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第五屆500盤評審/美食評論家高琹雯:摩登新派法料也有「蛋塔效應」?傳統鄉村菜才時髦

2025/09/22 文/高婉珮

圖/500輯製作
圖/500輯製作

要定義一盤好菜,其實不單純。它牽涉到技術、創意、情感,也跟個人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

— 高琹雯

「Taster美食加」網路媒體、YouTube頻道《Liz的美食家自學之路》與《美食家的自學之路》部落格創辦人高琹雯(Liz),是國內少數聚焦fine dining的美食評論家;她既是飲食觀察者,也是文化記錄者。連續第五年擔任「500盤」評審,高琹雯今年選出的「10盤」,既有「晶華軒」之「蟹粉撈麵」的風味直球衝擊味蕾,也有「蔡萬興老店」的「排骨菜飯」那股樸實真摯的家常味;更有「巴賽麗廳」、「洄回」、「SBREAD」這類「回歸初心」的餐飲。從華麗到樸素,再到返本的深思,她所看重的,是料理最核心的價值,以及飲食文化的延展與反思。

Q:請教您如何定義一「盤」好菜?

A:對我來說,一盤好菜有技術的層面,也有情感的層面。在技術層面的部分,小吃跟精緻餐飲的標準有不太一樣。以「500盤」來說,它偏向餐廳的菜色,所以是比較正式的料理;那麼最基本的,我還是會先看「味道」。

味道取決於幾個因素:食材好不好、烹調技法準不準確、火候掌握得夠不夠精準。該有的酸甜苦鮮,有沒有呈現出來?炸物酥脆嗎?牛排外層是否有脆殼、內部熟度拿捏得恰不恰當?青菜是不是炒得水汪汪,還是能保持清脆?這些都是最直接的判斷標準。

但一盤好菜不能只看技術,它還有情感的條件。比如說,這道菜能不能勾起某種回憶?也許讓你想到小時候的家常味,或者是一段難忘的用餐經驗。那種打動人心的瞬間,往往比完美的技法更珍貴。

當然,在更精緻的料理裡,我還會看它的創意:主廚是不是有清楚的理念?是不是展現了獨特的思考?這會讓一盤菜更有靈魂。

所以,要定義一盤好菜,其實不單純。它牽涉到技術、創意、情感,也跟個人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但最終,我還是會回到最根本的問題——這道菜好不好吃?它是不是能讓你感受到真正的滋味?

跟這幾年流行的那些「摩登新派法菜」比起來,反而是這些固執的傳統法國鄉村菜,讓人覺得新鮮。因為罕見、因為真誠,反而成了時髦。

— 高琹雯

Q:您如何看待最近一年Fine Dining的發展趨勢與當代食客的需求變化?

A:我覺得這一年fine dining餐廳真的很辛苦。生意不像以前那麼好,就算是米其林星級餐廳,也不見得能天天客滿。對餐飲業者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跟疫情期間的盛況完全相反,甚至可以說是突然翻轉。

原因其實有好幾個。疫情解封後,大家開始報復性出國旅遊,尤其日幣便宜,很多人往日本跑。當你有了這樣的比較,就會回頭檢視台灣餐廳的體驗——價格、服務、菜色,值不值得?這讓不少餐廳面臨挑戰。

再來,疫情期間台灣的餐飲業有一波爆炸性的擴張。一方面是消費留在島內,一方面是產業本來就有跟風現象——看到什麼受歡迎、賺錢,就一窩蜂投入。Fine dining也在那時候經歷一波熱潮,短時間內很多新餐廳開幕,加上「米其林星星好摘」的心態,讓不少人想來碰碰運氣。這幾年米其林星級餐廳數量快速增加,但某種程度上也帶來了「通膨」,星星變得不再稀罕。

結果是什麼?過去人們會為了特殊場合慎重選一家餐廳,現在卻覺得「到處都是」,甚至產生疲勞。用餐三、四個小時變成一種負擔,並且開始斤斤計較價格,質疑一整套餐裡面十道菜,為什麼有一半不好吃?餐廳數量多了,品質卻參差不齊,fine dining的熱潮自然退燒。

