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是城市文化聚集地——蘑菇咖啡張嘉行:15年辦150場活動,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2006年,「蘑菇」成立的第三年,我們有了第一家實體店面。
「蘑菇」是個台灣設計品牌,初期以圖案T恤為主要商品,除了在網路上販售,也出現在幾個寄售點:師大商圈的服裝小店、敦南誠品文具館等等。創業初期,我們出版了一本小誌《蘑菇手帖》,買一件T恤,用手帖包捲送給客人,「讓消費變的更有文化」我們大言不慚的說。
前面的三年,網路商家剛剛興起,多數的客人並不是很專心要買東西,反而很熱衷在官網留言板上跟我們聊天:談生活瑣事、談感情、談電影音樂⋯⋯我們每天在網路世界裡跟不認識的人交朋友。
2006年夏,幸運的一個機遇,我們在捷運中山站旁靜巷中看見一棟四層樓老屋,在公園邊黑板樹下看著這棟老屋五分鐘,決定將它租下。一樓作為店面,三四樓則是剛剛擴大經營的設計公司。
二樓面對滿窗的綠意,卻用來當成是商品倉庫,可惜了。
於是我們有了一個奇特的想法:要在這裡開一間藝廊,舉辦一些展覽啊、藝文活動什麼的,也許還可以放一台投幣式的咖啡機。之前員工旅行去了東京中目黑的COW BOOKS 書店,他們的咖啡就是用很簡單的機器沖泡的,卻意外的美味。
簡單做了一個吧台,自己DIY釘了一些層架,結果同事買回來的第一台機器不是咖啡機,是台白色的二手攪麵糰機。
好吧!那就來做麵包囉⋯⋯
總之,有了麵包,當然也可以烤蛋糕做甜點,咖啡機也從投幣式改成單孔義式,既然都這麼做了,那乾脆來賣簡餐吧。
蘑菇咖啡,就是這麼開始的。
從十幾張椅子(就十幾坪大,扣掉廚房還有一半面積是商品倉庫),我們倒是費盡心思善用空間,不斷的舉辦展覽、主題演講、小型音樂演出。每次辦活動總要費盡力氣將十分沈重的木桌搬到三樓,再將樓上的椅子搬下來,每次大約能容納二十來人。
印象中比較深刻的幾場:有次劉克襄老師的新書發表,那時劉老師有本《失落的蔬果》,介紹一些沒有大量生產,僅能在地方市場偶而一見的蔬食,我們特別按照老師指引,去木柵市場買了這些野菜,在蘑菇咖啡廚房做成一道道小料理,演講時老師介紹這道菜色,我們便端上小碟子讓大家親口嚐試味道。
還有次聽說是唱片公司來談合作包場,請一位新進歌手來此表演,我們特別騰出樓下商店空間好容納更多樂迷們參加。那天印象裡一樓被塞爆了,擠不進來的人圍在公園前拼命伸長脖子探望著。我在三樓加班埋首設計案,聽著樓下不斷的傳來大合唱「對啊對啊!對啊對啊!⋯⋯」那次沒有趁機找盧廣仲在店裡合影簽名,我想這輩子應該也沒什麼機會了。
後來活動辦得愈來愈熱血,乾脆申請了店前面的捷運公園,搭建竹子小舞台,點幾盞燈炮,簡單不過的音響,邀請幾組獨立樂團,就這麼搞了幾年的「小公園音樂會」。
這些活動當然都沒辦法賺錢。蘑菇咖啡自始都浪漫的認為,咖啡館城市中的文化聚集地,必須經常發生一些藝文活動:人們在此聊天,談論藝術、音樂、電影、小說,並且累積著那個文化氛圍,滲入牆角與每根樑柱,台北之所以台北,魅力要靠我們自己去經營。
15年,我們在蘑菇咖啡辦了150場以上大大小小的活動,這是我們最豐盛的收穫。
同事們來來去去,每個人都在此貢獻了一份熱血,也都領取一些經驗,這些年來開枝散葉,在其它各地方也開了許多有趣的店面,為著生活,也為了城市的生氣繼續努力著。
如果要問我,一家理想的咖啡廳最重視的是什麼?咖啡香氣?美味餐飲?親切的招待?舒服自在的空間?
當然都是。要長期累積並努力保持一定的水準,是很不容易的事。
不過,我內心最大的聲音,期望一間咖啡廳能讓人日後會回想——「啊⋯⋯當年我在那裡曾經看過一檔很棒的展覽,聽過一場難忘的演講,還有好多音樂表演,而且我在那邊喝過許多杯好喝的咖啡,吃了用心製作的餐點,度過好幾個舒服的下午。」那更是一種精神滿足的場域,陪伴許多人種下一顆喜愛美好生活,重視文化藝術的心靈。
張嘉行
學過美術,待過動畫公司,蘑菇創辦人之一。他經營的蘑菇咖啡已於2021年9月歇業。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
王宇光《人之島》3/22-3/23衛武營登場!以舞蹈串起人與環境下的島嶼詩篇
2025/03/21 -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