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北師美術館開展!林曼麗帶路重返經典圓點
頂著短髮、身著一襲紅衣白點裝,她是無人不識的草間彌生,亦為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這是高齡96歲的她,深植在大眾心中的形象;然而,如果將時間倒轉至26年前,草間彌生首次在北美館台北雙年展的當下,或是回到過去、在她對日本藝術環境失望過後,締造在紐約狂飆過激的六零年代,你又會從中看見什麼樣的草間彌生?
12月21日至2025年5月4日,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登場的「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由林曼麗擔任總策畫,以特別重製的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為序,透過四大子題、70件作品,以及相對罕見的六零年代行為錄像,邀請大眾近距離感受草間彌生在網與點、陰與陽、生與死之間擺盪的精彩創作。
睽違26年重磅回歸!草間彌生70件作品一次看
睽違26年,台灣再度展出草間彌生。展覽從其1998年創作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大型氣球裝置為起心動念,並以倒敘般的四個子題:「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ever」,展出70組/件草間彌生精選作品,內容涵蓋繪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等多種創作形式。
現場不只能看到大眾熟知的圓點、無限的網等標誌元素,同時也呈獻草間彌生較少曝光的1960年代行為錄像作品,及其設計繪製的服飾、1970年代的拼貼創作,與1980至90年代的巨型裝置作品;更重要的是,除了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之外,其餘作品皆為首次在台展出。
從原點出發!草間彌生《圓點的強迫妄想》再製重現
這件《圓點的強迫妄想》,為1998年草間彌生受到當時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館長林曼麗及策展人南條史生之邀,在台北雙年展中所打造的現地裝置。她以七個帶有黑色圓點的螢光粉紅氣球佈滿北美館的中庭,這也是草間彌生以巨大雕塑與公共空間對話的重要節點,而展後該作亦獲北美館典藏。
此次北師美術館與草間彌生工作室緊密合作,透過北美館典藏的作品草圖、裁片設計稿、皮料樣本及模型等檔案文件,加上草間彌生工作室跨海監製,結合日本工法和台灣在地技術,並透過當前最新型態的3D掃描,分毫不差的重製了原尺寸七顆螢光粉紅黑點氣球。林曼麗表示,「每個點點都是手工貼上去的,耗費了三個星期才完成,相當不容易。」
林曼麗帶路!現場直擊「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亮點之作
►兩樓展場|①「草間的綻放」
在進入展場前,可先繞行至戶外,襯著天光觀看在戶外展出的《圓點的強迫妄想》。接著返回室內,拾梯而上二樓,右側牆上依序為草間彌生年表,桃紅字即為此次有展出的作品,藉由清晰簡潔的方式,讓大眾一目了然藝術家的創作時間軸。
來到二樓,眼前即是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也是整場展覽的序幕。
回溯到1993年,那是草間彌生重新站上世界舞臺的關鍵時期,當時她成為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藝術家,後來也接連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並於1998年受邀參與台北雙年展。而這件漂浮在北美館中庭的氣球,亦成為該時期相當關鍵的一個作品。
林曼麗表示,「因北師美術館並非封閉的白盒子空間,有光時,會因玻璃反射,將展場變成無限鏡屋般,形成整間粉紅色的狀態。非常漂亮。」也正是因人與作品之間的親密感,造就了它的獨特性,同時也因北師美挑高大面玻璃窗展廳,讓作品與外面的街道、環境融為一體,充份體現作品跟人之間緊密的關係。」因此,觀者能近距離感受作品,也能拍照,但不可觸摸。
林曼麗指出,「草間彌生的作品從平面、立體到軟雕塑,或像大眾相對熟悉,自90年代起創作的《南瓜》等,都在強調其作品可與自然、環境、空間產生連結與對話。因此我們也很努力的,讓這些氣球在空間裡飄浮起來。」
除了《圓點的強迫妄想》之外,第一個子題「草間的綻放」(1985年至2005年),可看見草間早期極具開創性的作品,同時這也是她在歷經人生各種階段後,相對明亮的時期。同時,林曼麗也表示,「此次展名為軌跡與奇跡,因為對草間來說,藝術即是她的生存本能,亦為其救贖。」而走訪此區,可以看見她以「軟雕塑」指涉了個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以及她對性這個行為背後的恐懼與矛盾。尤其「有些藝術家會跟其它人靠在一起,或是參加不同的流派、畫派,但我覺得草間彌生從一開始就在走自己的路,她就是美術史。」
值得一看的是,《幻影的彼方》即是她的香格里拉,這裡沒有壓力、沒有疾病,還閃爍著金光,彷彿生活於此便能青春永駐。然而,離開這個世界,那個會枯萎凋零的才是人類的真實世界。因此草間彌生也用藝術創造出他認為可以永生不死的烏托邦。
►三樓展場|②「圓點・原點」
三樓回到了草間最初的圓點與原點;同時,展場也充分利用北師美術館多視點的空間調性,讓大眾從不同視野去感受作品張力。像是由上往下看,又是另一種風景。為此林曼麗指出,「策展的關鍵是,作品如何與空間結合、對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人身上,當人進入展場後,又該如何融入作品與空間。因此策展不只是處理藝術,還要讓觀看的人有所感覺及體驗。」