這也反映消費者的心態轉變。大家現在更想要單純、輕鬆的體驗,大家要的是好酒、好菜,食物要好吃,不需要太多繁文縟節或冗長的故事。用餐一個多小時就好,不必被制式流程綁住,可以依自己的狀況去自由選擇。

所以這兩年你會發現,小酒館、餐酒館大量出現,其中不少是曾經做過fine dining的主廚轉型去開的。這些菜式比較直接,適合下酒,雖然不見得比fine dining便宜,甚至加上酒還更貴,但願意花錢的人還是買單。某種程度上,這甚至帶出了一種新的消費現象——大家寧願花同樣的錢去小酒館,也不一定想進fine dining。

這是一個新現象,很有趣,但同時也讓我替那些還在堅持fine dining的主廚覺得不捨。所以在「500盤」裡,我特地把這樣的餐廳放進去,給他們一點鼓勵。

這幾年米其林星級餐廳數量快速增加,但某種程度上也帶來了「通膨」,星星變得不再稀罕。

— 高琹雯

Q:在選這10盤菜時,您內心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A:我覺得今年有「回歸初心」的感覺。我選了一些餐廳,是那種你可以常常回去吃的,甚至會成為你的comfort food。有的歷史悠久,有的就是單純很耐吃。

像「巴賽麗廳」,就是我最近非常喜歡的一次用餐體驗。這種老派餐廳,突然變得特別有魅力。跟這幾年流行的那些「摩登新派法菜」比起來,反而是這些固執的傳統法國鄉村菜,讓人覺得新鮮。因為罕見、因為真誠,反而成了時髦。

其實這股風潮也不是第一次。台灣大概是2024、2025年發生,但法國早在 2010年,就有“bistronomy”運動,把“bistro”跟“gastronomy”結合,強調用好廚藝做小酒館菜,解放fine dining的繁文縟節。江振誠當年開RAW,就是參考這個概念,那時候還不敢賣太貴,定價策略是1850元+10%,就是主打“bistronomy”概念。結果十年後,台灣的fine dining反而氾濫,消費者吃膩了,開始追求輕鬆的小酒館體驗。短短十年,台灣就走完了一個完整循環,真的很有趣。

此外像是「蔡萬興老店」的「排骨菜飯」,這家離我辦公室不遠,是我上班常去吃的午飯。這背後有情感面的因素,因為我覺得它做的排骨菜飯,跟我爸做給我吃的很像。它的排骨是不沾粉的,就是用醬油、胡椒、糖,酒去醃,然後直接炸,看起來乾乾的,可是有醬油的香氣。菜飯當中的菜,也不是青綠色的,是先炒過,然後再跟飯一起悶出來的,是一種很樸實的老味道。

另外我還選了「SBREAD」的經典早餐盤。它是今年新開的店,但主理人其實是「Purebread Bakery」的老闆。他跟我說,他已經搞不清楚現在消費者要什麼了,乾脆回到最基本,做一份最經典的早餐。我覺得這種心態,也是一種回歸初心。

高端fine dining餐廳我們已經有很多了,小吃當然更多,但中間這一層、可以日常回訪的好餐廳,其實一直很少。所以每一年「500 盤」評選,我都會把這樣的餐廳選進來。

此外,我當然有把去年熱門的餐廳選進來。像「紅棉」就是平地一聲雷,馬上爆紅。我很佩服主廚Tanya,一個人就這樣「頭洗下去」,硬是開了這家餐廳,而且現在經營得有聲有色。她的「第一刀叉燒」算是一道非常有自信的功夫菜,背後也有「大班樓」的傳承,我覺得很有代表性。

