城市。從我父執輩或甚至更早之前,來自全台各地的年輕人投入桃園各工業區的勞動市場,龜山、中壢、大園、林口,許多年輕人定居在此,組了自己的家庭,自然而然也惦念精神上的寄託,於是農田旁或巷子口蓋起了大小不到一平方公尺的迷你土地公廟,再到七零年代起隨經濟起飛的華麗滿屋的土地宮廟,一尊又一尊,自各地迎來或是直接創造的鄰里守護神們,靜靜看顧著這群來自外地的孩子,讓他們在想家的時候,可以燃一炷香遙寄思念。

那麼,其他遠道而來的孩子們呢?1989年,因為大型建設需求,臺灣政府開始同意引進海外移工,之後甚至也立法授予私人企業聘僱移工的權利。於是,越來越多移工來到了這塊土地,甚至解救了原本蕭條的地景,例如我家所在的桃園後站區域。我還記得1998年我高三畢業之前,已經有許多東南亞餐廳在後站營業,週末期間熱鬧非凡,我後來甚至也會去某家泰國餐廳吃一百元吃到飽的buffet。很難想像在我國中剛搬到後站時,那裡幾乎是一座死城:明明距離前站那麼近,絡繹不絕的永遠只有供通勤足寄放腳踏車、機車的小舖,冷冷清清。

桃園吸納了全國最多的移工人口,讓普通的街角聚落都染上了熱情繽紛的東南亞色彩。 圖...
桃園吸納了全國最多的移工人口,讓普通的街角聚落都染上了熱情繽紛的東南亞色彩。 圖/Kris Kang攝影

居住在桃園市的移工朋友。 圖/Kris Kang攝影
居住在桃園市的移工朋友。 圖/Kris Kang攝影

東南亞料理是最佳指引

如今,想吃泰國、越南、印尼菜,就要到桃園、中壢後站,想要買菲律賓的東西,就要到桃園舊遠東後面的巷弄,想吃菲律賓菜最好去工業區裡面找。除了餐廳,也有小東南亞超市,甚至蓋起專門服務不同族裔的舞廳、服飾店與咖啡店。而我近日最喜歡的風景,是看移工們(多半是菲律賓與越南人)魚貫前往桃園區成功路二段上的桃園聖母聖心天主堂,他們在裡頭唱著聖歌,或三三兩兩聚在四周打開手機與遠方親友直播聊天;或是一大早通勤路上,看見身穿橘色袈裟的泰國僧侶沿著後站的東南亞餐廳托缽化緣,店家雙手合十回應祝禱。而我心心念念的年度計畫,則是要找一天去大園或龍岡,親自看看那邊的清真寺,去探探那裡的印尼食物。

想吃泰國、越南、印尼菜,就要到桃園、中壢後站,想吃菲律賓菜最好去工業區裡面找。 ...
想吃泰國、越南、印尼菜,就要到桃園、中壢後站,想吃菲律賓菜最好去工業區裡面找。 圖/Kris Kang攝影

來自東南亞的移民人口,豐富了桃園的異國美食版圖,足以成為拜訪桃園的理由。 圖/T...
來自東南亞的移民人口,豐富了桃園的異國美食版圖,足以成為拜訪桃園的理由。 圖/Taoyuanother提供

上述這些細微的文化景緻,對於許多桃園人來說,或許是不值得一提的:空氣中的魚露氣味、行走間所聽聞的各國語言、火車站中瀰漫各式濃淡香水的空氣、夾雜客家口音的國語、或甚至是路邊塞在大樓夾層之中的土地公廟,這一切的一切,幾乎是內建在老桃園人的DNA當中,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存在。

但你能在什麼地方,看見各種族裔比鄰而居,各路神明化身鄰居的場景呢?就算不為多元文化,光是為了桃園火車站後站,桃園客運斜對面那兩家泰國菜餐廳,你就應該來逛逛了。

體驗1:桃園大廟文青踩點

想認識桃園,第一站唯一推薦桃園大廟,因為俗稱大廟的景福宮可是三級古蹟,從1745年就開始服務當時的「桃仔園」鄉民,之後歷經多次改建,最終成為桃園市(區)中心的原點,促成了周遭各式商業活動。從桃園火車站中正路出口一路往下走,大概六七分鐘就能抵達桃園大廟。任何信仰者都能安心前往,沒有制式規定。大廟剛整修完畢,改採玻璃天花板讓自然光曬進來,動線也重新規劃,方便遊客自在欣賞廟宇內部的古畫與浮雕。

如果想向大廟主神開漳聖王祈求願望,建議到中崎本鋪挑選芝麻口味的「蒸發蛋糕」充作祭品,這是桃園人從小吃到大的口味,非常耐吃。另外,只要在大廟金紙部投入香油錢,除了金紙,也能領取景福宮與義美聯名推出的餅乾(蛋捲、小泡芙或餅乾),盒上繪製桃園景福宮的圖像,是最好的紀念品。

