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咖啡館是城市文化聚集地——蘑菇咖啡張嘉行:15年辦150場活動,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2021-09-16 22:06 張嘉行

2006年,「蘑菇」成立的第三年,我們有了第一家實體店面。

「蘑菇」是個台灣設計品牌,初期以圖案T恤為主要商品,除了在網路上販售,也出現在幾個寄售點:師大商圈的服裝小店、敦南誠品文具館等等。創業初期,我們出版了一本小誌《蘑菇手帖》,買一件T恤,用手帖包捲送給客人,「讓消費變的更有文化」我們大言不慚的說。

前面的三年,網路商家剛剛興起,多數的客人並不是很專心要買東西,反而很熱衷在官網留言板上跟我們聊天:談生活瑣事、談感情、談電影音樂⋯⋯我們每天在網路世界裡跟不認識的人交朋友。

2006年夏,幸運的一個機遇,我們在捷運中山站旁靜巷中看見一棟四層樓老屋,在公園邊黑板樹下看著這棟老屋五分鐘,決定將它租下。一樓作為店面,三四樓則是剛剛擴大經營的設計公司。

二樓面對滿窗的綠意,卻用來當成是商品倉庫,可惜了。

蘑菇咖啡位在捷運中山站旁,窗戶是滿滿綠意。 圖/張嘉行提供
蘑菇咖啡位在捷運中山站旁,窗戶是滿滿綠意。 圖/張嘉行提供

於是我們有了一個奇特的想法:要在這裡開一間藝廊,舉辦一些展覽啊、藝文活動什麼的,也許還可以放一台投幣式的咖啡機。之前員工旅行去了東京中目黑的COW BOOKS 書店,他們的咖啡就是用很簡單的機器沖泡的,卻意外的美味。

簡單做了一個吧台,自己DIY釘了一些層架,結果同事買回來的第一台機器不是咖啡機,是台白色的二手攪麵糰機。

好吧!那就來做麵包囉⋯⋯

總之,有了麵包,當然也可以烤蛋糕做甜點,咖啡機也從投幣式改成單孔義式,既然都這麼做了,那乾脆來賣簡餐吧。

蘑菇咖啡,就是這麼開始的。

從十幾張椅子(就十幾坪大,扣掉廚房還有一半面積是商品倉庫),我們倒是費盡心思善用空間,不斷的舉辦展覽、主題演講、小型音樂演出。每次辦活動總要費盡力氣將十分沈重的木桌搬到三樓,再將樓上的椅子搬下來,每次大約能容納二十來人。

印象中比較深刻的幾場:有次劉克襄老師的新書發表,那時劉老師有本《失落的蔬果》,介紹一些沒有大量生產,僅能在地方市場偶而一見的蔬食,我們特別按照老師指引,去木柵市場買了這些野菜,在蘑菇咖啡廚房做成一道道小料理,演講時老師介紹這道菜色,我們便端上小碟子讓大家親口嚐試味道。

還有次聽說是唱片公司來談合作包場,請一位新進歌手來此表演,我們特別騰出樓下商店空間好容納更多樂迷們參加。那天印象裡一樓被塞爆了,擠不進來的人圍在公園前拼命伸長脖子探望著。我在三樓加班埋首設計案,聽著樓下不斷的傳來大合唱「對啊對啊!對啊對啊!⋯⋯」那次沒有趁機找盧廣仲在店裡合影簽名,我想這輩子應該也沒什麼機會了。

後來活動辦得愈來愈熱血,乾脆申請了店前面的捷運公園,搭建竹子小舞台,點幾盞燈炮,簡單不過的音響,邀請幾組獨立樂團,就這麼搞了幾年的「小公園音樂會」。

這些活動當然都沒辦法賺錢。蘑菇咖啡自始都浪漫的認為,咖啡館城市中的文化聚集地,必須經常發生一些藝文活動:人們在此聊天,談論藝術、音樂、電影、小說,並且累積著那個文化氛圍,滲入牆角與每根樑柱,台北之所以台北,魅力要靠我們自己去經營。

蘑菇咖啡自始都浪漫的認為,咖啡館是城市中的文化聚集地,必須經常發生一些藝文活動。...
蘑菇咖啡自始都浪漫的認為,咖啡館是城市中的文化聚集地,必須經常發生一些藝文活動。 圖/張嘉行提供

15年,我們在蘑菇咖啡辦了150場以上大大小小的活動,這是我們最豐盛的收穫。

同事們來來去去,每個人都在此貢獻了一份熱血,也都領取一些經驗,這些年來開枝散葉,在其它各地方也開了許多有趣的店面,為著生活,也為了城市的生氣繼續努力著。

如果要問我,一家理想的咖啡廳最重視的是什麼?咖啡香氣?美味餐飲?親切的招待?舒服自在的空間?