熱門餐廳當中,我還是選了「晶華軒」。其實我每年的榜單,都希望盡量不要重複,所以今年除了「晶華軒」,其他應該全是新的。中餐廚藝總監鄔海明真的很用心。他每年都在精益求精,力求突破。像去年底,他開始玩大閘蟹,把「蟹粉撈麵」推到另一個高度。甚至掀起「蟹粉撈麵之亂」,因為蟹進不來,訂位人員被搞得焦頭爛額,大家狂搶那一碗麵。一碗要價一千二,卻能一個月賣出上百萬業績,你就知道「晶華軒」有多厲害!而且鄔師傅明明已經有這麼廣泛的認可,卻從不鬆懈,每年都翻新、每年都有新梗。我覺得這點非常難得。

去年還有個蠻有趣的現象是「老店新開」,有幾間店重新搬家或者重新裝潢;其中我特別想要支持「logy 2.0」。一方面是我很喜歡他們的「杏汁燉鮑魚」,這是田原諒悟主廚這兩年最好的創作之一,我甚至覺得比他們現在很常被打卡的「蟹肉茶碗蒸」還要出色。「杏汁燉鮑魚」靈感來自廣東菜的杏汁白肺湯,但主廚用西餐手法,把番紅花加入麻油,跟杏仁搭起來,意外非常和諧。那股堅果香、加上番紅花神祕又濃郁的氣息,讓這道菜完全不一樣。再配上羊肝菌的鮮味,整個風味組合很精彩。

有趣的是,我同時也選了另一道「杏汁白肺」,「東方樓」的「杏汁白肺鮑魚湯」。為什麼?因為「東方樓」是一家很容易被忽略的粵菜餐廳。它2023年才隨著台北漢來大飯店開幕。主廚其實很低調,過去漢來美食與香港米其林星級粵菜「名人坊」合作,所以大家的印象都停在「富哥」鄭錦富身上。但其實羅嶸才是行政主廚,他做菜很用心。「東方樓」這個名字,也是想回到高雄漢來的傳統旗艦精神。我去吃過兩、三次,覺得性價比很好,而且這道「杏汁白肺鮑魚湯」做得非常精細,但他們從不大肆宣傳,羅主廚也不是愛出風頭的人,就是默默地把菜做好。

「洄回」的話就是呼應了小酒館風潮,它的地點很有意思,是在瑞芳——在一個你必須專程前往的地方,一個蠻有情調的小山坡上面,你可以跟這個金瓜石或九分的行程連在一點。對雙北人來說,去那裡吃飯,就像離開都市,但卻又不是太遙遠的旅程,很特別。

最後是「Écru」跟「La Vie by Thomas Bühner」,這兩家算是我想特別鼓勵的fine dining餐廳。兩位主廚都很認真,只是進入市場的時間點不太好。但我的用餐體驗是好的。

尤其是「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的楊展浩主廚(Chef Xavier),從他之前在高雄萬豪酒店的「美享地餐廳」開始,我一直很欣賞他的作品;到了「La Vie」之後,他的菜更精緻、更用力。他同樣是一位不愛出風頭的主廚,只是默默做菜;「Écru」的主廚主廚飛松裕之也是一樣。我把這兩道菜選進來,也是想呼應fine dining正在面臨的反動風潮。

Q:在這10盤菜當中,有沒有哪盤菜的選擇背後,有特別的小故事?

A:前巴賽麗廳主廚、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行政主廚廖偉立,是默默做事、不太做PR的低調主廚。他在巴賽麗廳推廣法國鄉村菜,已經有好幾年了,我都覺得我太晚才去欣賞他了。

他是一位從基層做上來,而且很踏實的主廚。他在巴賽麗廳做的菜,都是扎扎實實的、不會跳過任何一個步驟,比如洋蔥湯,就是好幾十斤的洋蔥,要炒上5個小時,每天熬、每天踏踏實實把菜做到好。我聽他說菜的時候,其實是很感動的。

Q:今年有沒有「遺珠」(想選,但是限於10盤菜總量而選不進來)?