而此區透過展覽中年代最早、出自1951年的作品《點》,也預示了往後「圓點」的無限發展契機。林曼麗表示,草間在幼時即有幻覺,她10歲以前的作品裡,已經全部都是點點了。「我常講,很多人會說她是超現實主義,但她從頭到尾都不承認自己是,而且我也不認同。因為你看到的、所謂的超現實,對她而言就是現實。她就是在那樣子的狀況之下,每天活著,因此她以繪畫的方式去表達與自己格鬥、生存的過程。」因此透過她最原初的樣子,如現場展出的《海底》、《自畫像》、《東方鄉愁》(日本漆樹)等,雖然尺幅皆不大,但仔細去觀察其筆觸,真的令人嘆為觀止。同時,她在媒材的使用上也相當豐富多元。
另外,像是1963年創作的《航空郵件的積累》,此作全球僅有4張,透過重覆的拼貼不只反映了她的強迫症,以及她觀察世界千篇一律的單一與不斷增生、不斷重複、不斷積累的過程。而這些也是她在尚未前往美國之前的創作。
►三樓展場|③「草間的蟄伏」
1957年至1970年草間都在紐約打拼,對林曼麗來說,一個亞洲女性,如果不是具有堅定的意志,以及對藝術創作的執著,很難在以白人男性為主的藝術圈生存下來。
後來1970年代,她重新回到了日本。當時,她因為在美國的創作被日本社會視為「醜聞的製造者」,當時的日本人無法理解這樣子的創作。因此她也不被接納。再加上個人精神狀況不佳,因此1970年代後,草間便進入到一個相對低潮、恐懼、黑暗的時期。林曼麗表示,「有時,你會以為她在畫圓點,但其實她是在畫網,只是網眼變成了圓點,這其實也是陰與陽、生與死的概念。因此無線網即是消融,也像是自我消滅的過程。
因此在蟄伏的10年裡,她寫了15本小說。即便是活在非常大的恐懼裡,她依舊在探索生命,嘗試活下來。畢竟,她曾經有好幾次都想要自我了斷。然而,每次她又都勇敢的站了起來,因此她後來便決定還是要擁抱生命的光跟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也是為什麼我這次做她的展覽,要談奇跡這件事情,因為對於像她這樣的藝術家,到今天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存在這個世界上,並且得到大家的的理解或認同,同時她也可以重新擁抱生命,這就是藝術與生命的奇蹟。」
►地下樓展場|④「Love Forever」
這次展覽更聚焦在草間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即是60年代在美國紐約,相當狂飆、奔放且不斷衝撞體制,同時又極具創造力、爆發力的時期。林曼麗表示,地下室展間的兩部錄像作品,皆為18禁,真的非常過激,但也是這個展覽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回看1960年代草間彌生在紐約時期的「乍現」行為錄像、伴隨演出而設計繪製的服飾,以及早期的環境裝置《驅迫意象》:「網」鋪天蓋地延伸至各種現成物之上,人台、家具、動物、食物等,是《幻影的彼方》的最原初版本。
當時,在一片反戰聲浪中,草間彌生以身體行動高喊「愛與和平」,在參與者身上繪製令彼此消融的圓點,既做為性解放的概念,同時也奠定了草間彌生「嬉皮女王」的地位。
透過「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1951-2005」展覽,不只能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草間彌生,見證其創作中複雜且多元、深具原創性與突破性的豐沛能量,也能一睹草間彌生傳奇的藝術生涯,起始於日本,後於美國汲取前衛藝術浪潮的養分,同時也持續以勇於挑戰社會體制、忠於自我的姿態,造就其當代藝術先鋒的地位。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期|2024年12月21日—2025年5月4日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
官網:https://montue.ntue.edu.tw/
(為維護參觀品質,展覽採預約時段制售票,每日五個時段場次供彈性選擇,每場次人數有限,進場後不限停留時間。)
最新文章
-
香奈兒╳衛武營「DANCE TALK & EXPERIENCE給下一個舞蹈世代的靈感啟發」
2024/12/20 -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北師美術館開展!林曼麗帶路重返經典圓點
2024/12/20 -
奈良美智屏東美術館12/20登場!門票、排隊規則總整理
2024/12/19 -
第二屆用閱讀跨年 十位主講人紅白對抗陪愛書人以書迎新
2024/12/18 -
讓物件變身主角!義大利藝術家薩魯斯特里《保麗龍》北藝中心登場
2024/12/18 -
2025田中達也特展1/10中正紀念堂登場!160組新作、近50件立體模型的微縮世界
2024/12/18 -
Amow is Coming12/9降落四四南村!馮建彰打造光影、音樂與建築的新互動
2024/12/18 -
王榆鈞音樂劇場《明 Dawn to Dawn》年底登台:演員與劇情的「缺席」,探索認同與存在
2024/12/17 -
Y2K風格再現!等向x詹記西門大世界推「大大大型錄DMXXXL」裝置展
2024/12/16 -
爍樂畫廊台北新空間開幕!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亮相6米月亮雕塑
2024/12/16 -
東興圳光藝節12/20開展!11件光影裝置點亮竹北水圳
2024/12/16 -
「百尺竿頭 迎繽萬千」設市百年特展 六大主題展區見證基隆的世紀風華
2024/12/15 -
Supreme御用攝影師小浪次郎台北首展聚焦西表島!攜手日本潮牌推快閃店
2024/12/13 -
來北美館白日做夢!林彥君個展「洄鳴」邀大眾穿越聲音隧道探索記憶夢境
2024/12/13 -
嘉美館《移動觀察者》展出中:四組新銳藝術家創作,提供再發現嘉義的線索
2024/12/13 -
2025吉卜力展1/8華山登場!海外移展第一站、必看7大亮點
2024/12/12 -
封面取自藝術家畫作!當代電影大師新專輯《你在注視那遙遠的地方》上架
2024/12/12 -
史無前例 四書在榜 蔡康永出書挑戰自我 也證明書還活著
2024/12/1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