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掘光而行:洪瑞麟》北美館展出:逾350件罕見速寫、原作與文獻,追憶「礦工畫家」生命之光

2022/03/22 沈佩臻

右圖:洪瑞麟,《自畫像》,1932。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右圖:洪瑞麟,《自畫像》,1932。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這一切都強迫我必須用最簡潔的筆觸,將他們駝了的背、長久勞動而畸形的關節,整個身體因用勁而誇張的線條,真實的速寫下來。」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已故畫家洪瑞麟,其作品是臺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掘光而行:洪瑞麟》自即日起至7月底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集結一生創作精華,命題為「掘光而行」則回應洪瑞麟此生追尋地底的光、人生的光、晚霞餘光的追光精神。

展場由藝術家羅智信設計,以「礦坑坑道」為靈感設計展場中的拱門。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由藝術家羅智信設計,以「礦坑坑道」為靈感設計展場中的拱門。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洪瑞麟逝世後,其長子洪鈞雄將當年移民美國時,由父親親自挑選的精彩家藏作品為捐贈基礎,另加上各系列代表作,於2020年捐贈逾150件作品予北美館。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冥辰,由藝術史學者暨客座策展人白雪蘭及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本展,以捐贈作品為核心加入館外佳作,一共展出35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

《掘光而行:洪瑞麟》原鄉・異鄉。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原鄉・異鄉。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洪瑞麟1912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年僅12歲的臨摹之作〈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顯示其早慧的繪畫天賦,師承石川欽一郎,結識倪蔣懷、陳植棋等前輩,本展即以〈自畫像〉、〈父親像〉為展覽開端,藉由多件水彩寫生作品,回望早期臺灣風土,而18歲的洪瑞麟即立志成為藝術家,一生追求藝術的初心不曾改變,1932年入學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西洋畫科,接受藝術思潮與新興美術運動洗禮。

洪瑞麟,《礦工頌(坑內坑外)》,196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礦工頌(坑內坑外)》,196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坑內工作》,195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坑內工作》,195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1938年回臺後,為擔負家計,同時感謝倪蔣懷資助後期留日學費,前往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工作30餘年,期間記錄下礦工生活點滴,以筆墨勾勒礦坑真實的人性光輝,創作出〈坑內工作〉、〈敬業勤勞的阿坤伯〉與〈礦工頌〉等畫作,呈現勞動者樸實率真的精神與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

1950年代洪瑞麟在坑內為四位礦工畫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50年代洪瑞麟在坑內為四位礦工畫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除了礦工之外,洪瑞麟也畫原住民,1930至1970年他曾至屏東探訪排灣族人、造訪蘭嶼雅美族(達悟族)藝術,於東海岸原住民部落旅遊寫生,如〈蘭嶼原住民〉、〈原住民婦女〉。由於長年身處不見天日的地底,洪瑞麟格外嚮往陽光,晚年選擇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終年與陽光為伍,從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中可見明媚天光,如作品〈彩霞滿天〉與數張親手繪製賀年卡。

洪瑞麟,《坑內工作(地底之光)》,195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坑內工作(地底之光)》,195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敬業勤勞的阿坤伯》,1959。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敬業勤勞的阿坤伯》,1959。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包含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以及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與礦工日記速寫等,當中多數作品已逾35年未出現於臺灣觀眾面前。同步集結文獻、照片、影音紀錄,以及首次播出、1990年代錄製的自述影片(1990年代錄製),延續洪瑞麟對土地的情感、礦業歷史等大時代脈絡。

《掘光而行:洪瑞麟》大稻埕的初心。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大稻埕的初心。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期間將於3月25日至3月26日美術節、4月2日兒童節於北美館大廳舉辦「速寫人生」春天藝術節活動,並舉辦各2場大稻埕及礦場走讀公眾活動、專家導賞活動,邀請觀者共同探究洪瑞麟筆下追求的真善美。

《掘光而行:洪瑞麟》勞動者的感悟。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勞動者的感悟。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

展期|3/19(六)至 7/31(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2A、2B展覽室(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2025/06/20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最新文章

「走進漢聲」展區能透過十多幅經典封面與圖像,看見漢聲從封面設計、圖像精選、報導攝...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今夏嘉義阮劇團首度以全新劇場行動計畫《噪音風暴—LOUDER》於7月18日至8月...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多重影子屋》Multiple shadow house,2010。圖片提供/臺...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Echoes of a Fold 摺色⁣〉(右耳) 賀羽薇陶展,於7月11日至...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被譽為「沉浸式藝術之父」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7月富邦美術館登場...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綠美圖文化之森實景。臺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參展藝術家亮相!邀
臺灣...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2025臺北藝術節將於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今年以「超限動」(Reelin...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今夏最野感官派對!《身體藝術節》7月19日首度登場,FOCASA馬戲篷降落花蓮,...

FOCASA首屆《身體藝術節》7月花蓮登場!集馬戲、跑酷、市集一次體驗

2025/07/0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