A:我自己是希望榜單每年都有一些變化。這次評選的時間是從去年五月到今年五月,那去年五月之後我去吃的一些餐廳,其實有些我也在自己的YouTube 講過了,像是我做過「2024年十大新餐廳」這樣的內容,我也不太希望跟自己頻道的內容重複,所以就會有一些遺珠。

比方說我自己其實還滿喜歡「元紀.台灣菜」的「麻油薑羊腩」;還有「山海樓」的「清粥小菜」,但因為我先前已經選過他們的「潤餅宴」,考慮再三之後,就沒有選進來。然後還有「侍燒肉」,我覺得以台灣的燒肉套餐體驗來說,它真的做得很好,很完整。

在日常餐廳的部分,我其實還滿喜歡「CANVAS」 的,是以前「MUME」的澳洲主廚Kai Ward開的,我覺得真的很好吃、很實在,但後來也沒有選它。還有一個遺珠是「aMaze心宴」,也讓我猶豫良久。

Q:您連續5年擔任「500盤」評審,可否談談對「500盤」的期許?

A:我希望「500盤」能長久做下去。餐飲評鑑需要資源與時間的累積,唯有持續多年,才能形成系統性的影響力。

我的期待是,它能像米其林或「世界50大餐廳」一樣,透過不斷累積,逐漸展現權威與影響力。畢竟「世界50大」剛推出時,大家也覺得「不過如此」,但因為持續經營,才真正成為國際標竿。

近年來,「500盤」也嘗試推出分支榜單,例如「500碗」與「500甜」,算是對外界意見的一種回應。過去有人質疑榜單將小吃與高級餐廳並列是否合適,推出分支榜單,也讓「500盤」的方向越來越清楚。

● 高琹雯的精選10盤菜

1.晶華軒:蟹粉撈麵

晶華軒:蟹粉撈麵。圖/高琹雯提供
晶華軒:蟹粉撈麵。圖/高琹雯提供

選用江蘇大閘蟹,每一份蟹粉撈麵需手工拆取約1.5至2隻大閘蟹的蟹肉、蟹膏與蟹黃,細心炒製成鮮濃的蟹粉;麵體選用新北石碇的手工麵線,口感細緻滑順,能充分吸附蟹粉的鮮香。蟹粉濃稠鮮美,麵條吸汁力強,整體風味直球衝擊味蕾。光這碗麵一個月就賣了百萬營業額!

2.紅棉:第一刀叉燒

紅棉:第一刀叉燒。圖/高琹雯提供
紅棉:第一刀叉燒。圖/高琹雯提供

「第一刀叉燒」,重點在於那第一刀,脢頭肉前端帶點筋的部位。香港的脢頭肉,即台灣的梅花肉,同是豬頸下方的肩胛,卻因為切法不同,在台灣遍尋不著,「直到士林一對賣台灣黑豬的老夫婦願意賣我」,Tanya 開心介紹。這叉燒夠漆亮,有燶邊,外酥內彈含脂香,再嚼則有幾絲玫瑰芬芳,原來是荼蘼糖!果然有名家手筆。

3.logy:鮑魚 / 杏仁 / 甘苔

logy:鮑魚 / 杏仁 / 甘苔。圖/高琹雯提供
logy:鮑魚 / 杏仁 / 甘苔。圖/高琹雯提供

極溫潤入心的杏汁燉鮑魚!鮮鮑蒸得軟身,仍帶Q韌,被奶濃而醇香的杏汁包圍,芳美鮮潤,唇齒留香;還有塞入竹莢魚的羊肚菌,彷彿魚丸一樣,綻放鮮汁,和杏仁也速配。更厲害的是調味,碗裡一汪油,是浸入了番紅花的麻油!芝麻增強了杏汁的堅果氣息,番紅花的泥土異香又為杏汁多添個性,整體既和諧又有創意,非常好吃。

4.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炭烤藍龍蝦 朝鮮薊 櫛瓜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炭烤藍龍蝦 朝鮮薊 櫛瓜。圖/高琹雯提供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炭烤藍龍蝦 朝鮮薊 櫛瓜。圖/高琹雯提供