俗稱大廟的景福宮是桃園市區的中心點,促成周遭各式商業活動。 圖/Kris Kan...
俗稱大廟的景福宮是桃園市區的中心點,促成周遭各式商業活動。 圖/Kris Kang攝影

景福宮主祀神明為開漳聖王,但任何信仰者都能安心前往,沒有制式規定。 圖/Kris...
景福宮主祀神明為開漳聖王,但任何信仰者都能安心前往,沒有制式規定。 圖/Kris Kang攝影

大廟後方永樂街,有一座榮獲2018年空間設計類金點獎的桃園劍道故事館,展間收藏許多劍道歷史文物,可見當年劍道醫師徐恒雄的身影,以及他如何將桃園劍道推向國際的感人故事。附近巷弄內也藏著諸多老店家等待發覺。

附近的新民老街雖然許多建物已拆除,仍可從楊氏家廟窺得當時榮景,斜對面的新珉油條店與張松麥芽糖也是老店,前者的油條風景會帶來視覺衝擊,後者則一直是低調的桃園伴手禮。想要休息用餐或是來杯咖啡?巷弄內的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是最佳選擇,除了食材選用桃園當地好料,二樓也長期策展,可以欣賞在地藝術家作品。

新民老街上有楊氏家廟、老店美食與獨立咖啡廳等可散步踩點。 圖/Kris Kang...
新民老街上有楊氏家廟、老店美食與獨立咖啡廳等可散步踩點。 圖/Kris Kang攝影

老店「新珉油條店」的油條風景會帶來視覺衝擊。 圖/Kris Kang攝影
老店「新珉油條店」的油條風景會帶來視覺衝擊。 圖/Kris Kang攝影

穿過新民街來到民生路,可見興建於1841年的桃園市關帝廟(武廟),向關聖帝君打聲招呼後,如果行有餘力、還想吃個點心,可以慢慢散步到慢食堂吃杯日式冰品,或是到後站的習作咖啡部喝杯手沖配塊蛋糕,為充滿歷史與藝術洗禮的桃園大廟文青之旅劃上休止符。

當然,如果想到桃園火車站後站直接開吃東南亞料理,就是後話了。從午餐到晚餐,剛好一天的旅程。

慢食堂的日式冰品。 圖/Taoyuanother提供
慢食堂的日式冰品。 圖/Taoyuanother提供

想吃點心的話,桃園火車站後站的習作咖啡部是不錯選擇。 圖/Taoyuanothe...
想吃點心的話,桃園火車站後站的習作咖啡部是不錯選擇。 圖/Taoyuanother提供

體驗2:桃園潤餅大戰

有些人一年只在清明節吃一次潤餅,但在桃園,只要想吃潤餅,天天都吃得到!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奇怪,為什麼每次討論桃園美食,都沒有人提到潤餅,明明是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為什麼沒有「潤餅文化節」呢?但我敢打包票,桃園潤餅如果組成代表隊,絕對可以在全台灣排上前三名。

光是桃園火車站步行十五分鐘的範圍內,就至少有五家潤餅。包含火車站前的「旺仔潤餅」、「姜記潤餅」兩間小攤,還有桃園大廟後面的「阿和潤餅城」、「胡家潤餅」這兩家老店,而中山東路安泰銀行前方騎樓,下午兩點後也有一間老夫妻共同經營的小攤車「吳潤餅捲」進駐。更不用提最知名的「健民潤餅」與中壢火車站前永遠排到天荒地老的「劉家現做潤餅」,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粉絲在旁邊搖旗吶喊!

陳夏民最愛的阿和潤餅,搭配一碗紅豆湯是標配。 圖/陳夏民攝影 圖/陳夏民攝影
陳夏民最愛的阿和潤餅,搭配一碗紅豆湯是標配。 圖/陳夏民攝影 圖/陳夏民攝影

這幾家潤餅店,除了基本的花生粉、糖、蛋酥之外,各家都有不同的紅燒肉、蔬菜、豆干或香料,有些帶著咖哩味,有些帶著海苔清爽味,而口感也都不同,有結實到你以為潤餅本人有在健身的,也有鬆軟溫柔的那種,有些甚至還會加餅乾(吃到現在我始終搞不懂那脆脆卻不是蛋酥的東西是什麼,吳潤餅捲實在太妙了)。而我目前最愛的,是「阿和潤餅城」。我習慣在兩點多踏進店家,一方面避開人潮,實則享受悠閒的下午茶。在阿和(與胡家)潤餅,最道地的潤餅吃法就是搭配一碗紅豆湯(甚至可以加湯圓,十足客家口味)。甜甜鹹鹹又回甘的滋味在口腔迴盪著,很難想像吧?這就是桃園人最道地的下午茶。

一種潤餅,各自表態!這就是我們桃園最威猛的小吃!