當然都是。要長期累積並努力保持一定的水準,是很不容易的事。

不過,我內心最大的聲音,期望一間咖啡廳能讓人日後會回想——「啊⋯⋯當年我在那裡曾經看過一檔很棒的展覽,聽過一場難忘的演講,還有好多音樂表演,而且我在那邊喝過許多杯好喝的咖啡,吃了用心製作的餐點,度過好幾個舒服的下午。」那更是一種精神滿足的場域,陪伴許多人種下一顆喜愛美好生活,重視文化藝術的心靈。

咖啡館陪伴許多人種下一顆喜愛美好生活,重視文化藝術的心靈。 圖/張嘉行提供
咖啡館陪伴許多人種下一顆喜愛美好生活,重視文化藝術的心靈。 圖/張嘉行提供

張嘉行

學過美術,待過動畫公司,蘑菇創辦人之一。他經營的蘑菇咖啡已於2021年9月歇業。

◎責任編輯:胡士恩

推薦閱讀

【有靈魂的一杯】顧瑋:RUFOUS的卡布加冰滴,陪伴我14年

【有靈魂的一杯】盧怡安:成功市場旁的The Folks,認真做一杯不偏不倚的咖啡

最新文章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Courtesy Art Ba...

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自3月18日至6月18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 Re...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從建築到旅行從10件優選攝影打開世界視角

2023/03/19
(左起)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篆刻組首獎永平高中美術教師張品慈、篆隸楷組...

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寫新頁:王宥沺雙冠創紀錄、張品慈創意篆刻奪獎

2023/03/18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即將於3月25日至5月14日登場。 圖/寶藏巖國際...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3/25-5/14展開:12位藝術家協作「英雄旅程」、2日限定音樂市集

2023/03/18
HUSH在《娛樂自己》這張本位演出的作品中,把「我」這個核心擺在最前面,因此寫歌...

專訪HUSH/玩弄最私密的感受,毫無保留娛樂自己

2023/03/16

現代舞大師「波赫士夏瑪茲」舞劇北藝中心登場!「一萬種姿態」「半醒」兩種風貌

2023/03/15
《BODO》採大型現地製作,結合多重敘事、互動科技和多頻道聲音裝置,將展場轉換為...

張碩尹個展《BODO》北美館展出:從 「我」開啟獨有觀展路徑,幽暗劇場內的角色扮演

2023/03/15
作家暨畫家蔣勳繪人間繁花,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大疫繁花此時眾生」畫展。圖/中央書...

蔣勳「大疫繁花」中央書局畫展:提醒眾生珍惜歲月饋贈

2023/03/15

Van Cleef & Arpels攜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廣舞蹈盛事

2023/03/13
2023台北雙年展主視覺,設計Wkshps(紐約)。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第13屆台北雙年展主題公布:「小世界 Small World」輕巧探索、深切詰問當代人類定位

2023/03/13
西斯汀大廳視圖,本作品由畫家文森佐.馬爾基於1860年左右繪製。左側呈現教宗庇護...

2023故宮大型國際借展3/11-7/16!「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暨「明清宮廷藏書」特展

2023/03/13
2023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媽的多重宇宙」關繼威獲得最佳男配角(左一)、...

2023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公布 「媽的多重宇宙」大獲全勝,楊紫瓊擒下首位華裔女影后

2023/03/13
女星楊紫瓊成為首位華人奧斯卡影后。圖/美聯社

2023奧斯卡楊紫瓊以「媽的多重宇宙」封后!淚崩感人向華人喊話:我們做得到

2023/03/13
圖/TAO ART提供

香港藝術家麥影彤二《華麗愛火四射》TAO ART登場:「淘寶」畫家的實境秀暗示當代藝術與人類處境

2023/03/10
2023《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於4/1-8/31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展出,圖|...

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09
陳德政專欄|1988:我的未來不是夢 製圖/500輯

【陳德政專欄|台灣在發燒,我們在長大】1988:我的未來不是夢

2023/03/09
南美館於228連假前陸續推出兩檔展覽《跨入風景—劃地起造的自然》、《拋爾控固力:...

南美館「拋爾控固力」2/25-6/11、「跨入風景」2/23-9/10!探索島嶼工業與人文風景

2023/03/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