主角藍龍蝦經過炭火輕炙,肉質緊實而甜潤,佐以特製龍蝦油醋,結合龍蝦油與夏香薄荷,香氣清新且層次豐富。一旁的朝鮮薊上綻放著細工冰花,內部填滿切丁的黃櫛瓜與綠櫛瓜,點綴著法國辣椒粉和北非harissa醬,辛香用得好。朝鮮薊泥則滑順細緻,上方灑落金蓮花種子,咬下猶如脆甜的葡萄乾,帶有辛嗆,是細膩的選材。

5.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 巴賽麗廳:馬賽魚湯

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 巴賽麗廳:馬賽魚湯。圖/高琹雯提供
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 巴賽麗廳:馬賽魚湯。圖/高琹雯提供

巴賽麗廳的馬賽魚湯,純淨、鮮活、無腥無臭;盛於湯裡的海鮮處理得宜,煎上色的蝦、白肉魚、透抽,生熟程度恰好,蘸著以油封大蒜、番紅花製成的Rouille醬汁吃,彈跳可口。「這道菜最厚工的地方是備料,」偉立主廚開金口,「要花二、三個小時用小牙刷刷掉魚腔裡的血塊。」他說起菜來眼睛有光,他用上五種魚,比《馬賽魚湯憲章》規定的四種還多一種,大多是東北角的野生小魚,黑喉、紅喉、蝴蝶魚、赤鯮、黑鱈魚等等,體重控制在二百五十公克以下,「不然太肥會腥。」五公斤小魚只能熬出一點五公斤的湯!

6.洄回:煎豬舌、刈菜、菊芋

洄回:煎豬舌、刈菜、菊芋。圖/高琹雯提供
洄回:煎豬舌、刈菜、菊芋。圖/高琹雯提供

使用「農場晃晃」豬舌,豬舌先經細心處理後煎至外酥內嫩,搭配的刈菜泥特別拌入自製的醃水果黃瓜,清新酸亮,解去豬舌的油膩,點綴一抹辣油醋,微辛與醋香襯托肉味。最後灑上的炸菊芋片,為料理增添香脆質地。

7.SBREAD:經典早餐盤 BBQ手撕豬

Purebread Bakery姊妹店,充分利用其烘焙優勢。有蛋、有蔬菜、有肉,不囉唆卻有水準的早午餐。BBQ手撕豬原是另一姊妹店Liquid Bread(已歇業) 的招牌三明治內餡,現以早午餐重出江湖,令人欣喜。

8.蔡萬興老店:排骨菜飯

蔡萬興老店:排骨菜飯。圖/高琹雯提供
蔡萬興老店:排骨菜飯。圖/高琹雯提供

菜飯維持上海碼頭工人「剩飯拌青菜與豬油」的質樸本色,七十年來作法未變,沒有切碎的青菜、不加火腿末,以新鮮自製的豬油大火拌炒青江菜與白米,再蒸出菜香、米香、豬油香,爽中帶腴,淡而有味,會上癮。搭配醃製好的大排骨,醬油、鹽、酒浸入味的台灣豬大排,中間切一刀以防加熱捲曲,薄片易熟,不裹粉吃原味,簡單醬香與邊緣酥脆好迷人。

9.東方樓:杏汁白肺鮑魚湯

東方樓-杏汁白肺鮑魚湯-高琹雯。圖/高琹雯提供
東方樓-杏汁白肺鮑魚湯-高琹雯。圖/高琹雯提供

湯底以豬大骨依循廣東煲湯法慢火熬煮,期間加入南北杏、龍王杏、蜜棗,以及經歲月沉香的十年陳皮,令湯水香醇甘潤。杏汁特別在煲湯過程中投入,讓湯頭更為濃郁飽滿,並另外加入攪碎的杏仁,增添細緻柔滑的杏香韻味。 豬肺處理格外費時,用水反覆沖洗五、六個小時,去除血水後使其潔白如玉,再以乾鍋薑汁反覆煎炒四、五次,直至完全乾爽不再出水,隨後熬煮一個多小時,質地柔嫩且清香無異味。鮑魚則先用湯汁蒸足兩小時,軟嫩滑口,鮮美盡顯。