陳夏民|桃園人,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podcast《閱讀夏LaLa》共同主持人,...
陳夏民|桃園人,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podcast《閱讀夏LaLa》共同主持人,著有《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等書。 圖/王志元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把時間交給地方】企劃人林凱洛:從米食到咖啡,進行彰化田野調查

【把時間交給地方】策展人張維真:在基隆住下來,用身體認識重新打開的港

Issue65環島桃園

最新文章

2023蜷尾家x舊振南限量綠豆椪雪餅禮盒,風味再進化。
 圖/蜷尾家提供

2023端午節禮盒蜷尾家x舊振南進化版「綠豆椪雪餅」強勢回歸6/9限量開賣

2023/06/01
Bondi Wash雪梨薄荷&迷迭香運動衣物及泳衣專用洗衣精。Photo by ...

運動衣物洗衣精Bondi Wash天然洗淨2023夏季新登場

2023/06/01
店景。 圖/復興空廚提供 

東區「肉大人」火鍋重新開幕!主打發酵風味湯頭,每日提供超過6款自然派葡萄酒搭餐

2023/05/31
復興空廚便推出旗下最新餐飲品牌「肉旨房」,援引日本炭烤漢堡排定食熱度,推出經典日...

直火炭烤漢堡排「肉旨房」東區開幕!和牛漢堡排、白米飯與蛋黃合體,板前專屬炭槽自控熟嫩度

2023/05/30
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5/31開幕!超過710坪延續「永續」提供多項「第一」服務。圖...

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5/31開幕15個不能錯過必逛亮點

2023/05/30
劉耕名|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以金馬獎、金點獎和世大運的傑出視覺貢獻和亞洲原...

【最好的10副眼鏡】Bito創意總監劉耕名╳TVR 504:不完美也可以變成自己的標誌

2023/05/29
百年餅店「李亭香」與多肉植藝品牌「有肉」攜手合作端午聯名禮盒
。 圖/有肉 SU...

百年餅店「李亭香」x 植物品牌「有肉」打造雙層蒸籠端午聯名禮盒

2023/05/29
詹巽智|詹記麻辣火鍋二代經營者,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曾擔任平面設計師。20...

【最好的10副眼鏡】詹記麻辣鍋二代詹巽智╳MOSCOT LEMTOSH:我不想留太多符號在自己身上

2023/05/28
高翊峰|小說家,出版有長篇《2069》、《泡沫戰爭》、《幻艙》等等。戴眼鏡資歷3...

【最好的10副眼鏡】作家高翊峰╳EFFECTOR BOOSTER:粗與重,是重要感受

2023/05/27
許育華|專欄作家,寫作者,編輯,熱愛物件與旅行,著有《戀物絮語》。戴眼鏡資歷31...

【最好的10副眼鏡】作家許育華╳VIU Metropolitan:只要一毫米差距,臉的樣子就會不同

2023/05/27
周依|藝術創作、插畫、平面設計者,發表過多本Zine、藝術書與個展,創作養分和日...

【最好的10副眼鏡】藝術家周依╳TVR ARNEL PINK CRYSTAL:選戴眼鏡是娛樂自己的一種方式

2023/05/27
王宗欣|dosomething studio創意總監,新媒體藝術家。高中開始戴眼...

【最好的10副眼鏡】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丸山正宏 MM-0017:不對稱設計,打破對眼鏡的認知

2023/05/27
OATSIDE攜手好初早餐自5月26日至6月25日聯名推出「不速一般早餐」。 圖...

OATSIDE、好初早餐聯名!燕麥酸奶醬淋上炸肉餅,清爽滋味開啟一日早晨

2023/05/26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空暗線」。圖|新北工務局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空暗線」!吳忠勳獲得2023法國GRAND PRIX AFEX首獎肯定

2023/05/25
「週末炸雞漢堡部 WEEKEND SANDO」全新概念台中店正式開幕。 圖/週末...

台中「週末炸雞漢堡部」全新概念店:沉穩濃綠新視覺,聯名DRINKTOPIA打造炸雞酒吧

2023/05/25
CNFlower西恩全新據點「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於台北市中山北路開...

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開幕!CNFlower西恩全新據點,攜手得獎茶莊研發獨家花草茶

2023/05/25
CHARLES & KEITH Round Frame Sunglasses|作...

【最好的10副眼鏡】歌手壞特 ?te╳CHARLES & KEITH墨鏡:舞台上的第一副,墨鏡就是我的表情

2023/05/25
入住「OMO7大阪」暢玩「環球影城」首支認證嚮導不藏私行程大公開。圖|星野集團

入住「OMO7大阪」暢玩「環球影城」!首支認證嚮導不藏私行程大公開

2023/05/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