10.Écru:真鯛|蕈菇高湯|季節蔬菜

Écru:真鯛|蕈菇高湯|季節蔬菜。圖/高琹雯提供
Écru:真鯛|蕈菇高湯|季節蔬菜。圖/高琹雯提供

選用日本九州真鯛,以生魚片形式鋪陳盤中,桌邊淋上魚骨與牛肝菌高湯,宛如茶泡飯般輕盈而溫潤。真鯛肉質遇熱微熟,入口柔嫩細緻;湯底淡雅的柑橘香氣,巧妙襯托高湯的鮮美,十分宜人。

● 500盤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dishesaward/

2025 第五屆500盤 The 500 Dishes Award 2025

#500盤2025 #500盤5周年 #第一份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 #The500DishesAward2025 #500盤 #500dishes

主辦單位|500輯

指定用酒|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

指定銀行|星展銀行

合作單位|浪琴、inline、福華飯店、雙月食品社、台北101、新光三越

贊助單位|巴部農天然鹼性礦泉水、丸莊醬油、永豐餘生技、好食好事基金會、滋立燕窩、樹頂(Tree Top)、醫願診所 iHope clinic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第五屆500盤評審

第五屆500盤評審/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陳致遠:要有fine dining,飲食文化才會進步

第五屆500盤評審/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陳致遠:要有fine dining,飲食文化才會進步

2025/09/22
第五屆500盤評審/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當自己味覺的策展人

第五屆500盤評審/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當自己味覺的策展人

2025/09/22
第五屆500盤評審/從沙拉吧到生活哲學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飲食,是最真誠的生活方式

第五屆500盤評審/從沙拉吧到生活哲學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飲食,是最真誠的生活方式

2025/09/22

最新文章

粵菜名廚謝文。圖/摘自米其林官網

獨/甫獲頒500盤「持續創新獎」!一代名廚、嘉林餐旅中餐總監謝文驚傳病逝

2025/09/23
inline創辦人于家瓏(右)將500盤獎項頒發給Ad Astra主廚Kevin...

500盤2025/inline首頒「AI熱搜餐廳獎」 Ad Astra憑3大優勢吸消費者狂搜

2025/09/22
獲頒「風土之味獎」的陳昶福Fudy(圖中)邀請「野驢小餐館」團隊一同上台,共享榮...

500盤2025/陳昶福Fudy獲頒「風土之味獎」 傳遞永續與愛的循環

2025/09/22
logy獲得500盤「年度躍進獎」。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盤2025/「年度躍進獎」 logy田原諒悟獲7盤殊榮:持續創作新菜色

2025/09/22
「國賓中餐廳」奪下500盤特別獎「麥卡倫風格新生獎」,由公關資深協理黃國瑋(右)...

500盤2025/傳統中展現嶄新風貌!「國賓中餐廳」奪麥卡倫風格新生獎

2025/09/22
台北晶華酒店晶華軒廚藝總監鄔海明(左3)今年獲得「年度主廚獎」,同時晶華軒也成功...

500盤2025/台北晶華酒店中餐廚藝總監鄔海明獲年度主廚獎

2025/09/22
台北福華大飯店「蓬萊邨台菜餐廳」今年奪下特別獎「永續餐廳獎」。圖/500輯攝影團...

500盤2025/超過40年的堅持!台北福華「蓬萊邨」奪「永續餐廳獎」 

2025/09/22
謝文獲頒「持續創新獎」但無法親自出席,領獎代表Krystal(圖右)從香港大班樓...

500盤2025/謝文獲「持續創新獎」 近50年廚藝持續引領中餐創新

2025/09/22
旅法飲食作家謝忠道日前返台,特地出席500盤頒獎典禮。圖/謝忠道提供

500盤2025/旅法飲食作家謝忠道:500盤反映了台灣飲食觀點

2025/09/22
udn-loading
Top